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新课标下的识字、写字教学
【作者】 缪祖俊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简城第一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为了使小学生及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所以,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低年级识字,要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这样大纲将识字教学一分为二:会认字、会写字。加大了识字量(第一学段会认1600-1800个)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阅读工具-常用汉字;减少了写字量(800-1000个)切实做到了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现将我识字、写字教学中的点滴献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激发识字兴趣,扬好识字的第一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成功与否,兴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将培养学生兴趣放在工作首位。就拿s版小语第二册《汉字真有趣》这课来说吧。大纲要求这课要会认的字有11个,并且很多字笔画很多,要让孩子在半节课之内掌握读音、字形、课文中的意思,帮助体会感情,难度很大。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我班孩子好胜的实际情况,我在课堂上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比赛,激发学生兴趣,让孩子创造性的完成了目标。课后我还借着学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回家和家长比比,从而将课堂延伸,使识字教学与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更加紧密,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识字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切合实际处理教材,真正上活写字课。S版小语第二册第三课中的《春晓》孩子从小就会背诵,大概意思也都懂。不讲吧,课文里的生字又不会写,很多字读音咬不准;单独教字吧,学生可能没有兴趣。学生那么聪明,我灵机一动,何不将教材进行重新整组,调整课堂结构。于是我在学生极富感情的背诵诗歌之后问:“你会写诗歌中哪些字呢?”学生先是一愣,接着认真地数起来。“是不是其他的字真不会写呢?会写必须知道什么?”我问。“知道读音,笔顺,还要写漂亮——”学生抢着回答。“你敢试试吗?”我话音一落,学生已经在随堂本上认真地写起来了,也没有人顾及我这个老师咯。我“知趣”地走下讲台,这里去点点,那里去问问。“老师这个字笔顺是这样的吗?”“老师我发现春字意思与字有关系。”“老师我发现……”教室里不时发出这样的惊呼。“课活了!”我在心里惊叹。“你的字写得漂亮了,可诗句的意思懂吗?能给课文配上漂亮的春景图吗?”我又扔一石以激起千层浪……。
三、重视欣赏评价,让孩子爱写字。《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可怎么能让这些初入学的孩子重视自己的字呢?怎样激励他们主动去学习别人端正的字体、美观的间架结构呢?教学中我喜欢在范写、脱手写过后让孩子把自己的字和老师的比一比、再和书上比一比、也可以和同学的比较,然后说说别人的好在什么地方,差在什么地方。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较、欣赏、评价中,孩子对自己字的美观要求更高了,观察模仿能力也得到提高了。同时我还定期进行作业展览、书法比赛等,以此来促进学生认真观察、欣赏、评价同学的字,从而激发每个孩子热爱写字的情感,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
四、树立榜样,让孩子写好字。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在教学中运用这个哲学原理,大胆树立榜样,让孩子们有模仿、比较的目标。我们很多语文教师搜集古今书法大师如三国的钟繇,晋代的王羲之,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元代的赵孟等少年时代练字的传说故事,由浅入深地讲给他们听,还带领学生们参观书法展览,效果确实不错,但我发现孩子对“大家们”不是很感兴趣,在他们眼里身边的榜样更真实,更具有模仿性。小学教师在大多孩子的心里各个方面都是最好的,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针对学生这一心理,我们教师就要起好示范作用。崔峦老师说过:“教师的板书示范是最好的写字指导。”因此,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每个笔画的起笔﹑止笔,每一笔的占格﹑占位,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每个部件的高矮胖瘦,部件之间的穿插挪让……教师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并且边讲解边在黑板上板书示范,而后要求学生书写时像老师这样做到横平竖直,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渐渐的班上孩子的书写越来越规范﹑端正﹑整洁了。另外我还在本班物色一个学过书法,写字又很认真的孩子重点培养,经常表扬、经常贴他的作品、不失时机的对他的作品进行评价。促使他写字更认真,在班上形成氛围,让其他孩子主动地去比较、学习、模仿。一个学期下来,班上孩子的字还真像模像样了。我又利用寒假掀起写字高潮:每个孩子拿一张这位同学的字回家作为字贴练字。新学期伊始,班上孩子的字已经上了新的起跑线了。
