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策略探究
【作者】 夏友宏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大佛初级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突破口,是发挥作文主体积极作用的重要策略。教学中,我们要在引导学生阅读、积累、修改和评改中发挥主动作用,在体验成功中提高作文兴趣,从而想写,乐于作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兴趣 培养 实践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到:“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了兴趣,那么,他做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对于语文素养的半壁江山的作文能力培养也是如此,如果学生有了强烈的作文兴趣,就会主动表达,乐于作文。然而,现行很多学生觉得“写作文真难!写作文真烦”,对作文产生了畏惧心理。这种心理,对学生作文产生消极影响,掣肘着作文能力的提升。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就必须先帮助学生消除这种心理,让他们感受到作文的乐趣,在坚定信心中提升写作能力。
一、以教材为范,引导学生阅读,模仿作文方法
孙洙在《唐诗三百首序》中这样说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明了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读,不光是理解的前提,也是写的基础。在读中,我们不仅获得了知识,发展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于写作方法、技巧,我们也有了一定认识,甚至可以模仿。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充分发挥教材无非就是例子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方法。我们知道,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神奇效果。
二、观察体验生活,引导学生积累,储备作文素材
实践中,我们常听到学生抱怨没什么可写,找不到语言表达。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积累问题,前者心中无事件感触,后者是无良言佳句的积累,导致既使有想写的也找不到合适语言表达出来。这两种情况都是导致学生畏惧作文的重要原因,也是作文兴趣提不起来的原因所在。对于前者,我们要解决学生“无米之炊”问题,我们可引导学生注重积累,要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要养成观察的习惯,经常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过程中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如郊游、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也就解决了“没写的”老大难问题。对于找不到语言表达的学生,我们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良言佳句和优美段落,可以借鉴,模仿,甚至可以套用。解决了这两方面的问题,学生作文就不会感到难,就不会愁“无米下锅”,兴趣也就自然来了。
三、鼓励自能改文,引导学生修改,培养自改意识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但我们现行学生没有自我修改的意识,大多认为我是写文章的,修改是教师的事。这就是个意识问题,他们没有自我修改的习惯,当然也可能由于没有到专门培养,也缺乏修改方法。教学中,我们要把修改意识和能力培养看作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每次作文后,都要紧接着进行修改作必要培训,让学生在反复修改中提高修改能力,提高作文能力。落实到实践教学中,也就是要求学生每次作文后,教育学生要反复修改,其做法是:一是作文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二是写成后放置一天或两天,然后自己修改一遍;三是第一遍修改后再放置半天或一天,再去修改一遍,才上交给老师。这样一篇作文学生自己反复修改后,自然就比较完善了,长此坚持下去,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得以提高,自然就能在提高中增强信心,发展兴趣。
四、多种形式评改,培养鉴赏能力,体验作文成功
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自我修改,也需要评改,二者在方法上有共同之处,都能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但评改重在以改为载体,评是重点,有效的“评”,不仅能让学生知道本次作文的优劣得失,还能让学生明了下步努力方向。因此,在作文批改中,除了教师自己批改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谈谈自己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当然,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培养其作文兴趣的途径也不少。但无论哪种方法,提高作文能力是最终追求,而激发兴趣只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手段。不过,这种手段在作文能力培养中意义重大,我们必须对此重视,才能找到作文教学的最佳突破口,从而让学生获得有效培养,发展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史彩霞,关于初中生作文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5年。
[2]徐清菊,?触动心灵——谈谈初中生作文兴趣的培养[J].教育界,2012年。
[3]吕付生,初中生作文兴趣的培养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
[4]马丁涛,培养学生个性化作文能力之策略探索[J].科技信息,2011年。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兴趣 培养 实践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到:“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了兴趣,那么,他做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对于语文素养的半壁江山的作文能力培养也是如此,如果学生有了强烈的作文兴趣,就会主动表达,乐于作文。然而,现行很多学生觉得“写作文真难!写作文真烦”,对作文产生了畏惧心理。这种心理,对学生作文产生消极影响,掣肘着作文能力的提升。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就必须先帮助学生消除这种心理,让他们感受到作文的乐趣,在坚定信心中提升写作能力。
一、以教材为范,引导学生阅读,模仿作文方法
孙洙在《唐诗三百首序》中这样说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明了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读,不光是理解的前提,也是写的基础。在读中,我们不仅获得了知识,发展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于写作方法、技巧,我们也有了一定认识,甚至可以模仿。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充分发挥教材无非就是例子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方法。我们知道,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神奇效果。
二、观察体验生活,引导学生积累,储备作文素材
实践中,我们常听到学生抱怨没什么可写,找不到语言表达。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积累问题,前者心中无事件感触,后者是无良言佳句的积累,导致既使有想写的也找不到合适语言表达出来。这两种情况都是导致学生畏惧作文的重要原因,也是作文兴趣提不起来的原因所在。对于前者,我们要解决学生“无米之炊”问题,我们可引导学生注重积累,要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要养成观察的习惯,经常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过程中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如郊游、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也就解决了“没写的”老大难问题。对于找不到语言表达的学生,我们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良言佳句和优美段落,可以借鉴,模仿,甚至可以套用。解决了这两方面的问题,学生作文就不会感到难,就不会愁“无米下锅”,兴趣也就自然来了。
三、鼓励自能改文,引导学生修改,培养自改意识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但我们现行学生没有自我修改的意识,大多认为我是写文章的,修改是教师的事。这就是个意识问题,他们没有自我修改的习惯,当然也可能由于没有到专门培养,也缺乏修改方法。教学中,我们要把修改意识和能力培养看作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每次作文后,都要紧接着进行修改作必要培训,让学生在反复修改中提高修改能力,提高作文能力。落实到实践教学中,也就是要求学生每次作文后,教育学生要反复修改,其做法是:一是作文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二是写成后放置一天或两天,然后自己修改一遍;三是第一遍修改后再放置半天或一天,再去修改一遍,才上交给老师。这样一篇作文学生自己反复修改后,自然就比较完善了,长此坚持下去,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得以提高,自然就能在提高中增强信心,发展兴趣。
四、多种形式评改,培养鉴赏能力,体验作文成功
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自我修改,也需要评改,二者在方法上有共同之处,都能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但评改重在以改为载体,评是重点,有效的“评”,不仅能让学生知道本次作文的优劣得失,还能让学生明了下步努力方向。因此,在作文批改中,除了教师自己批改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谈谈自己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当然,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培养其作文兴趣的途径也不少。但无论哪种方法,提高作文能力是最终追求,而激发兴趣只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手段。不过,这种手段在作文能力培养中意义重大,我们必须对此重视,才能找到作文教学的最佳突破口,从而让学生获得有效培养,发展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史彩霞,关于初中生作文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5年。
[2]徐清菊,?触动心灵——谈谈初中生作文兴趣的培养[J].教育界,2012年。
[3]吕付生,初中生作文兴趣的培养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
[4]马丁涛,培养学生个性化作文能力之策略探索[J].科技信息,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