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数学双语学困生转化的几个策略

【作者】 努日曼姑丽·买买提

【机构】 新疆莎车县米夏镇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双语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环境的改变,课程的增多以及课程难度的增大,会出现一部分双语学生学习感到吃力,学习目标不明确,又由于教师疏于引导,使得这部分双语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于是成为了所谓的学困生。下面就我任教初中数学过程中遇到的数学学困生问题,粗浅谈谈对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几个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  初中数学  策略
        面向全体双语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教学,给每个双语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每位双语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积极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形成持续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在全体双语学生中,有一个群体即"学困生"群体却常常得不到一些教师应有的关心与重视。这些学困生学习成绩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对这些双语学生做好帮助转化工作,对提高双语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科成绩,都将起到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下面就我在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学困生问题,简要谈谈对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几个策略:
        1.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是学困生转化的重要保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双语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让双语学生自主的去了解学习数学。有很多数学成绩较差的双语学生,一般都是觉得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初中知识再生活中一般都很难运用得到,因此,觉得初中数学无用,从而也无法对它产生兴趣。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认识到双语学生的这种心理。先让双语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然后慢慢培养双语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把握好教学中的难易程度,45 分钟的课堂教学节奏。让课堂教学中形成良好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营造一生数学环境,将一些数学知识引入日常生活之中。让双语学生们认识到其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数学知识的。从而让双语学生慢慢抛开初中数学无用的偏见。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把握好教学的难度,难度要在双语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逐步增加,让双语学生们认识到数学也不是想象中的深奥难懂,从而树立双语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最后,教师应该丰富教学方法和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级分钟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混杂成绩好的和差的,让小组内相互帮助,各小组之间竞争。每个孩子都有争强好胜之心,老师只要调控适当,就可以让双语学生们的这种心理,应用在数学教学之中。从而引导双语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双语学生积极探讨,形成一种良性竞争。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困生转化的先决条件人们都有着自己的喜好的,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就会有着浓郁的兴趣,反之亦然。
教师和双语学生之间也一样,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也可以是双语学生的朋友,与双语学生打成一片,让双语学生成心底里接受之间,喜欢自己。正所谓爱屋及乌。老师让双语学生喜欢,相应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也相应的会被双语学生所喜欢,从而产生极大的兴趣爱好。
        老师和双语学生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后,老师和双语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才会更加自然和谐,课堂的学习气氛也会更见轻松愉悦,老师的教学和双语学生的学习也都会变得更加容易,这样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3 .端正公平的教学态度是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中,教师对学困生的教学态度至关重要。古语有:"亲其师、信其道"。由此可见,一个和蔼可亲,尊重双语学生的教师可能是双语学生引发学习兴趣的原动力。那么,教师在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态度呢?
        3.1 发扬教学民主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迸发双语学生良好的心境来源于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对优秀生做到这一点较为容易,而对学困生来说可能就较为困难。很难想像,一个经常遭到呵斥、讥笑的双语学生会喜欢这个老师和这门功课。那么,老师就应该放下架子,勇于弯下腰和学困生平等进行交流。学困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才会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才会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题,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积极性才会同步增强。
        3.2 学会宽容理解
        一般说来,随着双语学生的年龄增长和自尊心增强,双语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课堂合作探究反而产生了"惧怕"的心理,他们怕自己的见解被优秀生或老师否定而难堪。教师就要审度势,消除学困生的这种心理。具体说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对学困生要有容错心理,要允许双语学生出错,以自己的宽容理解来赋予学困生以信心和勇气。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不尽人意,但并不表明他们就没有探究创新能力。一旦学困生在合作探究中出现了思维的火花,教师就应适时引导,大力表扬和鼓励,借以引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潜能。现实情况往往有这样一种现象:学困生在学习潜能被激发出来后,兴趣的导引和方法的改变常常使学困生的学习有了质的飞跃,从而彻底甩掉"学困生"的帽子。
        对于学困生的思维火花,教师应打破"可遇而不可求"的 思想,对他们始 终都不能放弃,不能让他们在课堂上有失落感。做到这一点,加上适时的肯定和鼓励,他们创新潜能是一定可以激发出来的。你会惊奇地发现,其实他们和其他双语学生一样可爱,也会明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讲的:"学困生是教师的一笔财富"的道理。
        总之,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和长(下转第75页)(上接92页)期的工作,每个数学教师都要树立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我们要对每个双语学生负责,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一个双语学生的数学水平不断完善和提高 。
        参考文献:
        [1]阿依古丽·买买提,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策略,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2]高仰峰,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学周刊,2015(28):230-231
        [3]阿布都·黑力力,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才智,2013(33)
        [4]黎永勤,当前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能力现状及应对设想,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6);17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