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方法
【作者】 尤思政
【机构】 四川省剑阁县木马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是一道难以攻克的难关,为此,身为语文教师,应当从一年级进校之初就为之后的习作教学作铺垫和渗透。语文习作是语文学习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它也考查了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和理解情况。语文是所有科目的基础,习作就是语文学习的炼金石,通过习作可以看出学生对语文知识是否能够正确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探索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也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然而目前许多小学生的写作状况是:一提到作文就害怕,作文时无话可说,写不出来的同学不在少数,即使写作文也是敷衍了事,写作兴趣更是无从谈起。到了毕业学生的作文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多少,而且语文综合素养也很差。因此,搞好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笔者对作文教学也摸索出一些方法,下面谈一些做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培养兴趣,调动情感
如果缺乏兴趣的引导,任何学习都将变成一种负担。在小学写作训练中,只有学生将写作当做快乐的事情,才能在此过程中产生强大的积极性,进而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写作水平也会自然得到提升。例如,笔者在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第二单元的专题“难忘的童年”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安排,学生们是先进行口语交际再进行写作的。由于贴近他们的童年生活,说起来特别有趣,从而再引导写“童年趣事”。在这一专题训练中,写作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种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写作课题训练,会在无形中增强学生的兴趣。由于有了说得有趣的基础,习作时再突出“童年趣事”中的“趣”字就容易多了。其次,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进行不同文体写作教学初期,教师可以酌情减小初期的难度,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增加写作的难度,避免因写作难度大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小组合作,激发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虽然一直被小学课堂教学所倡导,但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小学语文新课改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是指,在合作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本领和团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师恩难忘”的习作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课中的基本生字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并体会田老师让作者入迷的原因,在理解的基础上创作出一篇“我最喜欢的老师”的作文。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并在每个小组设置一名组长,配合教师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之后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即“文章中的田老师上课的风格是什么样的?对‘我’有什么样的影响?又是怎么样使我开窍的?”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尝试寻找合适的答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顺利解决了这些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其他的问题,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深刻理解。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部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位教师,并说说原因。最后把自己的语言組织起来,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完成本课的习作教学目标。小组合作的习作教学模式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促进了有效教学。
三、联系生活,丰富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有明确的要求:“习作教学应当贴近生活,降低习作难度,减少学生逆反心理,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魅力,从而积极主动参与习作教学。为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这是我们处理学习和生活的关系的指南针。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假大空”呢?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接近自然、留心生活。
四、计算机辅助,创造环境
作文情境,指能触发学生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并由此激发写作情趣的具体场合情境。原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地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写作文时感到困难的原因有两条:一是不知道写什么内容,即小学生的生活体验,生活阅历,生活内容有限,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二是不知道怎么写,需要教师当场指点。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克服这两方面的因素,为学生作文创造良好的作文情境。把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反映在屏幕上,可以拓展时空领域,增强信息刺激源,对学生观察、思维、表达能力的综合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例如:用电脑设计一篇漫画,可以激发学生写好一篇想象作文;用电脑提供一个场景,可以让学生用优美的词句指导写一个片段等等。
五、重视交流,积极点评
习作后的交流、评改和展示也同等重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中,有关习作的基本要求为让学生向别人分享自己的作文,例如,“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写作完成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自己一起分享写作的乐趣”“读给同学听”“读给大家听”等,这种要求是为了将习、说、评及改有效地结合起来。再加上新课程标准也要求语文写作教学关注学生对习作的互评和自评,在和教师、父母、同学的交流中体验写作的乐趣,由此一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是自己与他人的对话,让别人体会到自己所传达的感情。教师可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将掌握到的习作方法应用到作文中,鼓励学生在文章中变换不同的自作表达模式,以便于能熟练掌握各种写作方法。此外,教师还应多点评学生作文,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不足,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取长补短,提升习作水平。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向促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提升,就要求教师应当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并及时摒弃旧的观念,来不断进行尝试,大胆革新,让学生愉快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而让学生尽情地享受生活、享受习作、享受生命的发展和成长,获得未来生活所必需的写作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习作教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参考文献:
[1]何孔元.写作教学策略简谈[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3).
