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多样化

【作者】 王 剑

【机构】 四川省华蓥市教育科学研究室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能力作为人的一项基本生存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奠基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平台,其有效性决定了学生信息素养的高低。但传统教学由于方法单一,效果不好,没有达到新课标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开启教学之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既乐意学,又善于运用的良好工具。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多样化
  随着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成为我们立于竞争不败的重要能力之一,它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信息技术素养的重任。但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就是教师示范,学生仿着进行,依葫芦画瓢。这样的方法持续进行,显然会因没有新颖性而被学生放弃之。在全面践行新课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必须创新策略,运用多样化的方法施教,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成为学习主体,也才能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既乐意学,又善于运用的良好工具。
  一、趣味化教学,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兴趣是学生“我要学”的动力源泉,是学生成为主体,发挥主体能动作用的情感内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把激发学生学习作为教学的首始和追求。君可见,大凡成功课堂,无不是处处充满激趣的课堂。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激趣的思想和策略是不能少的。而信息技术本身又是良好的激趣工具,其不仅,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它的生动性、趣味性和鲜明的色彩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方式自觉地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还能通过图像、动画、声音、文本、视频等多种介质呈现知识,营造出了动静结合、影音辉映的教学情境,又是一种良好的激趣载体。所以,我认为,教学信息技术课,只有我们有激趣想法,就一定能找到激趣策略。
  二、游戏化教学,满足学生好动需求
  教育学家卡罗琳曾经说到:“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我们知道,小学生对游戏都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既能激发兴趣,又能满足他们爱游戏的年龄需求。例如,在学习指法时,对于这件枯燥的学习,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相反,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乖乖熊打字》、《金山打字通》等,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星际穿越”、“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三、探究性教学,更新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我们从传统培养匠人的接受式教学突围,更新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开展探究性学习,我们就必须采取与之相应的探究性教学。我们知道,信息技术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很多问题需要融合多种知识才能予以解决问题。教学时,我们教师应抓住这一特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遇有困难时再合作互助,达到互帮互学互促进的效果,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如在教学PPT的超级链接时,我们就可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开始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寻求看书寻找答案,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在探究性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可发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作用,而且有还利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四、整合化教学,加强学科教育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就必须把之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一)与德育育人的融合。信息技术的普及,不仅走进了寻常校园,更与各个学科教学发生了融合。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一块,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或管理就是平常之事了。其作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及时报道校园新闻,点评学生行为规范等。学生虽然每天在校园里,却未必对学校里发生的事都知道,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让学生获得信息,再让学生进行点评,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与小学生有关的站点,从中挑选出一些有价值的网站或论坛推荐给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有的学生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问题不敢面对、有心事不敢向身边的老师、家长和同学诉说,对学校或教师有些看法但又不敢说出来,但一旦进入网络世界,他就会尽情倾诉,碰到这样的学生,教师以网友的身份与他们交流,因势利导,让他在现实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二)与学科课程的融合。因特网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由于它储存容量大,媒体种类丰富,检索容易、快捷,不失为学生学习的好载体。教育资源共享,对于人、财、物是种节约,同时也使知识得到充分整合。多媒体网络教学非常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性,根据教学的要求,学生通过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实现对知识信息不断进行新的加工、组合和整理。教学不再仅仅是纯知识教学,而是透过多种知识资源所实现的知识、意义、思想,价值、理念、情感结合于一体的教学。信息时代教育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上,这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样,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三)与艺术课程的融合。电脑绘画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现行美术教材也安排有电脑绘画的内容,这本身就是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的最好例证。另外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美术欣赏,教师事先搜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网址,通过学生自由欣赏,讲出自己的理解,这比教师讲解效果要好。信息技术与音乐的整合表现在认识乐谱上,通过音乐软件,教师或学生将谱子输入电脑,播放过程中多媒体电脑一边播放乐谱,一边显示弹奏,而且可以方便改变乐器、音调,陶冶学生情操。在艺术教学上,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省掉很多不必要精力,但不能牺牲学生的实践时间与机会。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信息技术教学也是如此,上面所列方法只是我们实践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只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不断思考和总结,还能找到更好更适合教学内容和学情的方法来,以便更好地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调动他们内部驱动力,使之与教师共同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策略来,能为学生达到新课标要求奠基。
  参考文献:
  [1]汪培培,小学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策略实践探析[J].中小学电教,2016年。
  [2]黄慧,如何打造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年。
  [3]王江芳,小学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探究[J].读与写,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