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
【作者】 祈艳丽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八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教师传授知识,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老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语文课堂本是精彩的课堂,课堂提问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更不应该简单呆板、一成不变。它或者问而不答,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者步步紧逼、层层追问,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或者于不经意处发出奇问,以激活学生思维;或者在无疑处质疑问难,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可以是教师问学生,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还可以是学生问学生,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再由自己设法解决。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提问方式?下面就本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发表一下拙见。
一、目标明确,面向全体
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准确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全面落实三维目标,能让学生在兴趣上得到发展,思想上受到教育,情感上得到熏陶,思维上受到启迪,能力上得到提高。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备条件。
在教学中,目前有相当多的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特别注意各提问之间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既要做到胸中有教材,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既要考虑知识传授的严谨性,又要考虑学生活动的趣味性,既要注意优等生的能力发展,又要照顾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在全局观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
二、切合实际,注重参与
课堂提问要切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要追求全体学生的全员参与,确保全体学生都能从提问中得到启发,有所收获。学生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学生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的相关影响是成正比的,而且二者对高层次思维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学生广泛参与,就会在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从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这样,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1.关注提问的严谨与连贯
课堂提问既要避免不着边际又大又空的“真空”问题,又要力戒琐碎不堪、缺乏思考价值的小问题。大而空的问题往往不能贴近教学目标,学生的答案模棱两可,教师的评价也含含糊糊。这样的问题不但无效,而且会让学生养成囫囵吞枣的浮躁习气。缺乏思考价值的小问题起不到启迪思维的作用,反而会滋长学生不加思考、信口开河的坏习气。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密度,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进行科学的设计。不少语文课堂不同程度地存在提问不适量的现象:一是表现在问题少而空,课堂气氛沉闷;一是无价值的“问题”满天飞,课堂上问答声此起彼伏,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少。从目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看,后者显得特别突出。多而滥的提问,使教学走入了“牵牛”式教学的误区,学生失去了冷静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提问也因此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好的课堂讲究前后照应,讲究生动流畅的美感。不同的教材应有不同的解读方法,课时有尽而课堂无穷,提问有穷而思考无限。拓展提问是好的课堂提问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可以就教材的内容、主题、结构或写法进行拓展提问,也可以就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进行延伸提问,目的是达到拓展语文课堂的时空,并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关注提问的深浅与难易
课堂提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深浅恰当,难易适中。好的课堂提问就像枝头诱人的果实,既非伸手可得,又非高不可攀,而是跳一跳就能得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如教学《爱如茉莉》一课,文中当妈妈说爱如茉莉时,映儿似笑非笑,欲言又止,这是因为什么呀?在映儿心目中,觉得爱应该是轰轰烈烈、非常伟大的,怎么会像茉莉一样平淡无奇呢?所以她对妈妈的回答不以为然。可文章结尾,映儿却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映儿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学生自读课文后再交流。答案一目了然,那是映儿父母间茉莉般的爱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于是在让他们说自己感受到的爱时就“情动而辞发”,真情流露,整堂课都充盈着茉莉般的芳香。
3.关注提问的收束与开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笔者认为,高效的课堂应该是一个热闹的捕鱼场,每个学生都能借助教师发下的渔具与捕鱼的方法捕获水中的鱼儿。捕鱼数量的多少在于个人能力的大小,确保人人能捕到鱼则是教师的责任。课堂提问要能做到收放自如,也就是说在“教方法,发渔具”时要收,收的目的是为了后面的放,为了让学生在自由思考表达的空间里各取所好,自由表现。
三、拓展提问,延伸课堂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假如情绪表现良好或善于调控可以使学生心旷神怡,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反之则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不善说,不肯问,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碍,怕说不好,问得不切题,同学看不起,老师会指责。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多给学生激励的话语,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关注的。特别是差生,既给他们创设发言的机会,又肯定他们发言中的点滴优点,从而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如教学《月光启蒙》时,教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童谣和歌谣,当学生从歌谣和童谣中感受到母亲对作者那种真挚的爱时,话锋一转:“然而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已是泪流满面……”教者这时配音(比较悲伤)朗读“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教师读着读着,泪珠挂上了眼角,声音嘶哑而悲切。一曲终了,老师叙述也戛然而止,“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你的母亲说什么呢?”被情绪所感染的学生都纷纷表白:“我要向母亲献一首歌。”我要对母亲说:“妈妈我会永远记住您!”“妈妈,我爱您。”“是啊,母亲太伟大了,为了我们健康成长,即使再苦再累也没有一句怨言。他们都在以自已独特的方式表达她们对儿女的爱,让我们记住我们的母亲吧……”这种拓展提问,使母爱在学生的心田中留下了一波又一波情感涟漪,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高效的课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低效或无效的提问是败笔,而有效提问则能成就精品,使课堂教学一定会出现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崭新天地。
