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

【作者】 何 瑜

【机构】 四川省岳池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整合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在演示实验中增强可见度,强化学生观察效果,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关键词:化学实验   信息技术  整合  有效性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与学科教学进行了结缘整合。特别是在"班班通"工程的大力实施后,多媒体走进寻常教室,在课堂教学得到了广泛运用。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任,是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有效平台,与多媒体整合更是人们探究建设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工具,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谈谈信息技术与其整合的有效性。
  一、找准着力点,弄清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用武之地
  好钢需用在刀刃上,才能有效发挥作用。而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也必须找准着力点。要知道,不是每处都需该用信息技术。只有当实验受到条件影响而不能顺利开展时,那才是信息技术用武之地。
  (一)对于毒性较大、危害性强的实验。如氯气的制备,由于氯气有毒,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学生不便于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又具一定的危险性。这种情况下,就只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演示,这样,既能达到效果,又保证了安全。
  (二)稀缺药品和仪器缺少或贵重的实验。一些实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如短时间内不能购买获得的药品或仪器,这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成动画来模拟,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如黄金溶于王水的实验等。
  (三)操作难度大、要求高的实验。有一些化学实验在实验室操作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成功或现象不明显,影响教学效果。如溶液的配制实验、中和滴定实验等,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动画演示,直接将实验过程用彩色图象显示出来,并将操作过程及实验要点进行分析,这样,既经济,效果又明显,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
  (四)极易导致误操作的实验。我们知道,化学实验的误操作会带来严重后果。特别是极易导致误操作,危险大,而又特别重要的实验,就需要我们运用信息技术来模拟误操作,并演示错误操作带来的后果,必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加强和规范正确的操作。如实验室稀释浓硫酸时,利用信息技术演示错误操作,可避免现场操作的危险,又可以使学生加深记忆而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此类错误。
  二、突出实效性,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整合的实践意义
  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抓好实验的教与学,我们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突破口,因此,实验教学我们一定要创新策略。而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无疑是良好的方法。因为化学实验中的一些现象、变化,我们可通过信息技术的声、光、色、态的改变,生动、鲜明的表现出来,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新意、刺激,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面、清晰、准确的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动态、高效、大容量的现代化教学媒体,传递的信息具有生动、真实、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容易再现等特点,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突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利用可控性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等起到特殊的效果。   
  (一)增强实验呈现可见度,强化实验演示效果。以动手为学习途径,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动需求,也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而实验操作就正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因此,在实验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能很好被调动。但有些实验,特别是演示实验,教师的演示不能让学生教室每个角落的学生都能观察清楚,这是不利教学的。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抬高实验装置和巡回展示实验结果,但实验仪器的放置是有限的,而巡回战士实验结果有浪费时间,且有些实验现象是瞬间产生的而无法观察,以至影响教学效果。采用信息技术技术可克服这些缺陷,大大提高演示效果。例如,在演示金属钠和水的反应实验中,传统方法是利用钠与水在大烧杯中反应,而现在利用信息技术中的电子白板的预设,就可在方型试管中进行,向盛有滴加酚酞的水中,加入金属钠,学生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清晰的观察到"浮、球、游、消、红"等现象。这样教学,不仅可见性好,能满足不角度、不同方位学习感官需求,又能提高演示效果,增强教学实验实效性。
  (二)有利于规范实验操作,培养良好实验习惯。中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每个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有些实验的操作步骤多且复杂,学生有可能记不住实验要求,而进入到误操作中,既降低实验效果,又可能产生危险。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实验要求,步骤详细呈现,学生就可"按部就班"做实验了,这样,不仅有利于规范实验操作,还能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提高实验效率。例如,运用信息技术呈现在"中和滴定"实验的步骤,有洗涤、查漏、润洗、注液、除气泡、调零、滴定、读数、计算等九步之多,其中有的步骤既要讲清操作,又要讲明原理,在课堂是确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用信息技术技术把"中和滴定"制成短片,运用特写技术把实验过程表现得清清楚楚,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在以后的实验中就有意效仿。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化学实验教学,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只有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实验教学手段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红梅,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整合的实践及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
  [2]胡俊杰,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读写算,2010年。
  [3]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2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