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刍议

【作者】 李兴华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体现教师的价值追求与职业道德,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也是确保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与尝试:
  1、自觉构建过硬的物理教育专业素养。教师要自觉学习、不断增值。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观念与知识。
  首先要学习新课标,如《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及《高中新课程教师丛书》等理论知识,同时要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新课改的脉搏,提高驾御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
  其次要把握教与学的心理知识。有的教师只重视与学科有关的本体性知识,忽视与了教育与心理学知识的摄取。有效教学在教学设计上注重的不应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这就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知识,特别是建构主义心理学,它是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第三,还要博览群书不断提高应对社会变化的知识技能。教师要使自己做到粗通各科,多阅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月刊《科学世界》杂志囊括了数理化生地等知识,是本人每月必读之书,此外《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国家地理杂志》、《电脑爱好者》、《世界知识》等也是我常常阅读的杂志。一专多能、博览群书,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并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2、要善于反思、勤于总结。有人说,教育的成功来自经验活动加反思。反思实质上属于一个自我监控的过程。有关研究表明,知识水平并不是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而教师对教学的监控能力则是决定其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有许多优秀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善于自我监控,善于反思。自我反思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课后多问问自己:这堂课有没有把握住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呈现的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了吗?教学内容突出了课程的重点和主干知识了吗?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等等。并及时地把这一反思过程写下来,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不断巩固好的方面,改善不足的地方。要知道了解自己和发挥潜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将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手记,作为日后改进教学方法的一个依据,这样日积月累就比别人多了一份额外的提高。自我反思还可以在相互借鉴中进行。如在相互听课评课以及教学研讨活动。把听课与评课过程自觉地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听课中,以一种"品味"的心态来鉴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并思索"如果我来上,我会怎样做?"这样,通过比较,就能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不断地进行扬弃、集优、存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提升教学效能感。
  3、要对教学成败作出正确的归因。作为教师在教学上遇到挫折时,如果总把失败归因于运气或者学生的素质,以舒解教师本身须负的责任,以维持其专业自尊,将不利于教师正确面对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但另一方面如果一味把的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的话,也会妨碍自我效能感的建立而产生不负责任的态度或无助感,亦难以激发教育的激情。故教师要对教学成败多作积极的归因,如:努力归因。要相信学生都是喜欢物理的,要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相信只要再努力一些,目前的状况必然会有所改善等等。以此维持自信心与勇于追求的敬业精神,促进教学效能感的逐步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成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有没有兴趣学,学得怎样。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激素"。赫尔巴特认为:在兴趣的状态下可以产生两种心理活动,一种是专心,另一种是审思。而专心是一种"集中任何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思想的一种心理活动。审思必须在专心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可见,当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时才能激发学习的动机,才能专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根据米切尔的兴趣结构模型,情景兴趣分为引发性兴趣和维持性兴趣两种。所以教师不妨从以下两点下点儿功夫:
  1、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巧设悬念,诱发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给学生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刚才走路时一不小心把自行车钥匙甩进了路旁的雨水收集口,我一看大约有七十厘米深,井口的网盖又撬不开,身边也没有一条这么长的铁丝,我只带了上课用的几个电池,一个钉子和一些导线,同学们,你们可不可以帮老师想想办法。"同学们一听到要帮老师解决问题,都不禁跃跃欲试议论开来。这种让学生带悬念来探究的学习效果相当好。
  2、 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对中学生来说,"意义性"似乎是他们具有理解问题能力的同义词。而"自我卷入"则是指学生所感到的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程度。教师可根据这两点来建设教学的环境,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设意义建构的教学环境。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为此,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就要看准目标,选准材料,注意内容的深浅要适合学生的程度。例如:静力学、动能定理的使用、动量守恒定律,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问题不求一步到位,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因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三、创设有效能的"互动"与"生成"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生成的,生成是互动的结果。创设"互动"与"生成"的学习环境是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保证。课堂里的互动包括师生间、生生间、师生与教材间的互动等。"生成"指的是因互动而产生的"变化"。可见,互动是生成的基础,而生成则是互动的升华。
  营造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的、独立的的个体,课堂是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场所。一个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应该是怎样的呢?
  (1)多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即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选用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多提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让学生多参与讨论互动。
  (2)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要只顾着自己的讲演。如果一堂课没有学生活动,即使老师讲得多精彩。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要关注全体的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仅仅关注那几个思维敏捷的学生,要多创设合理的物理情景,给学生留一个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源泉;这比教师平铺直叙地把所有原理和定义呈现给学生更具生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