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作者】 张殿梅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培养 兴趣 激发 感染
  课程标准写道:“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提高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创设音乐环境,营造音乐氛围  教师精心设计一个突出主题的视听环境,能够诱发学生对音乐和音乐学习的极大兴趣,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经常变换教室的布置,根据音乐情景的需要对教室进行改变,如:上《春天来了》一课,我们可以事先就在教室里面添置一些绿意,在窗台上放几盆盆景,在黑板上画柳树,在墙上贴上各种各样的花朵等等。或者改变进教师的音乐、舞蹈、队形等等。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有种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有学习音乐的氛围。
  二、注重新课导入,抓住学生心灵    导入是引趣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根据课型和具体教学内容,可采取一些不同的做法。例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图画、收集资料导入,用教室和学生手机的图片资料导入新课,这样学生不但增强了收集信息的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领悟力;范唱导入,教室通过富有激情的演唱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以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波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引发学生兴趣;舞蹈导入,有的歌曲,内容节奏宜载歌载舞,如:《小小牵牛花》《库尔班大叔喜洋洋》等一些歌曲,可以把他们编成简单的舞蹈,让学生们感受肢体的美。
  三、用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   老师一上课,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语言,语言是否说得好,直接会影响学生整节课的兴趣。如果老师一开课,就能用流利、标准富有感染力及儿童特点的普通话与学生进行问好、交流,相信学生一定被这样的老师深深地吸引住。
  四、用优美动听的音乐去感染学生    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我们所教授的歌曲能否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能否让他们记住歌曲就成为学生喜欢上音乐课的关键。时常听到老师这样说:如今的学生太难教了,一到上音乐课,他就打瞌睡或者写其他科目的作业。“再者就讲话影响你上课等等。可是一到课外他又时常唱流行歌曲。针对这样一些问题,我在执教的六年级中作了一次调查,其中觉得歌曲曲调太难不好记而不学的占60%,歌词太陈旧,不贴切生活不熟悉而不学的占35%,因为别人影响而无法学习的占5%。因此,我们在教学歌曲时,不但要求学生会唱、唱准,而且还要让他们通过和谐、优美地演唱去感受音乐的魅力。
  五、运用打击乐器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家斯卡特今说过:”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固然也能使他们学到知识和技巧,但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不能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怎样使学生在40分钟内都能保持积极的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音乐课中引入打击乐器,能更长久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三年级《丰收之歌》时,我让学生学完歌曲后,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拍手、拍肩、跺脚等,并且结合实际用不同的乐器来表现农民丰收时的喜悦心情。整节课学生尽情地有节奏的敲打,一直都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六、运用表演性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式教学,也会收到良好效果,如:在教重音”>“记号时,可让学生模仿大象的走路”咚 咚 咚“的脚步声体验重音的份量感:又如:在教学后十六分音符”X XX“时,可以设计让学生体验拉拔河时喊”加油啊“的声音。从中体验后十六分音符”X XX“的节奏感。再如在教学《保尔的母鸡》一课中,让学生扮演保尔、母鸡、小鸡、大灰狼,猎人、深林中的花、草、树木、等,把学生带进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当中。
  七、图、讲、演结合,诱发欣赏兴趣   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体验。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
  八、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锻炼学生的表演胆量   音乐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及表现价值,教师还可利用音乐的这一特性,在课内外举行一些生动地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和表演,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精神,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发现新的小苗苗。如在课堂上举行音乐剧、小品、歌咏比赛,在节日举行大型联欢会,如庆”六一“等。有条件的参加社会公益演出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增强了校园的文化气息,营造一个充满艺术的学习氛围。这些活动的开展,也会使学生喜欢上音乐课,想着上音乐课。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着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可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只要我们的音乐教师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情,对自己的学生充满责任感,不断努力进取,开拓创新,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与思路,领悟新大纲精神,用自己可行的方法带领我们的学生在音乐世界中遨游,相信我们的学生定会感受音乐与学习的乐趣,感受音乐与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