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浅析
【作者】 郑凤梅
【机构】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第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人人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主动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强者,是新时代赋予学校和教师的责任。笔者在多年从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提炼出教学方法变化有趣、情境创设生动有效、动手操作其乐无穷、教学设计贴近生活、情感价值真情流露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学 学习 兴趣 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是不可能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教学方法变化有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深度、范围、稳定程度上来说,有一个从初级到中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能达到初级水平,即“对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课堂上容易疲劳。还存在着好说好动好唱好笑的特点。因此教学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一定要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和外部活动上下工夫。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形式多样、活动有趣。如在教学“5的认识”时,先让学生读读儿歌<五指歌>。让学生在欢快的歌声中引入“5”的教学,板书“5”让学生书空,然后编写儿歌,最后在手指游戏(一只手)中结束课堂教学。玩中学、学中玩,在不断变化中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景创设生动有效。
在人的心灵的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科学家研究证明:孩子们要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思维才会最活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表达;对学生进行激励性、发展性评价,让学生想表达;平时要求学生注重数学语言的逻辑性、严谨性,让学生会表达;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能表达。当然,“宽松”不等于“放松”,课堂提问不能成为优生的专利,不能只抽积极举手的学生,对于想举手而不敢举手的学生要鼓励,对于根本就没思考的学生要施与一定压力,制造一定的学习紧张感,从而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勇于发言,促进思维表达能力的训练。
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如果教学中创设了生动有趣、理想有效的情景,教学活动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实物、挂图、游戏、讲故事等手段,创设生动、具体、有效的学习情景。并把教学内容融入学习情景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去,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如教学除法时,我先让学生来做一个猜数游戏,我先在黑板贴出红黄绿三朵花,并按这样的顺序贴一排,再要求学生说出一个100以内任意的数(共有多少朵花)。我告诉孩子们:“我能一口说出最后一朵花是什么颜色。”学生开始将信将疑,等学生说出了6个数后,我告诉他们,我是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如果你们今天认真学习了,我相信大家算得比我还快,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在心中产生了一定的需求,就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三、动手操作其乐无穷。
本着“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孩子经历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创造一些开展活动的条件,放手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充分动手、动口、动脑。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时,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制的活动角,首先使活动角变大并观察边有没有变长,然后是活动角变小并观察边有没有变短,最后用剪刀把角两边剪短并观察角是否发生了变化。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轻松地就得出了“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在得出结论的同时。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例题“3箱矿泉水共有36瓶,48箱矿泉水共有多少瓶?”时(三年级下),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许多同学都想到两种方法:方法一——36÷3=12(瓶)48×12=576(瓶);方法二——48÷3=1616×36=576(瓶);而有一个同学很自信地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36×48=1728(瓶)1728÷3=576(瓶)。我问:你是怎么想的?生说:我用假设法,假设每箱有36瓶,那么48箱就有48个36瓶,因为我将每箱的瓶数扩大了3倍,所以要将最终的结果缩小3倍。他的话音未落,同学们都向他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四、教学设计贴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应用到生活。我们尽量从生活中去挖掘出数学知识,从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开始。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调动起来,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如教学小数加减法:课件出示妈妈带小红逛超市去买水果,让同学们分别说出水果的价钱,从而引入新课。在练习时逐一出示超市图,请算一算买一千克苹果和一千克梨一共要多少钱?……学生将所学知识能充分应用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感觉学有价值的数学。
五、情感交流真情流露。
“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之以情”道出了情感与教学的关系。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对老师地喜欢。教师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全体学生,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饱满的热情、高涨的情绪、积极的态度影响、调动、调节学生学习的情感,使学生随时都处在学习数学的亢奋之中。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优美的姿态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正如有人说的那样:“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多深,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爱也就有多深”。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说:“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学生!”愿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思维勃发的圣地,思维表达的乐园,让我们的学生尽可能地用数学语言表其思、达其意、描其理、述其悟!努力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 学习 兴趣 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是不可能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教学方法变化有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深度、范围、稳定程度上来说,有一个从初级到中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能达到初级水平,即“对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课堂上容易疲劳。还存在着好说好动好唱好笑的特点。因此教学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一定要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和外部活动上下工夫。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形式多样、活动有趣。如在教学“5的认识”时,先让学生读读儿歌<五指歌>。让学生在欢快的歌声中引入“5”的教学,板书“5”让学生书空,然后编写儿歌,最后在手指游戏(一只手)中结束课堂教学。玩中学、学中玩,在不断变化中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景创设生动有效。
在人的心灵的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科学家研究证明:孩子们要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思维才会最活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表达;对学生进行激励性、发展性评价,让学生想表达;平时要求学生注重数学语言的逻辑性、严谨性,让学生会表达;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能表达。当然,“宽松”不等于“放松”,课堂提问不能成为优生的专利,不能只抽积极举手的学生,对于想举手而不敢举手的学生要鼓励,对于根本就没思考的学生要施与一定压力,制造一定的学习紧张感,从而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勇于发言,促进思维表达能力的训练。
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如果教学中创设了生动有趣、理想有效的情景,教学活动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实物、挂图、游戏、讲故事等手段,创设生动、具体、有效的学习情景。并把教学内容融入学习情景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去,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如教学除法时,我先让学生来做一个猜数游戏,我先在黑板贴出红黄绿三朵花,并按这样的顺序贴一排,再要求学生说出一个100以内任意的数(共有多少朵花)。我告诉孩子们:“我能一口说出最后一朵花是什么颜色。”学生开始将信将疑,等学生说出了6个数后,我告诉他们,我是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如果你们今天认真学习了,我相信大家算得比我还快,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在心中产生了一定的需求,就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三、动手操作其乐无穷。
本着“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孩子经历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创造一些开展活动的条件,放手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充分动手、动口、动脑。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时,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制的活动角,首先使活动角变大并观察边有没有变长,然后是活动角变小并观察边有没有变短,最后用剪刀把角两边剪短并观察角是否发生了变化。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轻松地就得出了“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在得出结论的同时。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例题“3箱矿泉水共有36瓶,48箱矿泉水共有多少瓶?”时(三年级下),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许多同学都想到两种方法:方法一——36÷3=12(瓶)48×12=576(瓶);方法二——48÷3=1616×36=576(瓶);而有一个同学很自信地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36×48=1728(瓶)1728÷3=576(瓶)。我问:你是怎么想的?生说:我用假设法,假设每箱有36瓶,那么48箱就有48个36瓶,因为我将每箱的瓶数扩大了3倍,所以要将最终的结果缩小3倍。他的话音未落,同学们都向他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四、教学设计贴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应用到生活。我们尽量从生活中去挖掘出数学知识,从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开始。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调动起来,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如教学小数加减法:课件出示妈妈带小红逛超市去买水果,让同学们分别说出水果的价钱,从而引入新课。在练习时逐一出示超市图,请算一算买一千克苹果和一千克梨一共要多少钱?……学生将所学知识能充分应用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感觉学有价值的数学。
五、情感交流真情流露。
“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之以情”道出了情感与教学的关系。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对老师地喜欢。教师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全体学生,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饱满的热情、高涨的情绪、积极的态度影响、调动、调节学生学习的情感,使学生随时都处在学习数学的亢奋之中。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优美的姿态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正如有人说的那样:“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多深,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爱也就有多深”。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说:“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学生!”愿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思维勃发的圣地,思维表达的乐园,让我们的学生尽可能地用数学语言表其思、达其意、描其理、述其悟!努力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