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物理教学中提高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寻
【作者】 刘联辉
【机构】 四川省米易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提问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策略,也是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实践中,我们要创新策略,提高提问有效性,以辅助高效课堂创建。
关键词:高中物理 提问 有效性 提高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手段,也是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策略。美国教育家斯特林卡尔汉曾经说到:"提问是教师增进学生思维,评估教学后果以及推进学生实现预期目的的基础把持手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提高提问有效性。我们知道,提问并非一个单一环节,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问的设计、问的提出、问的对象选择、问中引导和问后评价等多个方面。这些环节都是"问"中不可或缺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问"的有效性问题。因此,要实施有效提问,必须通盘考虑,精心设计,科学实施,才能保证"问"的有效性。但在实际物理教学中,我们个别教师对此不加重视,"随意问"、"口头禅问"屡见不鲜,根本就没有提出过实效性的问题来,更没有对如何提问才有效、为什么要这么进行提问等问题进行思考,导致提出来的问题过于抽象化、肤浅化、形式化,以至于不能起到很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这样提出来的"问"就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在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提问作为教学的重要一环,我们必须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提问。
一、实施生活化问题策略
物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概括。因此,作为问的设计,也应体现生活化的理念,问的内容也就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将问题生活化。所谓生活化问题策略是将问题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鲜活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在学生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许多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问题。
二、实施趣味性问题策略
古人说得好,学起于思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我们现行"00后"学生大多没有自主质疑意识和习惯,需要我们通过趣味性、或悬念性的问题设计与实施才能起到点燃思维火花的效果。正如南宋教育家朱熹告诉我们的一样,学生无疑须教有疑。教学中,我们就应设计出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兴趣的问题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思考行列中来。例如在讲"电磁感应"这一课时,采用故事引趣设疑提问方式。向学生讲讲电磁感应发现的历史故事,并通过故事提问:"瑞典科学家科拉顿,与法拉第一样也在研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方法,为了减小电磁铁对电流计的影响,他将电路的开关和电流计分别放在相邻的两个房间里,在一个房间接通开关,赶紧跑到另一个房间去看电流计,结果跑来跑去,一无所获,为什么科拉顿会一无所获?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通过这样的情境性的提问,就能很好地起到激趣引思的作用,学生就会在"问"的刺激下产生主动思考的意向和"我要学"的欲望。
三、实施梯度式提问策略
因材施教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让学生人人获得最好的物理教育的有效策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的提问,也应体现因材施教理念。我们知道,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我们提问不能"一刀切",要做到因人而异,对人提问。因此,分层设计,梯度提问就成为我们有效提问的一个策略。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设置难度适中的提问。如果提出问题太浅或缺乏启发性,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学生感到乏味不愿回答。如果提出问题过难,会使学生无所适从,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抑制他们的思维。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难易适度的问题,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化难为易。这样抛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挑战性,学生只有"跳一跳"摘到思考成果,进而发挥学生主动性,体验到积极思考所带来的愉悦。
四、实施"问题串"提问策略
"问题串"策略就是指教师为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行为活动。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常常围绕主题设计成一个"大问题",并把这个"大问题"设置成几个拾阶而上的"小问题",形成"问题串",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思考,解决完"小问题",也就完成了大目标。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中关于"力与运动"关系时,进行了这样的问题设计:一是谁能描述这两个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根据你看到的现象,你什么想法?请说明理由。二是小车在桌面滑行的距离不同说明了什么?三是如果将小车放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来做实验,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结果会怎样呢?四是如果水平气垫是光滑的,而且很长很长,同学们推理一下,小车的运动情况又将会怎样呢?五是你现在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有力物体必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会停止。"这个观点对吗?你现在能描述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吗?这样进行,对学生理解"力与运动"关系就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有效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师的作用是搭桥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诉学生。
总之,提问作为一种高频率使用手段,是调动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我们要在精心实施的过程中,注重问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综合设计,注重方式的多样性。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也是无穷无尽的。可以说,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才能提高提问有效性,从而帮助我们建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陈俊峰,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J].中学物理,2014年。
