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与思考

【作者】 伍秀莲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西河路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9-20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东偏北(南)、西偏南(北)等方向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位置的“数学化”过程,初步感知数学知识建构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观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情境中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如何测定方向角。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课件     学具:刻度尺、量角器、铅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复习方位。
  师:孩子们,以我们的教室为观测点,你能指一指教室的东南西北吗?你是否想到了一个标有方位的十字架呢?把它贴在黑板上: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十字方向轴,这就是帮助我们辨别图上方向的助手。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方向轴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堂吧!
  【思考】课前热身,通过让学生一起指教室的东南西北过渡到书面上的方向轴,让学生经历将生活中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二、设置情景,探究新知。
  (一) 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喜欢看《奔跑吧兄弟》这个综艺节目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演员“寻礼包”视频)
  师:大家知道演员们要去干什么吗?生:寻找标有字母R的礼包!
  师:怎么样才能又快又准的找到礼包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位置与方向》
   (二)感知冲突,认识方向。
  出示礼包在演员郑凯的西南方向的情景图。
   师:郑凯去寻礼包的出发点也就是他的观测点,我们在确定物体的方向时一般把方向轴建在观测点上。
  请孩子们观察郑凯三次寻礼包的路线,他都往西南方向走,怎么都没找到礼包呢?生:他每次走偏离的角度都大了!
  师:看样子,仅仅知道大致方向还不行,还需要知道偏离了多大的角度。是吗?
   【思考】在认知方位角时,借助白板的拖动副本功能演示演员郑凯三次寻宝的情景,通过观察、比较,引发学生认知得出:确定物体的准确方向除了知道大致方位,还需要知道偏离的角度。
  (三)实践操作,确定方向。
   师:请四人小组合作,利用量角器和手中的简易平面图,量一量礼包R1的准确方向,然后填在题单上。(学生小组测量、交流,集体汇报、展示。)
  (1)师:量角器的0刻度线对准方向轴的正方向,然后看清与角的边重合的0刻度线在外圈就读外圈,在内圈就读内圈。
  师:以量角器0刻度线对准的正西为起始方向,往南偏20度,这样的角度我们说成是西偏南20度。
  【思考】确定准确方向时,学生借助平面图小组合作测量方位角,然后让学生在白板上展示自己组测量角度的过程,老师与同学们集体订正。直观操作,清晰演示,观察比较,内化知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师:有没有孩子量的其他角呢?谁愿意来量一量?  
   生:我以正南为起始方向往西偏,量出来是70度。礼盒R1在出发点的南偏西70度方向上。
  (3)师:这两种说法都可以,只是说法不同,它们有怎么样的联系呢?  
  生1: 两种说法的度数和是90度。 生2:都指的同一个方向。 生3:它们的起始方向不同。
   师:生活中,我们通常说夹角较小的方位。
  (四)认识单位长度,确定距离。
  师:孩子们,只知道礼包的方向,能确定礼包的准确位置吗?
   生1:还需要知道距离。 生2:现实中实际距离比较远,画在图上,是按比例缩小了的。
  师:你真了不起,知识面这么广!在图上我们一般用一个单位长度代表实际较长的距离。比如:用1厘米代表100米,500米,1千米等,这一个单位长度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在这里我们用1厘米的线段代表实际100米。礼包R1离出发点是5个单位长度,所以礼包离出发点有500米。
   【思考】运用白板的拖动功能演示郑凯寻宝的远近,让学生直观感悟用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和唯一性,这样环环相扣,突破重难点。
  (五)小结提问,知识梳理。
  师:孩子们,你觉得要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必须知道哪几个要素?
   生:先找到方向,再量角度,最后还要知道距离。(方向+距离)
  师:提醒大家注意:在确定距离时,要看清楚一个单位长度代表的实际距离(板书:看清单位长度)。当然,要确定物体的位置还得先确定观测点,有了这三个要素就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了。
  三、 知识反馈,巩固延伸。
  (一)“藏宝寻宝”游戏 
  师:有了这些知识,我们来玩个游戏吧!寻宝小勇(下转第91页)(上接36页)士找一位搭档来描述老师藏的礼包位置,根据描述去找礼包;再请一组搭档玩,其余孩子用数学工具在题单上找到藏的礼包的具体位置,然后告诉寻宝小勇士去寻找。
  【思考】集体运用新知参与游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仅巩固了新知,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寓教于乐。
  (二)生活中气象航海运用
   师:生活中,军事演习、气象预报等也会用到今天的新知识。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气象信息。
  例1: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台风大约多少个小时后到达A市?
   师:气象部门会根据这些信息绘制气象图,以便推测台风到达A市的时间。你能确定台风中心的准确位置吗? 谁愿意来试一试?   
    师:台风来临时,雷达监测到洋面上有需要救援的船只(出示图片),如果你是救援指挥中心的调度员,你能告诉救援海警船1的具体位置吗?
   【思考】通过了解生活中有关位置与方向的运用,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知识梳理,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位置与方向,生活常遇到!要想定位置,两点要记牢:方向是首要,距离少不了!
  【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能够根据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精心设计各项数学活动。全课教学有如下特点:
  (1)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运用迁移、自主探究。
  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借助数学工具合作交流、归纳概括,理解“方位角”的含义。描述物体位置时,方向的确定是难点,让学生借助白板操作,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方向角度的形成。用肢体动作表示西偏南20°和南偏西70°的方向,游戏中比较南偏东30°和东偏南30°方向,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对“方位角”有深刻的认识。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在探究新知时,借助白板的拖动功能演示演员郑凯寻宝的情景,通过观察、比较三次寻礼包走的路线,引发学生思考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的必要条件。巩固练习时设计“藏宝寻宝”游戏,让全班孩子参与进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仅巩固了新知,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了知识。
   (3)联系实际,应用数学,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数学是对现实生活数学化的抽象与概括,而“位置与方向”的内容更是与生活紧密联系。运用时,我结合生活实际,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应用于生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4)精心设计,全员参与,提升能力。
  不少学生会表述方位角但是一旦动手量就出错,特别是对“东偏北,还是北偏东”量角器的摆放不清楚。 我设计游戏环节时,不给出藏宝区方位的角度,当寻宝员来寻求帮助时,其余的孩子得量角、找距离、会描述,这样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