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学生感受教育的温度

【作者】 赵建华 张焕伟

【机构】 山东省诸城市石桥子镇石桥子初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古兰经>>里面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天,有人找到一位会移山大法的大师,央其当众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就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惟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故事很有哲理,很让人深思:如果事情无法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班主任工作,现在我们都很重视学生的各种养成教育,但是我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往往注重了应该是怎么做的问题,而忽视了学生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老师不能在贴近学生的立场上来想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就会拉开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失去与学生交心的机会。
  我班的一学生赵某,为人性格很倔强,学习成绩比较差,他爱好的只有篮球和电脑游戏。与老师难以相处,经常发生冲突,而每次发生摩擦后都会回家,在家一待就是好几天,最长一次竟有一周多不来校,让好多老师都头痛,父母也拿他没办法。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总是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眼睛从不正眼瞧老师,甚至还和老师顶嘴。进入初三后,他分入我班,这让我大叹自己手气不好,捡了这个刺头儿。但问题是已既成事实,报怨也与事无补,只能正确面对。偶然我读到了“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个小故事,让我深受启发,于是我决定:既然你不愿与老师接触,那我就去接近你!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我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认为:表扬是爱,批评也同样饱含着对学生的爱。我对学生赵某采取了以关爱为主,批评为辅的策略。在其违纪时,批评力求点到为止,留有余地,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力求要说到心上,却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丢他的面子。这样,就不会引来他的抵触情绪,让学生在爱的宽容中学会尊重与理解,体味到独立人格的尊贵和老师的拳拳之心。促使他从真心的教育中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认识,并逐步改正。并且与各任课教师做好交流与沟通,要求他能正确的对待这类明显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避免直接批评,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
  注重因势利导,多多发现他的优点,注意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心理学家威廉 ? 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地方。”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对于后进生来说,赞赏和鼓励不亚于雪中送炭,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并从他们的内心激发出无穷无尽的积极动力。”利用赵某在体育方面的优势,我让其担任体育委员,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体育上。在“角色心理”作用下,他就渐渐的以班干部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往的消极心态也就慢慢地转变为一种积极心态。在学校篮球比赛中,我给他权力和机会,让其参与组队和指导训练,结果是大获成功,他领导我们班打的兢兢业业,勇夺级部第一的好名次,让别的兄弟班级大为惊讶。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出现后进生的另一因素是学习上的欠缺。所以我注意加强他的自我调节和修养,指导他阅读名人励志和科学家成功事迹一类的书刊,让它们开阔他的视野,激励他的意志,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他的注意力渐渐地引导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赵某已渐渐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小班干部,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再也不是原来的“小刺头”了,顶撞老师的现象再也没发生过,这令好多同学和老师都感到不可思议,连他的父母也说他变了不少。当然教无定法,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但在教书育人中,“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点将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警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一种最为精细的精神活动,我要把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比作音乐的影响,只要我们用心寻找和体会,教育处处都是美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