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胡女兰

【机构】 四川省广安区长乐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应用新课改推进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和理论成果反哺语文教学,让语文在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奠基时,又进一步推进新课改。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改  实践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以语文教学为载体的课程改革已渐入深水区,涌现出了大量的成功案例。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如何把新课改推进中获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反哺教学实践,就成为我们进一步推动新课改的重要课题。传统语文教学讲解分析多,教学方法单一,手段缺乏,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如何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亟需我们探索前行。
  一、营造民主愉悦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语文教学需要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重要要求。民主平等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学生与我们老师平等,他们有自己学习的权利、尊严、思想感情和需要;二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包括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同时又要让有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从而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反思目前的课堂教学,民主平等的调子唱得很高,公开课、观摩课演得很有水平,而在这些课的背后——平时的课堂上,仍然存在着师生是主宰与服从的关系,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与老师不一致的观点,课堂上气氛紧张,怕老师者大有人在。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课,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回答得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老师不是表扬他勇于说不,敢于否定的勇气,而是强忍着自己内心的不快,马上补充说出一个自认为是正确的答案。请问这种做法怎么会自由宽松,怎么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大量实践证明,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必须在良好的民主的愉悦的氛围中才能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收到良好教学效果。这实际上也是对那些不注重开课设计的教师一个警醒。
  二、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合作发现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推进中的重大收获,也是新课改推进的重要抓手,现已得到了教师的广泛认同和教学热衷。然而,从目前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来看,不难发现,有一部分课堂,教师每节课都将学生几人分成一个小组,团团围坐在一块,只有轰轰烈烈的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效果;觉得让学生讨论起来,才能给领导与听课的教师一个满意的交待。好象新课程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几位课程专家满意似的。我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先让小组成员独立思考,再说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我在教学《赠汪伦》时,学生在听了我们激励后,个个小眼发光,纷纷埋头读书,思考问题。接着提出了两个问题:“老师,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偏偏等到李白上船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呢?”“老师,一般人离别时都很伤感,为什么汪伦送李白时高高兴兴地踏歌相送呢?”这两个问题确实很有价值,他们发现了书上写的与生活实际的不同。同学们自发组成学习小组热烈地展开讨论,想象,发表着自己的“高见”。有的说:李白和汪伦结下了深厚情谊,李白担心汪伦知道自己要走是会伤心难过,因此就不辞而别,汪伦知道后才赶来相送。有的说:老师,可能踏歌相送是当地的风俗。听到这入情入理的解说,我心花怒放,拍案叫绝。显然,合作学习使他们产生了灵感。
  三、有效运用激励评价,增强学生成功学习体验
  激励评价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兴奋剂,也是他们增强学习动力、成为“我要学”的良好举措。新课改强调评价,倡导多种方式评价,多元评价,注重过程的激励评价等。当前课堂教学教师评价语言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教师不作评价,直到答到教师所谓的标准答案为止;二是教师假评价,教师虚情假意,言不由衷表扬他,“啪、啪、啪”统一的模式,在全国各地出神的一致,真像同一个模子里制造出来的一样。怎样评价的积极作用呢?我认为一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品位;二是要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由衷赞美;三是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评价语言,以便在课堂上灵活、恰当地运用。
  (1)真诚评价。评价要发自内心,由衷而赞。如学生提出了别人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我走上前去,握住他的小手,注视着他的双眼,赞美说:“你有一双慧眼啊,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了不起呀!
  (2)激励评价。评价语言要充满激励性,特别是针对我们小学生,他们好表扬,走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之道,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真能干”、“多聪明”、“就是与从不同”、“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啊”,这一句句话语就像蜜汁一样流进学生的心田,化作前进的不竭动力。
  (3)肢体评价。教学中有两种语言,一是有声语言,二是无声的肢体语言。我们倡导运用肢体语言评价,由于其有独特的诙谐幽默作用,能对有声评价起到极好的补充配合作用。因此,我们要善于调动体态语言,通过握握手,拍拍肩,摸摸头这些亲热温暖的举动能给学生身心带来愉悦,教师那灿烂的笑容是开在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鲜花。
  当然,新课改推进中还有很多收获,我们不可能一一述之。作为语文教学的下步推进,我们还必须把新课改成果继续与课堂教学整合,使之发挥更大作用,更好地为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服务,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友华,?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J].新课程,2016年。
  [2]谢祖梅,基于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分析[J].新课程,2015年。
   [3]卢雪莲,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