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应创新开课导入策略

【作者】 耿凤华

【机构】 四川省简阳市三合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成功的导入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传统导入模式因长期久用而没有新颖感,不能起到激趣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创新策略,通过故事化、直观化、游戏化、谜语化等情境策略来导入、开启新课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开课导入  策略  创新
  导入,作为开课的序幕,是新课教学的"引子",时间虽短,只有两三分钟,但意义非凡,往往对整个课堂能否取得成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很多教学大家都特别注重导入策略的创新设计,又特别是新课教学的导入,更能让学生耳目一新,在满足好奇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平台,一开课就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开启新课学习,更显得有现实意义。但这样的效果,需要我们创新导入。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新课开课的导入策略。
  一、导入故事化
  爱听故事人之常情,小学生更甚之。数学在其漫长的发展长河中,积攒了丰富的数学轶事和名人故事,这些可以是数学教学的优秀资源,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选取一些作为新课教学的"引子",便能收到很好的激趣效果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寓言、典故、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前导入的时为了符合教材以数学知识为主线来的要求,我们可以把课堂导入故事化。我们知道,学生都有一颗好奇的童心,对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事和物都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可通过一个简短的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导入新课。这样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激发兴趣,从而让学生聚焦到这个故事中来,进入到新课的教学中去。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导入教学时,我们可通过描述四位小朋友分别占有同样大小的小报的1/2、2/4、3/6、4/8,这四位小朋友占的版面一样大吗?通过这样生活趣事,导入《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让他们通过故事学习理解这些内容,消化运用这些内容。在导入的时候用一个跟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以起到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的作用。课堂导入故事化,既使课堂教学的导入程序连贯起来显得更自然,也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二、导入直观化
  我们知道,小学生正处于形象直观的思维阶段,他们对直观事物更易于接受。我们知道,观察是人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直观事物中开启新课学习。通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老师出示一面国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这是一面国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样教学,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国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三、导入游戏化
  教育学家卡罗琳曾经说到:"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实践也证明,游戏是满足学生爱玩、好动的最好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策略。我们知道,再调皮再好动的孩子都爱玩游戏,如果在导入的时候,加入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小游戏,这样会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生动起来,从而达到提高的那一部分兴趣本来就不高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如教学《4的认识》导入:师:孩子们,我们现在来做游戏好吗?生:好!师:(让带上1、2、3、4卡片的学生表演)生1:一根小棒细又长,我是谁?众生:你是1,你是我们的老朋友。生2:我也是你们的老朋友,我是2。众生:2像鸭子水中游,你是1的好朋友,也是我们的好朋友。生3:我是3,3像耳朵听声音。众生:你也是我们的好朋友。生4:我是大家的新朋友,我是谁?众生:你是4。这样既充满了童趣,又为后面的编创活动打下了伏笔。这样的游戏导入,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趣化了课堂,营造了氛围,还为整个课堂的高效教学奠定了较了扎实的基础。
  四、导入谜语化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认为,"谜语"就是一位浑身散发着独特魅力的"老师"。谜语导入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好奇需求,还可以带来竞争,让学生满脸通红中产生"我猜"的强烈愿望。实践告诉我们,运用谜语导入教学,是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的,通过对谜语的分析,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小学三年级《年、月、日》的导入:师:上新课前,我们来猜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生:台历、扯历……师:好,撕一张就过了一天,全撕完了就过了一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年、月、日》。又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时,我也采取谜语导入新课的:"兄弟两人同走路,一摆一摆走一步,常年劳累不停歇,走来走去未出户。"这样的方式,学生入围不仅早,而且主体性浓,效果好。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一样:"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创新导入策略,打造一节课的开课,使之有个好的开头,像一场戏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序幕,是我们创建高效课堂的迫切需要。多年实践证明,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扣住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促使学生以最佳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我们就可以成功地向高效教学迈进。
  参考文献:
  [1]郑军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策略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
  [2]王勤勉,小学数学开课导入的创新实施[J].教师教育研究,2014年。
  [3]李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