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做一个有温度的陪伴者
【作者】 杨红梅
【机构】 四川省科学城一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犹记得从教之初,我曾认为“师德”是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词,是自己穷其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度,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深刻地体悟到,“师德”其实就是每一位普通班主任在平时点点滴滴的工作中诠释出的责任与担当。很多时候,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得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方清澈的天地。
班主任这个职业,它让我们每天面对的不是冰冷的电脑,而是一群有个性的鲜活生命,正是这些热情与率真的孩子们,让我们也拥有了一颗年轻的心。更重要的,这是一份有关梦想与心灵的职业,更是一份成就人才的关于爱的事业!诚如一位前辈所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全部期望”,因此,身为班主任的我们一次次默默地告诉自己,要努力,要加油,要让孩子们能从自己的陪伴中汲取到进步的力量。
那么,就让我们努力做一个有温度的陪伴者吧。“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你把沿路感想活出了答案,陪你把独自孤单变成了勇敢”。一位班主任需要陪伴学生3年,与学生朝夕相处,见证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成熟。这一陪伴不是简单的守在他身边,更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教育者的一种姿态——
一、以尊重生命的情怀尊重每个学生。
无论学生犯了怎样的错误,我们可以批评,但不可以侮辱其人格,不可以以暴力手段(包括身体的暴力和心灵施暴)惩罚学生,伏尔泰曾说 “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就是尊重。当我们充分尊重每个学生时,学生也在尊重的教育中树立起自己的尊严,变成有自尊、也尊重他人的人。
记得曾经接手一个中途转校的男生,家长说因为想要离家近一点所以选择了转校。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发现这孩子平日里不多言多语,上课时总是很认真地听课做笔记,作业也完成得可以。只有一点,与他交流,他从不看老师的眼睛,总是把脸微微地别向一边。当时我以为他初来乍到,还比较内向,认为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转,遂没有太在意。
没过多久,有一天晚上熄灯之后,他突然在寝室里大吼大叫,情绪极不稳定。得知消息之后,我立即一边与家长取得联系,一边迅速赶往寝室安抚、稳住他的情绪。家长赶来后,看到自己孩子情绪失控的样子也是黯然神伤、心痛不已,并终于道出真相——原来孩子在以前学校上学时,曾因为琐事多次遭遇辱骂,性格内向的他越来越自卑越来越压抑,心灵为此蒙上了一层阴影,再也不敢也不愿与陌生人有接触,哪怕只是目光上的交流。而这次负面情绪大爆发原因在于他周末参加了市上的生物竞赛,地点在原来的就读学校。从走进那熟悉的校门开始,他就各种惊慌失措,做题更是六神无主。考完回到家后他跟家长提出想在家休息一天,可家长怕耽误学习没有同意,孩子压抑的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和释放,致使返校后当天晚上突然爆发。
此刻,我才恍然大悟,想起同这个孩子说话时他闪烁迟疑的眼神,无论说什么他只是一个劲儿的点头,唯恐老师有半点的不满,没想到当年他和老师之间的沟通问题给他造成了如此大的伤害。
后来,我多次真诚、主动地与这个孩子交流,以尊重的姿态表示出老师的善意。一开始,他总是低着头嗫嚅着不肯多说一句话。我没有放弃,也不咄咄逼人地追问,只是建议他不妨说出心里的苦闷,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愿意帮他排忧解难。同时,我找了寝室里一些懂事的同学,建议他们多多关心这个新来的同学,让他尽快融入到寝室这个大家庭中。课堂提问时不管他是否能够准确答对,我都会给予他鼓励的笑容与话语,批改他的作业时也总是习惯性地写上“加油!你会更棒!”诸如此类的话语。
渐渐的,孩子脸上开始有了笑容,有了亲近的同学,跟老师说话时虽然声音还是不够大,但不再总是躲避老师的目光,学习也越来越努力,因为成绩优异还获得了学校颁发的励志奖学金。在颁发奖状时,我特意叫他站在自己身旁,与其他获奖同学一起合影纪念,后来我看到,照片上的他终于露出了羞涩的笑容。
二、以宽容的心胸对待学生的错误。
每个人都不是上帝,所以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有一颗宽容博大的心容纳学生所犯的错误,悦纳每一个孩子,善待孩子身上的那些所谓的缺点和错误,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不良标签、下断语。
记得一个周六晚上,班里的一个男生给我打电话,开口就是一句:“杨老师,我,我犯了一个严重错误!”我当时脑袋“嗡”的一响,“你跟别人打架了?”“不是。”“错拿别人东西啦?”“不是。”“那到底怎么啦,赶紧说呀?”“我,我今天发短信跟XX表白了…可是,她,她直接拒绝我了…”
我一听是男生向心仪的女孩表白,心里先是松了一口气,还好不是打架伤人,没有生命安全问题;再一听说表白直接被拒,原来是单相思,心里更觉释然,这下再无谈恋爱的可能,省去我“拆来拆去”的麻烦。可是转念一想,不对啊,明明我昨天又一次在班上宣读了学校、年级关于禁止中学生谈恋爱的条例,怎么这小子非但听不进去还非要顶风作案!