总之,为了适应课程改革,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汉字,爱上语文。
一、激发识字兴趣,扬好识字的第一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成功与否,兴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将培养学生兴趣放在工作首位。就拿s版小语第二册《汉字真有趣》这课来说吧。大纲要求这课要会认的字有11个,并且很多字笔画很多,要让孩子在半节课之内掌握读音、字形、课文中的意思,帮助体会感情,难度很大。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我班孩子好胜的实际情况,我在课堂上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比赛,激发学生兴趣,让孩子创造性的完成了目标。课后我还借着学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回家和家长比比,从而将课堂延伸,使识字教学与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更加紧密,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识字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切合实际处理教材,真正上活写字课。S版小语第二册第三课中的《春晓》孩子从小就会背诵,大概意思也都懂。不讲吧,课文里的生字又不会写,很多字读音咬不准;单独教字吧,学生可能没有兴趣。学生那么聪明,我灵机一动,何不将教材进行重新整组,调整课堂结构。于是我在学生极富感情的背诵诗歌之后问:“你会写诗歌中哪些字呢?”学生先是一愣,接着认真地数起来。“是不是其他的字真不会写呢?会写必须知道什么?”我问。“知道读音,笔顺,还要写漂亮——”学生抢着回答。“你敢试试吗?”我话音一落,学生已经在随堂本上认真地写起来了,也没有人顾及我这个老师咯。我“知趣”地走下讲台,这里去点点,那里去问问。“老师这个字笔顺是这样的吗?”“老师我发现春字意思与字有关系。”“老师我发现……”教室里不时发出这样的惊呼。“课活了!”我在心里惊叹。“你的字写得漂亮了,可诗句的意思懂吗?能给课文配上漂亮的春景图吗?”我又扔一石以激起千层浪……。
三、重视欣赏评价,让孩子爱写字。《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可怎么能让这些初入学的孩子重视自己的字呢?怎样激励他们主动去学习别人端正的字体、美观的间架结构呢?教学中我喜欢在范写、脱手写过后让孩子把自己的字和老师的比一比、再和书上比一比、也可以和同学的比较,然后说说别人的好在什么地方,差在什么地方。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较、欣赏、评价中,孩子对自己字的美观要求更高了,观察模仿能力也得到提高了。同时我还定期进行作业展览、书法比赛等,以此来促进学生认真观察、欣赏、评价同学的字,从而激发每个孩子热爱写字的情感,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
四、树立榜样,让孩子写好字。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在教学中运用这个哲学原理,大胆树立榜样,让孩子们有模仿、比较的目标。我们很多语文教师搜集古今书法大师如三国的钟繇,晋代的王羲之,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元代的赵孟等少年时代练字的传说故事,由浅入深地讲给他们听,还带领学生们参观书法展览,效果确实不错,但我发现孩子对“大家们”不是很感兴趣,在他们眼里身边的榜样更真实,更具有模仿性。小学教师在大多孩子的心里各个方面都是最好的,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针对学生这一心理,我们教师就要起好示范作用。崔峦老师说过:“教师的板书示范是最好的写字指导。”因此,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每个笔画的起笔﹑止笔,每一笔的占格﹑占位,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每个部件的高矮胖瘦,部件之间的穿插挪让……教师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并且边讲解边在黑板上板书示范,而后要求学生书写时像老师这样做到横平竖直,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渐渐的班上孩子的书写越来越规范﹑端正﹑整洁了。另外我还在本班物色一个学过书法,写字又很认真的孩子重点培养,经常表扬、经常贴他的作品、不失时机的对他的作品进行评价。促使他写字更认真,在班上形成氛围,让其他孩子主动地去比较、学习、模仿。一个学期下来,班上孩子的字还真像模像样了。我又利用寒假掀起写字高潮:每个孩子拿一张这位同学的字回家作为字贴练字。新学期伊始,班上孩子的字已经上了新的起跑线了。
总之,为了适应课程改革,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汉字,爱上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