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做朴素的教育

【作者】 陈 莉

【机构】 四川南充市高坪区凤凰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何为朴素?庄子曾经说过:“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也是人们崇尚的自然之美,洗尽铅华,不带一丝杂质,体现的是质朴、本色与宁静。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将这种观念回归到教育之中,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用我们的真情实感来做教育。
  自2008年进入教师队伍,转眼快要到九年了。当然这与经验丰富的老师相比,显得太过稚嫩,但九年的时间也可以让我沉淀,让我梳理一下对教育、对孩子的情感与方式。我也曾激昂奔放,也想过要标新立异、轰轰烈烈,刚踏上工作岗位,总想着要取得一定的成绩去证明自己。我想千篇一律的讲授方式又显得太过平庸,于是上课时,不免会出现搞花架子的现象。有时会刻意去想,这堂课要设计个什么游戏啊,下节课要变换个什么讲授方法啊......反而没有把心思大部分用在如何教学上。一段时间下来,总感觉仿佛什么地方不对劲,教学效果也不明显。通过后来的总结与反省,我意识到,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从实际出发,只注重空洞的形式。即使想要有所创新,也应该是在务实的基础之上,这也是我在后来的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的教学准则。
  放眼整个教育现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多媒体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出现本是一件好事,意在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理解所学知识, 促进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有些教师往往太过偏向这方面的运用,想方设法把课件做的眼花缭乱,无须用处也在用。我想学生被这些目不暇接的画面所吸引,还会动脑筋去想所学内容,去挖掘知识的深度吗?而有些画面学生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把它逐一完整的呈现在脑海里,但老师“啪”的一按鼠标,蹦出的画面里应有尽有,让学生失去了想象和联系的机会,这不是限制了学生的想象与联想的机会吗?
  后来,又逐渐提倡了许多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比如“洋思教育”、“杜郎口教育”、“绿色教育”、“经典教育”......各种特色教育越来越多,并被广泛宣传,让我们去学习去模仿。我并不是否定他们的教育,但我认为各个地方学生的学情不一样,环境配备不一样,在学习的同时先分析一下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本质需要,设计一些新的教育方法,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不是浮躁、浮夸的喊口号,搞形式主义。
  “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的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职业的幸福。”这是一个外国教育家说过的话,说的很质朴,而我却认为意义深远。教育要回归朴素,作为一名班主任,这尤为重要。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中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我认为班主任在管理和引导中要脚踏实地,不能华而不实。比如班级活动可以从生活出发,我国的很多节日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相关的节日活动里,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孝敬父母,学会学雷锋做好事,学会爱护环境......让学生在朴素的活动中发现自然的美,发现生活的美,在活动中感悟,这才是真实的教育。用朴素的情感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小小细节,但我相信孩子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并用相同的情感去回报老师,努力学习,关爱他人,这不正是生活中最质朴的情感吗?
  用真情实感去做教育,做朴素的教育,在务实中创新,体会来自心灵深处的原始情怀,你一定会是一名幸福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