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作者】 王 晶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东沟乡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书籍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余秋雨曾说:“让阅读开发自己的生命,知识和智慧能指引我们识别美与丑、善与恶,使我们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向前展拓;哲人的思想能涤荡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的心灵变得辽阔而宽广、坚韧而顽强。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材料,在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过程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关键词: 阅读 兴趣 指导 实践 激励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的读过一两本书。”而新教育的创始人朱永新也曾经提出了师生共读、共写、共生活。在他出版的《我的新教育》这本书中也提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由此可以看出,读书对一个人乃至一个名族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对于学生的阅读习惯应该如何去培养呢?
  一、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创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就像我校的一位读书小博士在作文中所写的:“刚转到这所学校时,我感觉看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书“,橱窗里推荐的是好书,板报上介绍的是读书方法,走在楼廊里,迎接我的是读书的名人名言……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读书沙龙活动现场,溶入到激烈的交流讨论中时,转学带来的陌生和恐惧一下子都消失了,我真的感谢书,它为我带来了那么多的伙伴。”由此可见,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享受阅读提供了平台,开启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根据本班每周只有一节阅读课的实际情况。为了让学生看书的时间有保证,我特意在班级中以早读课为契机,将早读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读书。另外,中午或者下午只要有空闲时间就让学生拿书出来读。刚开始时,读书没有氛围,我就每天坚持和他们一起读书并做笔记,这样坚持了一个月,班级中大多数学生的阅读习惯已经养成了,读书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二、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
  五年级下学期有一篇课文叫《最后一头战象》,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孩子初步认识了沈石溪这个作家而后的拓展交流中又推出了《狼王梦》,这使学生对沈石溪的书已经越来越感兴趣了,他们更从图书室借阅《和乌鸦做邻居》、《带银铃的长臂猿》,学生还让家长购买了《雄狮去流浪》《红飘带狮王》《王妃黑叶猴》,我也给他们购买了《保姆莽》、等书籍。另外,在这学期的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的这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充分将课文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从图书室借来红色小说供学生阅读,在读《江姐》《苦菜花》《平原烽火》等一系列书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的革命历史,并写了观后感,制作了手抄报。这样的活动不仅满足了学生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净化了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更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德育。
  三、多与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读书,是一种氛围的创造。读书,是一种习惯的培养。读书,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智慧的门。读书,更是完成自我实现的最好方式。阅读习惯的培养,不仅要有时间上的保障,还需要老师的指导,更需要读者与读者交流中思想的碰撞。看完一本书后,如果可以一同分享阅读成果,感受人物悲喜,那将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于是,在我班学生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及马小跳系列的书读的差不多的时候,我让学生自己组织开展了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学生以《与笑猫、马小跳相约今天》为题目,活动的全程策划和分工及开展都是学生自己进行的。开展过程中学生以单选题、必答题、你来笔画我来猜、谈自己的收获、欣赏观后感为活动流程,学生非常踊跃的参与到其中。读书交流会的举行不仅增强了学生读书兴趣,更使对他们读书效果进行了很好的测试。
  四、和学生一起写
  新教育实验的口号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阅读就是要给孩子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要给孩子们一个开阔的智力背景。分数赢得是一时,读书赢得的是一世。在读的基础上完成了思考,但如果用笔去写是不是情感体验就会更深呢?
  对此,我和学生开展了我们一起写的活动,像爬楼梯一样:
  1、每读一本书,都要画一张人物关系结构图。有的孩子可以做到图文并茂。
  2、制作书中人物简介集,将人物画出来并写出人物的主要特征或性格特点。
  3、摘抄文中优美句段,将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在摘抄本上。
  写读后感,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和学生共同读完一本书后,写读后感,一起交流。
  4、鼓励学生做与书籍有关的手抄报,并作评比。
  在这个过程里,有些内容我们之间可以做口头交(下转第34页)(上接46页)流。而画人物关系结构图、摘抄优美句段还有写读后感,都是我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这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更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无形中也完成了课标的内容。
  五、和学生一起成长
  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一种东西比所有的军队都更强大,那就恰逢其时的一种理想。”
  理想,优秀教师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教育理想。而书籍就是一个我们实现自己理想的非常好的平台,在书籍的海洋里,我们和学生一起感受真善美,和学生交流中将真善美和爱、感恩的种子种在他们心田。在书籍的花园中,让孩子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支柱,自信而勇敢的面对生活。而不再是用分的高低来判断一个孩子未来。在书籍的天空下,打开一扇了解历史和认识世界的窗口,将人类的智慧和文明,用孩子自己的认识传播下去。而在教育的世界里,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为了祖国的明天。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努力创造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徐悦.谈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35期 
  2李东生.关于阅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25期 
  3 何桂珍.开展经典阅读 提升读书品位[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4 胡海金.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J];学苑教育;2011年17期 
  5何慧.新课标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