想到这里,我怒从心来,本想好好训训这个孩子,可是电话里传来的啜泣声又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我现在应该感谢这个孩子对班主任朋友般的信任,懂得到这里来寻求帮助,而不是胡思乱想酿成冲动之惨剧。
于是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安抚他因自尊受到挫伤的心灵,又指出中学阶段谈恋爱的各种危害,最后告诉他,只有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学习能力才会真正赢得众人的认可和称道。总之就是一个最朴素的真理:男生学业有成,以后不愁事业有成,事业有成,以后就不愁女朋友找不成。
该生渐渐领悟,从此遂将丰富的感情全部倾注于学习。像这样的教育案例还有很多。我们本以为自己已经强调得够多了,可是犯错的总是那些“最熟悉的陌生人”,因此,我时常提醒自己:“人非草木,孰能无过?”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天性活泼,追求个性的青少年呢?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不是简单的告诉他“对”或者“错”,而是引领他在错误的尝试中找到正确的路;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学生指手画脚,而是俯下身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虽然时光终会让我们青丝成雪、垂垂老矣,但纵然老去,我们也是永远置身于孩子们最美好、最清澈、最纯真的年华里,经历着世上最动人、最温暖、最幸福的成长。为了他们,我将继续努力――做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好老师,做一个有温度的陪伴者!
班主任这个职业,它让我们每天面对的不是冰冷的电脑,而是一群有个性的鲜活生命,正是这些热情与率真的孩子们,让我们也拥有了一颗年轻的心。更重要的,这是一份有关梦想与心灵的职业,更是一份成就人才的关于爱的事业!诚如一位前辈所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全部期望”,因此,身为班主任的我们一次次默默地告诉自己,要努力,要加油,要让孩子们能从自己的陪伴中汲取到进步的力量。
那么,就让我们努力做一个有温度的陪伴者吧。“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你把沿路感想活出了答案,陪你把独自孤单变成了勇敢”。一位班主任需要陪伴学生3年,与学生朝夕相处,见证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成熟。这一陪伴不是简单的守在他身边,更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教育者的一种姿态——
一、以尊重生命的情怀尊重每个学生。
无论学生犯了怎样的错误,我们可以批评,但不可以侮辱其人格,不可以以暴力手段(包括身体的暴力和心灵施暴)惩罚学生,伏尔泰曾说 “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就是尊重。当我们充分尊重每个学生时,学生也在尊重的教育中树立起自己的尊严,变成有自尊、也尊重他人的人。
记得曾经接手一个中途转校的男生,家长说因为想要离家近一点所以选择了转校。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发现这孩子平日里不多言多语,上课时总是很认真地听课做笔记,作业也完成得可以。只有一点,与他交流,他从不看老师的眼睛,总是把脸微微地别向一边。当时我以为他初来乍到,还比较内向,认为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转,遂没有太在意。
没过多久,有一天晚上熄灯之后,他突然在寝室里大吼大叫,情绪极不稳定。得知消息之后,我立即一边与家长取得联系,一边迅速赶往寝室安抚、稳住他的情绪。家长赶来后,看到自己孩子情绪失控的样子也是黯然神伤、心痛不已,并终于道出真相——原来孩子在以前学校上学时,曾因为琐事多次遭遇辱骂,性格内向的他越来越自卑越来越压抑,心灵为此蒙上了一层阴影,再也不敢也不愿与陌生人有接触,哪怕只是目光上的交流。而这次负面情绪大爆发原因在于他周末参加了市上的生物竞赛,地点在原来的就读学校。从走进那熟悉的校门开始,他就各种惊慌失措,做题更是六神无主。考完回到家后他跟家长提出想在家休息一天,可家长怕耽误学习没有同意,孩子压抑的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和释放,致使返校后当天晚上突然爆发。
