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吴开武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越溪镇玉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工作在一线老师的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师如能适当根据教材中蕴藏着的丰富创新资源,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来设计教学,因势利导,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  创新能力培养  求异思维  想象  实践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对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生这方面的潜力挖掘释放出来,不断注入开发创新意识的活力。
  一、 充分运用教材语言诱发学生想象来培养创新能力。
  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方面唤起学生的表象和联想,边读边想象课文所写的景、物、人的具体情境,把课文所写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一方面要学习作者运用了那些色彩鲜明,具体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画面。如《桂林山水》中,写漓江的水,作者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用“一块无暇的翡翠”形容绿,而后以自己坐在木船上的感觉;在写桂林一带的山别具一格,突出了奇、秀、险,山的形状各异,像……像……像……,无法说尽,用“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作概括。凡是这样生动、具体的语句,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边读边想像画面,既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又发展想象力。
  二、精心设计课堂,鼓励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较多的是追求学生认识的“标准化”导致了教师对学生认知发展的整齐化表现在课堂上,常常是教师的一言一语给学生以模式化的示范或提示,造成了思维定势,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妨碍了学生的创新。因此,克服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引导他们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允许并鼓励学生的认识朝不同方向辐射,并敢于争议,发表新颖独特的超常、超前、超群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标新立异。这样,即使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在是非,优劣,曲直上有些分歧,但思维过程,辨析过程就是创新意识萌生,成长,成熟的过程,其积极意义绝不是某一具体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所能代替的。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条件和重要内容。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大胆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同时,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么大胆幻想。
  在学生读有情有景的课文时,启发他们进行再造想象,边读边在头脑中浮图画。对于留有空间的课文,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去填补空白。如学习《他是我朋友》让学生想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阮恒,那医生会说些什么?读了《小摄影师》问:小男孩还会来吗?为什么?
让学生编故事:如学了《小木偶的故事》在小木偶的身上,后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的想象力从中得到了充分发挥,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思想感情也得到了陶冶。
   四、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操作能力对检验创造性思维的正确与否有着重要作用,几乎所有发明家都从小自己制作各种模型。如牛顿小时候爱做风车,鼓励学生创造性制作各种学具,对特别爱好者要给予重点培养。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比较重视。根据农村条件来指导,如:利用农村常见的植物马儿杆来编制手枪模型;用废弃的饮料瓶来生黄豆芽;用树叶来做叶脉书签等。通过动手、动脑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他们广开思路,大胆想象,勤思好问,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