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

【作者】 杨 芳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小龙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提升写作能力。
    一、积累素材,迁移运用
  1、再现生活,捕捉精彩。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乏有一些难忘的事情和一些映象深刻的人,学生要学会用放电影的方式再现生活,将自己在五彩缤纷的环境里遇到的事或人,用简单的一句话记录下来,在作文时需要哪方面的素材,就可以顺手拈来,无话可写就会迎刃而解。
        2、体验生活,丰富情感。学生成长的过程与社会、家庭、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学生发现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要求学生关注周围的人、事、物、景等事物的变化,一定会发现每天都会有丰富的内容,用“今天我看到了听到了……”的形式,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记录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3、知识迁移,灵活运用。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读本,积累词句,丰富词汇,这是一条既方便又实惠的积累素材的途径,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二、关注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火烧云》一段中的描写:“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爷爷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这段文字用“红的、金的、紫檀色” 等颜色的变化,作者确确实实抓住了火烧云的特色,来来形容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姿,用“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写出火烧云形状变化万千。“火烧云”的一个“烧”字生动地描绘了火烧云的特点。为什么作者能把火烧云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想象,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三、模仿借鉴,学习写作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课文中蕴涵着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是培养学生习作的重要阵地。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能力。模仿的方式多样,可以抓住文中句子进行模仿训练;可以抓住段落特色,如别开生面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巧妙的过渡、合理的照应,以及匠心独具的构段方式,通过仿写、续写、迁迁移变通等方式,让学生多文题、多角度地练习写作,从而把文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会了习作技巧。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如写动物就可以模仿《猫》、《白鹅》、《母鸡》来写出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 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才能写出有特色的作文。
  四、说写结合,以说促写
  在作文教学中,读与写需要联系,说和写更需要结合。说话是语言实践的重要工具,是形成书面语言的基础,借说促写,实行说写结合.是培养小学作文能力的又—个基本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加强练笔,养成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勤写日记,扼要、简明地记录自己一天所见、所思、所感及言行的文字形式,具有纪实性、时限性、连续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日记可记叙、说明、抒情、议论,灵活而自由。多写片段,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可以提倡学生写片段。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语文教学中,要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