[2]李翠兰.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2(5).
[3]黄晓军.改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J].新课程学习,2014(12).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探索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也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然而目前许多小学生的写作状况是:一提到作文就害怕,作文时无话可说,写不出来的同学不在少数,即使写作文也是敷衍了事,写作兴趣更是无从谈起。到了毕业学生的作文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多少,而且语文综合素养也很差。因此,搞好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笔者对作文教学也摸索出一些方法,下面谈一些做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培养兴趣,调动情感
如果缺乏兴趣的引导,任何学习都将变成一种负担。在小学写作训练中,只有学生将写作当做快乐的事情,才能在此过程中产生强大的积极性,进而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写作水平也会自然得到提升。例如,笔者在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第二单元的专题“难忘的童年”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安排,学生们是先进行口语交际再进行写作的。由于贴近他们的童年生活,说起来特别有趣,从而再引导写“童年趣事”。在这一专题训练中,写作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种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写作课题训练,会在无形中增强学生的兴趣。由于有了说得有趣的基础,习作时再突出“童年趣事”中的“趣”字就容易多了。其次,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进行不同文体写作教学初期,教师可以酌情减小初期的难度,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增加写作的难度,避免因写作难度大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小组合作,激发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虽然一直被小学课堂教学所倡导,但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小学语文新课改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是指,在合作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本领和团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师恩难忘”的习作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课中的基本生字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并体会田老师让作者入迷的原因,在理解的基础上创作出一篇“我最喜欢的老师”的作文。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并在每个小组设置一名组长,配合教师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之后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即“文章中的田老师上课的风格是什么样的?对‘我’有什么样的影响?又是怎么样使我开窍的?”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尝试寻找合适的答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顺利解决了这些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其他的问题,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深刻理解。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部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位教师,并说说原因。最后把自己的语言組织起来,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完成本课的习作教学目标。小组合作的习作教学模式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促进了有效教学。
三、联系生活,丰富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有明确的要求:“习作教学应当贴近生活,降低习作难度,减少学生逆反心理,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魅力,从而积极主动参与习作教学。为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这是我们处理学习和生活的关系的指南针。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假大空”呢?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接近自然、留心生活。
四、计算机辅助,创造环境
作文情境,指能触发学生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并由此激发写作情趣的具体场合情境。原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地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写作文时感到困难的原因有两条:一是不知道写什么内容,即小学生的生活体验,生活阅历,生活内容有限,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二是不知道怎么写,需要教师当场指点。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克服这两方面的因素,为学生作文创造良好的作文情境。把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反映在屏幕上,可以拓展时空领域,增强信息刺激源,对学生观察、思维、表达能力的综合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例如:用电脑设计一篇漫画,可以激发学生写好一篇想象作文;用电脑提供一个场景,可以让学生用优美的词句指导写一个片段等等。
五、重视交流,积极点评
习作后的交流、评改和展示也同等重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中,有关习作的基本要求为让学生向别人分享自己的作文,例如,“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写作完成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自己一起分享写作的乐趣”“读给同学听”“读给大家听”等,这种要求是为了将习、说、评及改有效地结合起来。再加上新课程标准也要求语文写作教学关注学生对习作的互评和自评,在和教师、父母、同学的交流中体验写作的乐趣,由此一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是自己与他人的对话,让别人体会到自己所传达的感情。教师可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将掌握到的习作方法应用到作文中,鼓励学生在文章中变换不同的自作表达模式,以便于能熟练掌握各种写作方法。此外,教师还应多点评学生作文,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不足,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取长补短,提升习作水平。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向促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提升,就要求教师应当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并及时摒弃旧的观念,来不断进行尝试,大胆革新,让学生愉快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而让学生尽情地享受生活、享受习作、享受生命的发展和成长,获得未来生活所必需的写作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习作教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参考文献:
[1]何孔元.写作教学策略简谈[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3).
[2]李翠兰.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2(5).
[3]黄晓军.改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J].新课程学习,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