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教学目标科学制定的几许思考

【作者】 王 明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罗渡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科学制定语文教学目标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如何才能使制定的目标具有科学性呢?其依据是什么,那就是新课标、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目标  制定  科学
  教学目标是教学行动的目标导向,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如果把教学比作一次旅行,我们教师无疑是向导,而载体就是教材,教学目标就是我们要到达的驿站,是我们要去的地方。假如你对要去的目的地就不清楚的话,那么你很可能不知所措,甚至迷失方向。”这就好象我们矇着眼睛,驾着方向盘一样,虽走了很久,却达不到课标所指的那片彼岸。那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
  一、依据课标、教材——把握方向
  课标是教学的准绳,是国家教育意志的体现,不仅有教学结果有引向,还有达成过程的方法与理念。因此,要科学进行进行教学设计,我们就只有全面理解课标的内涵,准确把握各学段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确定教学目标,一是要了解课程标准各年段目标,二是明白所在单元教学目标,三是清楚本节课教学目标。
  例如,课标对第一学段学生口语交际的要求有以下五点: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根据课标要求,我们来判断下面两位老师执教一年级口语交际《我的画》所确定的教学目标:
  第一个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
  (1)把自己画中的故事生动地讲给大家听;
  (2)听别人评画,能抓住要点,有不同的意见与别人商量;
  (3)说规范的普通话,态度大方,语言美。
  评:对于入学两个月的学生来说,这个教学目标要求过高。要生动讲给大家听是课标第四学段的要求;与别人商量是中学段标准;方言区要求说普通话,一年级课标要求学说普通话,说规范的普通话要求过高;态度大方可以,语言美要求过高。
  第二个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
  (1)能说出自己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能用简单的语言评价别人的画;
  (2)有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
  评:这个教学目标的定位符合课标和一年级学生的要求,能说出就行,不要求清楚规范,有兴趣敢发言就可以。
  其实我们可以在每个新学期开始教学前,将本学段的课程目标工工整整地抄写在自己备课本的首页,这样,设计某一课的教学时,心中对本学科、本学段、本单元、本节课的课标要求都很清楚,教学就能做到目标明晰,方向正确。
  我们经常在一些参考资料和教学设计中看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观潮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这样确定的教学目标我认为范围太宽泛了。就具体的一篇课文而言,教学目标是可以准确界定的。我们应该清晰地把握本篇课文本节课的方向与任务,明确教什么,并且要知道哪些是第一课时的目标,哪些是第二课时的目标,这些都应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笼而统之地将宽泛的教学要求,当作具体的教学目标。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与运用我们参考用书上的教学目标呢?我们来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教学用书上的教学目标是这样制定的: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 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另一个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
  A类
  1.练习依据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掌握“遮”字的音形义;理解“翻墨”与“跳珠”这两个词的比喻义及其在语境中的作用。
  B类
  1.理解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2.借助阅读想象,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文字还原成画面,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面意思及诗人的情感用朗读表现出来。
  C类
  初步了解苏轼其人其诗其书,并尝试进行诗歌比较阅读。
  通过比较,表格式的教学目标更为具体、清楚和明晰,显然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得的关于语文的东西也相对更多。那我们制定教学目标时至少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具体。目标的表述必须清楚明了,不能是含糊笼统。二是实际。目标的表述不能大而空,要贴近实际,不只是应付检查的。三是准确。这点相对来说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吃透教材,并结合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把“教什么”先思考清楚,即核心教学目标是什么。如果这点做好了,教学就会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也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细化后的教学目标也应当遵循简而明的原则,要能抓住关键。如果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过多,就会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庞杂,课堂容量过大,其结果可能会因为面面俱而全而抓,结果一面都没抓落实。所以,与其全面抓,倒不如重点抓好一两个。如果文本真有好么多示范性的东西可让学生学,我们不防多用两节课。所以,我建议目标不要设计太多,最多2—3个就好。
  二、了解学生——明确起点,确定重难点
  对于一个教学内容,要因材施教,有较强的针对性,关键要考虑学生学力现实,包括知识现实、方法现实和能力现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最近发展区”。只有清楚地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现有学法和学习能力”,我们才能准确定位,制定出科学的教学目标。如果我们心中无学生或不甚了解,要想设计一堂好课,就如空中楼阁,难呀?比如要上一篇课文,我们应该清楚让学生经过怎样的学习过程,运用哪些学习方法来学习,最终弄清楚让学生理解、感悟什么(思想内容),学习领悟什么(表达方法),掌握、运用什么(学习方法、习惯)。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反复琢磨的基础上来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总之,要科学制定语文教学目标,我们就必须钻研课标,研读教材,从学情出发,才能科学定位,准确界定。
  参考文献:
  [1]陈桃,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学目标制定的几许思考[J].教育研究,2015年。
  [2]曹红丽,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效果[J].现代语文,2011年。
  [3]李春,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J].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