此刻,我才恍然大悟,想起同这个孩子说话时他闪烁迟疑的眼神,无论说什么他只是一个劲儿的点头,唯恐老师有半点的不满,没想到当年他和老师之间的沟通问题给他造成了如此大的伤害。
后来,我多次真诚、主动地与这个孩子交流,以尊重的姿态表示出老师的善意。一开始,他总是低着头嗫嚅着不肯多说一句话。我没有放弃,也不咄咄逼人地追问,只是建议他不妨说出心里的苦闷,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愿意帮他排忧解难。同时,我找了寝室里一些懂事的同学,建议他们多多关心这个新来的同学,让他尽快融入到寝室这个大家庭中。课堂提问时不管他是否能够准确答对,我都会给予他鼓励的笑容与话语,批改他的作业时也总是习惯性地写上“加油!你会更棒!”诸如此类的话语。
渐渐的,孩子脸上开始有了笑容,有了亲近的同学,跟老师说话时虽然声音还是不够大,但不再总是躲避老师的目光,学习也越来越努力,因为成绩优异还获得了学校颁发的励志奖学金。在颁发奖状时,我特意叫他站在自己身旁,与其他获奖同学一起合影纪念,后来我看到,照片上的他终于露出了羞涩的笑容。
二、以宽容的心胸对待学生的错误。
每个人都不是上帝,所以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有一颗宽容博大的心容纳学生所犯的错误,悦纳每一个孩子,善待孩子身上的那些所谓的缺点和错误,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不良标签、下断语。
记得一个周六晚上,班里的一个男生给我打电话,开口就是一句:“杨老师,我,我犯了一个严重错误!”我当时脑袋“嗡”的一响,“你跟别人打架了?”“不是。”“错拿别人东西啦?”“不是。”“那到底怎么啦,赶紧说呀?”“我,我今天发短信跟XX表白了…可是,她,她直接拒绝我了…”
我一听是男生向心仪的女孩表白,心里先是松了一口气,还好不是打架伤人,没有生命安全问题;再一听说表白直接被拒,原来是单相思,心里更觉释然,这下再无谈恋爱的可能,省去我“拆来拆去”的麻烦。可是转念一想,不对啊,明明我昨天又一次在班上宣读了学校、年级关于禁止中学生谈恋爱的条例,怎么这小子非但听不进去还非要顶风作案!
想到这里,我怒从心来,本想好好训训这个孩子,可是电话里传来的啜泣声又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我现在应该感谢这个孩子对班主任朋友般的信任,懂得到这里来寻求帮助,而不是胡思乱想酿成冲动之惨剧。
于是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安抚他因自尊受到挫伤的心灵,又指出中学阶段谈恋爱的各种危害,最后告诉他,只有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学习能力才会真正赢得众人的认可和称道。总之就是一个最朴素的真理:男生学业有成,以后不愁事业有成,事业有成,以后就不愁女朋友找不成。
该生渐渐领悟,从此遂将丰富的感情全部倾注于学习。像这样的教育案例还有很多。我们本以为自己已经强调得够多了,可是犯错的总是那些“最熟悉的陌生人”,因此,我时常提醒自己:“人非草木,孰能无过?”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天性活泼,追求个性的青少年呢?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不是简单的告诉他“对”或者“错”,而是引领他在错误的尝试中找到正确的路;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学生指手画脚,而是俯下身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虽然时光终会让我们青丝成雪、垂垂老矣,但纵然老去,我们也是永远置身于孩子们最美好、最清澈、最纯真的年华里,经历着世上最动人、最温暖、最幸福的成长。为了他们,我将继续努力――做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好老师,做一个有温度的陪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