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之我见
【作者】 唐春秀
【机构】 广西桂林全州县城北完小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生除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外,还有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课上专心听讲、多动脑多思考、认真阅读、认真审题、大胆发言质疑问难、和认真做作业等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习习惯 认真审题 质疑问难
习惯,是人在一定的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特殊倾向,是后天养成的。许多教育家对养成良好的习惯给与高度的重视。我国教育界的老前辈叶圣陶认为教育从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能有效的去克服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成效,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皮、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哪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又如何去培养呢?
一、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主动参与认知活动的重要前提。专心听讲应包括看、听、想、说、做五个方面。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教师在讲课时应精神饱满,语言清晰,手段多样,使课堂引人入胜。同时,要求学生听讲时注意力要集中,不做小动作和与课堂无关的事,要积极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听别人回答问题时要想想是否正确,不能只随声附和,对老师的演示和板书要认真观察。 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人深思。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总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会对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二、多动脑、多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地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
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17-8”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17比 8多多少?(3)8比 17少多少?(4)8再添上几就是17?(5)17减去多少与 8同样多?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练习中很多错误是由于没有认真审题造成的。因此,一定要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审题就是要求学生对需要解答的习题进行仔细地观察、分析与思考,然后再确定解题的策略。对于计算题,先看清数据和运算符号,再考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对于解决问题的题型,要让学生读懂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要求得问题。
在已知条件中,哪些是直接已知条件,哪些是间接已知条,再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选择题先弄懂题目要求,做出正确答案,再选择,也可用排除法。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认真审题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以身作则,起到一个好的示范作用,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认真审题所带来的益处。
四、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疑难问题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去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有的学生却不声不语,任凭不会,怕他人笑话。这是个非常不好的习惯,这样有的知识就会糊里糊涂,一知半解,造成与以后的知识不连贯。不仅影响现在的学习,还会对以后的学习设下绊脚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创设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懂就要问,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五、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本最经常的一项任务,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体现智慧与能力的主要手段,而且伴随着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要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作业的要求与规范,作业的书写要认真,字迹要工整美观,格式正确。教师要教育学生独立、专心、按时完成作业。独立,是指作业不能依赖老师、家长和同学,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完成。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能了解到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也是个再学习再巩固的方式,明白课堂听讲的重要性,促使他更好的听课。专心,是指做作业时,专心致志,不左顾右盼心神不定,边写边玩。只有专心才能保证作业的质量,提高作业的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习习惯 认真审题 质疑问难
习惯,是人在一定的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特殊倾向,是后天养成的。许多教育家对养成良好的习惯给与高度的重视。我国教育界的老前辈叶圣陶认为教育从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能有效的去克服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成效,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皮、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哪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又如何去培养呢?
一、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主动参与认知活动的重要前提。专心听讲应包括看、听、想、说、做五个方面。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教师在讲课时应精神饱满,语言清晰,手段多样,使课堂引人入胜。同时,要求学生听讲时注意力要集中,不做小动作和与课堂无关的事,要积极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听别人回答问题时要想想是否正确,不能只随声附和,对老师的演示和板书要认真观察。 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人深思。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总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会对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二、多动脑、多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地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
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17-8”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17比 8多多少?(3)8比 17少多少?(4)8再添上几就是17?(5)17减去多少与 8同样多?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练习中很多错误是由于没有认真审题造成的。因此,一定要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审题就是要求学生对需要解答的习题进行仔细地观察、分析与思考,然后再确定解题的策略。对于计算题,先看清数据和运算符号,再考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对于解决问题的题型,要让学生读懂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要求得问题。
在已知条件中,哪些是直接已知条件,哪些是间接已知条,再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选择题先弄懂题目要求,做出正确答案,再选择,也可用排除法。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认真审题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以身作则,起到一个好的示范作用,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认真审题所带来的益处。
四、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疑难问题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去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有的学生却不声不语,任凭不会,怕他人笑话。这是个非常不好的习惯,这样有的知识就会糊里糊涂,一知半解,造成与以后的知识不连贯。不仅影响现在的学习,还会对以后的学习设下绊脚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创设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懂就要问,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五、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本最经常的一项任务,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体现智慧与能力的主要手段,而且伴随着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要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作业的要求与规范,作业的书写要认真,字迹要工整美观,格式正确。教师要教育学生独立、专心、按时完成作业。独立,是指作业不能依赖老师、家长和同学,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完成。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能了解到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也是个再学习再巩固的方式,明白课堂听讲的重要性,促使他更好的听课。专心,是指做作业时,专心致志,不左顾右盼心神不定,边写边玩。只有专心才能保证作业的质量,提高作业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