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 罗家礼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人民路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教师主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主体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精心设计导入,吸引学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就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要注重起始环节,数学教学亦不例外。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是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我比较重视新课的“导入”,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每节数学课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新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导入新课如同桥梁,联系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导入新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作好准备。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能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是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苦苦探索的问题。我认为优化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而要优化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给予整个教学过程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倾向于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然而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的学科。因此,如何在矛盾的双方寻求一种解决机制,是一个重要问题,情景化教学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机制。教师在小学数学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寓教于乐。例如习题:10-2×4=?,这是一道简单的加减乘除题,但不少学生可能会弄混减与乘的顺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生活情景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平常,小学生都有跟长辈出门买东西的经历,因此,教师可以借此举例:小勇和姥姥去超市买菜,买了2根黄瓜,一根黄瓜4元,一共多少元?小勇的姥姥付了超市收银员10元钱,收银员应该找零多少?如此一来,便可以通过生活中鲜活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在加减乘除中,要先算乘除,然后算加减,并且富有生活气息的案例,也能够让孩子们感觉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加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多为“满堂灌”等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缺乏明显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这种现象的发生,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例如,在讲“图形的运动”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图形进行辨析、裁剪等,而教师则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通过在小组内的分析、讨论,自行解决问题。对于学生错误的观点等,教师则可以通过细化问题等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重点知识,与此同时,通过现场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动手操作活动。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自行掌握学习的规律与技巧等也都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四、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实行民主教学。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如教学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五、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总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关注技能的掌握,转向侧重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找准起点,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富实效,让数学课堂焕发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