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游戏中如何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作者】 叶忠华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古宋镇第二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游戏作为发展幼儿各项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时刻贯穿于幼儿的一日常生活和学习教育中。但在实际的游戏中,往往因成人的的“过度”介入和指导,使得幼儿在游戏中失去了自主和自由,被动的接受新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在游戏中如何发展幼儿的自主性,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关键词: 游戏   自主性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自主性活动,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活动,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有权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由展开、自发交流游戏的情节、内容等;有权以自己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纠纷等。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幼儿自由、随便地玩耍,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不伤害身心健康就行了,教师应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使游戏顺利进行。 
  在目前的游戏中,我们老师往往会以成人的眼光,指导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游戏,急切希望孩子每一次游戏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总觉得孩子在游戏中,这样做不符合生活实际,那样做违反游戏规则。于是把自己所认识的现实情况一味地灌输给孩子,告诉孩子该怎样怎样玩,游戏就成为我们老师导演的一场戏。幼儿的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主创造的权利就此被剥夺了,从而使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大受挫伤。 游戏的主导者应该是幼儿,幼儿游戏的主题,玩具的选择及游戏的进行都应由幼儿自己来确定,我们老师只需为幼儿自主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必要的准备和帮助,幼儿才是自主游戏的真正主人。在幼儿的游戏中,老师是幼儿游戏的引导者、解读者、支持者,实际指导时,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什么是自主性
  所谓自主性,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活动具体支配和控制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幼儿是自己的主人 。幼儿在活动中,按照自己的主体地位,决定对活动材料、伙伴、内容的选择,决定对待和使用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从而使周围环境中的人与事物按照作为活动主体的幼儿所确定的方式与主题构成特定的关系。幼儿在主观上能获得主体性体验,包括活动的自主自由感体验,对活动内容与方式的兴趣感体验,对事物、行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支配感、胜利感体验等。
  “自主”可以培养幼儿独立决策、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能力,有益于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发展,建立自我决定的责任感,有助于自主、创新型人格的建构。只有在自己作主的活动圈子里,在没有来自成人压力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自主性。如果成人的介入和指导变成了对幼儿游戏的控制,通过成人去导演和指挥游戏,那游戏就不成为其自己的游戏了,幼儿的自主性就得不到发挥。自主性活动是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心理活动和精神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幼儿的权利。因此,在自主性游戏中,幼儿是主人,是幼儿在游戏,而不是教师在主导幼儿。游戏活动更是幼儿在参与体验的同时,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培养其多种能力发展的好机会。同时,也使教师感受到在与幼儿互动时的乐趣、喜悦、成功。
  二、进行有效的观察 
  要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有效的指导,就必须以有计划的观察作为指导游戏的前提,这样我们老师才能深入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才能有的放矢地知道幼儿的游戏,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适合幼儿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计划。 幼儿游戏时,老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玩具材料、幼儿在游戏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游戏中遇到了什么样困难,纸上烤肉炉,解决了没有,如何解决的,幼儿通常和谁一起玩等,针对不同的游戏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 观察后老师应对游戏情况加以分析:为孩子提供游戏时间和空间是否合适,材料投放怎样,儿童兴趣是什么,认识经社会性有没有变化,还存在什么问题等。我们只有在有效的观察分析后才能决定该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参与幼儿游戏,哪些幼儿需要帮助,需要什么帮助等。也只有在分析总结后才能及时调整游戏的目标。 
  三、如何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自主性:
  1. 给孩子创造游戏的氛围
  教师应该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使幼儿能得到自然发展,有助于幼儿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它应该是一个有秩序的、生气勃勃的、愉快的环境,是容易为幼儿所接受的,幼儿喜爱的氛围。在那里,幼儿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幼儿和教师是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教师要努力创设以幼儿为主体的和谐宽松的游戏环境。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并主动投入环境,才会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投入到游戏中去。
  2. 创设新奇、动态的物质环境。
  因为只有新奇、生动的环境,才会使幼儿产生兴趣,才能有兴趣继续探索、思考。运动是幼儿的一种本能,游戏能满足幼儿身体发育的需要。所以,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内容、季节变化不断创设新奇的环境,充分利用场地及自然界所提供的沙、泥、石、水等动植物创设水池、沙坑、饲养角等,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机会,尽量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引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3. 自然与幼儿“抛接球”,引导幼儿持续思考、创新、探索。
  首先,教师必须积极加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去,成为幼儿发现过程中的共同参与者。其次,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中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让活动不断深入。
  4. 让孩子一起布置和收集,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在游戏前,可以让幼儿参与到游戏场景的布置或是游戏结束后的玩具的收集,自主收集材料对幼儿而言是一项有趣的工作。在他们收集的过程中,有绝对的选择权。在操作的过程中,他们有绝对的使用权,加大孩子们的自由度,会提高孩子对于游戏的兴趣浓度。
  5. 提倡幼儿自主选择,协商活动并鼓励孩子们的创新
  孩子们的创新可以让游戏更加丰富,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他们的自主性贯彻始终,就能在活动中享受到游戏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要让孩子在游戏中充分发挥自主性 ,教师要彻底的放手让孩子去玩、去想、去问、去做,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探索互动中不断地成长,通过鼓励,使得孩子在自己的成长第一站踩下了坚实的第一步!
  总之,有老师指导的游戏更能促进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幼儿能力的发展。我们在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尝试的前提下,给幼儿以适当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使游戏得以继续延伸,而且能让幼儿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和胜任感,充分体现游戏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