一、目标明确,面向全体
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准确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全面落实三维目标,能让学生在兴趣上得到发展,思想上受到教育,情感上得到熏陶,思维上受到启迪,能力上得到提高。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备条件。
在教学中,目前有相当多的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特别注意各提问之间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既要做到胸中有教材,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既要考虑知识传授的严谨性,又要考虑学生活动的趣味性,既要注意优等生的能力发展,又要照顾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在全局观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
二、切合实际,注重参与
课堂提问要切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要追求全体学生的全员参与,确保全体学生都能从提问中得到启发,有所收获。学生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学生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的相关影响是成正比的,而且二者对高层次思维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学生广泛参与,就会在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从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这样,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1.关注提问的严谨与连贯
课堂提问既要避免不着边际又大又空的“真空”问题,又要力戒琐碎不堪、缺乏思考价值的小问题。大而空的问题往往不能贴近教学目标,学生的答案模棱两可,教师的评价也含含糊糊。这样的问题不但无效,而且会让学生养成囫囵吞枣的浮躁习气。缺乏思考价值的小问题起不到启迪思维的作用,反而会滋长学生不加思考、信口开河的坏习气。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密度,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进行科学的设计。不少语文课堂不同程度地存在提问不适量的现象:一是表现在问题少而空,课堂气氛沉闷;一是无价值的“问题”满天飞,课堂上问答声此起彼伏,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少。从目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看,后者显得特别突出。多而滥的提问,使教学走入了“牵牛”式教学的误区,学生失去了冷静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提问也因此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好的课堂讲究前后照应,讲究生动流畅的美感。不同的教材应有不同的解读方法,课时有尽而课堂无穷,提问有穷而思考无限。拓展提问是好的课堂提问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可以就教材的内容、主题、结构或写法进行拓展提问,也可以就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进行延伸提问,目的是达到拓展语文课堂的时空,并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关注提问的深浅与难易
课堂提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深浅恰当,难易适中。好的课堂提问就像枝头诱人的果实,既非伸手可得,又非高不可攀,而是跳一跳就能得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如教学《爱如茉莉》一课,文中当妈妈说爱如茉莉时,映儿似笑非笑,欲言又止,这是因为什么呀?在映儿心目中,觉得爱应该是轰轰烈烈、非常伟大的,怎么会像茉莉一样平淡无奇呢?所以她对妈妈的回答不以为然。可文章结尾,映儿却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映儿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学生自读课文后再交流。答案一目了然,那是映儿父母间茉莉般的爱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于是在让他们说自己感受到的爱时就“情动而辞发”,真情流露,整堂课都充盈着茉莉般的芳香。
3.关注提问的收束与开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笔者认为,高效的课堂应该是一个热闹的捕鱼场,每个学生都能借助教师发下的渔具与捕鱼的方法捕获水中的鱼儿。捕鱼数量的多少在于个人能力的大小,确保人人能捕到鱼则是教师的责任。课堂提问要能做到收放自如,也就是说在“教方法,发渔具”时要收,收的目的是为了后面的放,为了让学生在自由思考表达的空间里各取所好,自由表现。
三、拓展提问,延伸课堂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假如情绪表现良好或善于调控可以使学生心旷神怡,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反之则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不善说,不肯问,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碍,怕说不好,问得不切题,同学看不起,老师会指责。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多给学生激励的话语,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关注的。特别是差生,既给他们创设发言的机会,又肯定他们发言中的点滴优点,从而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如教学《月光启蒙》时,教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童谣和歌谣,当学生从歌谣和童谣中感受到母亲对作者那种真挚的爱时,话锋一转:“然而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已是泪流满面……”教者这时配音(比较悲伤)朗读“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教师读着读着,泪珠挂上了眼角,声音嘶哑而悲切。一曲终了,老师叙述也戛然而止,“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你的母亲说什么呢?”被情绪所感染的学生都纷纷表白:“我要向母亲献一首歌。”我要对母亲说:“妈妈我会永远记住您!”“妈妈,我爱您。”“是啊,母亲太伟大了,为了我们健康成长,即使再苦再累也没有一句怨言。他们都在以自已独特的方式表达她们对儿女的爱,让我们记住我们的母亲吧……”这种拓展提问,使母爱在学生的心田中留下了一波又一波情感涟漪,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高效的课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低效或无效的提问是败笔,而有效提问则能成就精品,使课堂教学一定会出现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崭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