[2]李春梅,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探究[J].新课程,2015年。
关键词:高中物理 提问 有效性 提高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手段,也是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策略。美国教育家斯特林卡尔汉曾经说到:"提问是教师增进学生思维,评估教学后果以及推进学生实现预期目的的基础把持手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提高提问有效性。我们知道,提问并非一个单一环节,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问的设计、问的提出、问的对象选择、问中引导和问后评价等多个方面。这些环节都是"问"中不可或缺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问"的有效性问题。因此,要实施有效提问,必须通盘考虑,精心设计,科学实施,才能保证"问"的有效性。但在实际物理教学中,我们个别教师对此不加重视,"随意问"、"口头禅问"屡见不鲜,根本就没有提出过实效性的问题来,更没有对如何提问才有效、为什么要这么进行提问等问题进行思考,导致提出来的问题过于抽象化、肤浅化、形式化,以至于不能起到很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这样提出来的"问"就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在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提问作为教学的重要一环,我们必须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提问。
一、实施生活化问题策略
物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概括。因此,作为问的设计,也应体现生活化的理念,问的内容也就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将问题生活化。所谓生活化问题策略是将问题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鲜活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在学生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许多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问题。
二、实施趣味性问题策略
古人说得好,学起于思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我们现行"00后"学生大多没有自主质疑意识和习惯,需要我们通过趣味性、或悬念性的问题设计与实施才能起到点燃思维火花的效果。正如南宋教育家朱熹告诉我们的一样,学生无疑须教有疑。教学中,我们就应设计出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兴趣的问题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思考行列中来。例如在讲"电磁感应"这一课时,采用故事引趣设疑提问方式。向学生讲讲电磁感应发现的历史故事,并通过故事提问:"瑞典科学家科拉顿,与法拉第一样也在研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方法,为了减小电磁铁对电流计的影响,他将电路的开关和电流计分别放在相邻的两个房间里,在一个房间接通开关,赶紧跑到另一个房间去看电流计,结果跑来跑去,一无所获,为什么科拉顿会一无所获?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通过这样的情境性的提问,就能很好地起到激趣引思的作用,学生就会在"问"的刺激下产生主动思考的意向和"我要学"的欲望。
三、实施梯度式提问策略
因材施教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让学生人人获得最好的物理教育的有效策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的提问,也应体现因材施教理念。我们知道,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我们提问不能"一刀切",要做到因人而异,对人提问。因此,分层设计,梯度提问就成为我们有效提问的一个策略。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设置难度适中的提问。如果提出问题太浅或缺乏启发性,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学生感到乏味不愿回答。如果提出问题过难,会使学生无所适从,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抑制他们的思维。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难易适度的问题,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化难为易。这样抛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挑战性,学生只有"跳一跳"摘到思考成果,进而发挥学生主动性,体验到积极思考所带来的愉悦。
四、实施"问题串"提问策略
"问题串"策略就是指教师为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行为活动。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常常围绕主题设计成一个"大问题",并把这个"大问题"设置成几个拾阶而上的"小问题",形成"问题串",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思考,解决完"小问题",也就完成了大目标。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中关于"力与运动"关系时,进行了这样的问题设计:一是谁能描述这两个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根据你看到的现象,你什么想法?请说明理由。二是小车在桌面滑行的距离不同说明了什么?三是如果将小车放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来做实验,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结果会怎样呢?四是如果水平气垫是光滑的,而且很长很长,同学们推理一下,小车的运动情况又将会怎样呢?五是你现在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有力物体必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会停止。"这个观点对吗?你现在能描述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吗?这样进行,对学生理解"力与运动"关系就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有效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师的作用是搭桥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诉学生。
总之,提问作为一种高频率使用手段,是调动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我们要在精心实施的过程中,注重问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综合设计,注重方式的多样性。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也是无穷无尽的。可以说,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才能提高提问有效性,从而帮助我们建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陈俊峰,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J].中学物理,2014年。
[2]李春梅,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探究[J].新课程,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