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刘玉洪

【机构】 四川省宁南县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中职数学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我们就必须从提问现状中突围,注重各个教学流程的提问设计与实施,才能做到有效提问。
  关键词:中职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提问  实践策略
  学起于思贵有疑。而现代很多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差,没有主动学习意识,乐于质疑学习的行为更是少有。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南宋教育家朱熹告诉我们,学生无疑须教有疑。而“教有疑”的有效做法就是科学提问,以问诱思,调动学生思维参与。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在课堂中,提问是引导学生思维参与学习,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籍以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来。然而,从现行中职数学课堂提问来看,还存有很多内容欠妥,方法不当的提问现象,不仅效果不明显,有的时候还甚至事与愿违,麻痹学生思维。因而,科学设计课堂提问内容和提问方法,是我们实施有效提问的重要着力点。下面,我结合实际,谈谈课堂有效提问的实践与思考。
  一、影响课堂有效提问的几个因素
  (一)重数量,轻质量。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对话,而不是单线的师对生的问话。这一点,由于我们教师对其认识不深,导致把教学变成了“我问你答”的反馈活动。于是,就出现了教师开口便问的现象。课堂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很多教师提问太多。很多问题是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的,甚至是冲口而出,形成“口对禅问”。这样的提问不仅引不起学生思维参与,反而麻痹了学生思考的神经,觉得太习惯了。因此,有效提问的实践,首先需要我们对提问要慎重,不要随意提问,只增加了提问次数,没有提高提问质量的教学是很危险的。
  (二)重提问,轻反馈。提问的目的很多,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引发学生思考,另一个是获得反馈信息,确定下步教学方向。虽然有些教师的提问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在引发学生思考方面也是很有效果的,但由于我们教师在抛出问题学生回答时,不注重信息反馈,更不注重对学生思考质量的评价和价值取向的判断。在学生回答后,就把学生晾在一边,就自说自话,继续开讲。这样的模式教学,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
  (三)重优生,轻分层。实践中,我们看到很多教师提问时担心学生答错冷了场,常常指名成绩较好的优生来回答问题。其实,作为教学的重要组织手段的提问,我们要注意针对性问题设计与实施,各个教学环节的提问也需要我们慎重思考,哪名学生回答,能反映什么情况,都应在我们计划之列,这样才能精准设计,科学实施。而针对性设计,就需要教学分层,对各个学力层次作深入的学情分析,我们才能更好做到“因人而设”,“因人而问”,做到因材施教。
  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实践策略
  要优化中职数学教学,优化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使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提问的方法和艺术可以说也是因人而异,变化繁多。下面,对不同教学环节时的提问,谈谈自我实践策略及思考。
  (一)开课导入中,以旧引新时的教学提问要面向全体。古人说得好,温故而知新。以旧引新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每当我们教学新知,都要通过铺陈性知识来引起学生已有知识的回顾。这时,我们要在激趣基础上面向全体,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回顾。因为数学的知识点繁多,加上中职学生基础大多都差,他们对于旧知识的遗忘更是必然的。因此,这时的提问要具有较强的诱思性,起到引导、点燃和唤醒作用,从而达到我们预期设想,为此,我们应这样设计问题进行导向,一方面,把需要回顾的知识跟需要学习的知识的联系分成几个小问题,形成难度拾阶而上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思维;另一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回顾时间,而且尽量让学生对知识的回顾进行补充。例如,在学习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时,我们可先引导学生回顾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同时呈现这样几个问题:①我们学过了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主要研究了哪些性质?在学生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后,给出第二个问题。②椭圆的这些性质是用图象还是方程加以研究的?如何研究?③类比研究椭圆性质的方法,如何研究双曲线的性质?由此,不但回顾了椭圆的几何性质,同时也体现出了椭圆与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内在联系。
        (二)新授时的课堂提问应突出重点,围绕难点而施教学。面对新知识,新的学习内容,我们在备课时就要精心预设课堂提问,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破解难点,我们应找到关键的突破口,能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思维拐角处。为此,我们要通过有计划地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是围绕重点问题提出的,因此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它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能力。
        (三)课堂结束时的小结提问应具有激励引导性。小结时的提问应在教师对本堂课教学内容的总结之后的提问,这种提问具有既是对本堂课的学生激励,也是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或参与第二堂数学学习预习探究的激趣,但重在本堂课。因而,这时的提问,我们可以设置一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如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些问题:请你叙述一下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点?请你回忆一下本课时我们掌握了些什么方法?请你回顾一下,通过这堂课我们要培养哪方面的能力?等等。
  总之,作为中职数学教师,我们要重视数学教学中的提问,这既是诱发学生思考的有效策略,也是我们如何教的凭借。提问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精心设计与科学实施,才能使之成为有效提问,才能为我们提高中职学生数学素养服好务。
  参考文献:
  [1]丁朝刚,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对策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6年。
  [2]戚小军,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设计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4年。
  [3]李志梅,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