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作者】 谢芙蓉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兴隆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阅读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和独特感悟。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其方法应首先营造氛围,搭建平等对话平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个性化 引导
新课标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明确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知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一种基于文本的再创造,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并开展个性化阅读,通过创新策略、广建平台,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获得独特感受体验。下面,我结合多年阅读教学,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
一、营造和谐愉悦阅读氛围
美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心里的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条件。”个性化阅读是一种再创造,要获得独特感受,就必须营造出良好的和谐愉悦的阅读氛围,这是开展个性化阅读的前提。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创新导入或运用亲和力极强的教学语言,营造出学生思维能自由放飞的教学环境,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当学生在阅读后,获得了与众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后,我们要珍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此认识出现差异,有个别的不能正确理解和辩证把握个性化阅读的内涵,以致出现了一些偏差,对个性化阅读理解产生了一些误解,如由于强调个性化阅读的人文性倾向,或者过分强调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主性,让学生“独立选择学习内容”、“独立选择学习方法”、“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么学就怎么学”,这看似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而对于小学生,学习方法和如何取舍抓重点都不很清楚的情况下,我们如此“尊重”,如此“放得开”,我认为是一种误导,不负责任的表现。这种教学,虽然有利于开展个性化阅读,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但效果是打折的。因此,我认为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是在鼓励和引导下有序进行的。
二、搭建平等对话阅读平台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对话,而阅读教学,除了师生间的对话外,还有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可以说,对话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景观。它意味着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也意味对话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将成为涌动的生命流程中的快乐驿站。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搭建对话平台,让学生尽可能在一种平等基础上的进行阅读对话。我们知道,阅读对话是多层次的。阅读对话作为一种学习行为策略,其过程是复杂的,它是在教师、学生、文本彼此之间不断循环往复的对话中螺旋式进行的。这个过程具有多层性,是拾阶而上,逐层深入的过程:第一层次,师生带着问题走近文本,解读的是文本的表层之意,进行的是浅层次阅读感悟;第二层次,师生走进文本,品评词句,自读自悟,进行的是个性化阅读感悟;第三层次,师生走出文本,互动交流,倾听诉说,进行的是深层次阅读感悟;第四层次,师生置身文本之中,以声传情,诵读文本,进行的是立体化阅读感悟。层层需要引导,才能更好地与文本对话,每次对话,才会获得不同感受。
三、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文本
感悟文本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深入,是学生获得个性化感受的重要途径和步骤。教学中,我们应在学生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本,在琢磨中感悟,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然后做出个性化的解读。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抓住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文中人物的个性特点:诸葛亮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周瑜心胸狭窄、忌妒心强;鲁肃忠厚老实;曹操生性多疑。由于学生已经和文本作了充分的对话,在交流时,有的就提出:“鲁肃并不忠厚,也不老实。因为他不但对自己上司周瑜撒谎,不把诸葛亮借船的事说出来,而且明明知道周瑜在设计陷害诸葛亮,却没有将实情告诉诸葛亮。这算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吗?”学生如果没有对文本的充分感悟,怎能提出这么一个有理有据的独特看法呢?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是开展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学生获得独特体验和认识的有效途径。因此,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就成为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
四、珍视学生独特阅读体验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学时,我们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引导,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学会生字新词,提出几个问题,读懂课文的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向深层次发展,让学生去进行新的思维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大家都说狐狸是个很狡猾的坏东西,专门欺骗其他小动物。可是有个学生提出:狐狸很聪明,它能够想办法哄骗老虎,并从老虎口中逃脱,我们应该学习它遇事多动脑筋。这位学生打破了定向思维的模式,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分析事物。这是一种超越,是真正意义的创新思维。实践证明,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再创造留有充分的余地,也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良好平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去创新,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阅读教学是开展个性化阅读的良好平台,是我们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的有效载体。实践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还要在新课标“个性化阅读”理念引领下,对个性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为学生更好的解读文本、体验文本、鉴赏文本、超越文本搭建平台,从而在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同时,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参考文献:
[1]蔺忠绘,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J].林区教学,2014年。
[2]陈秀凤,个性化阅读应注重价值引导[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年。
[3]张尚兵,个性化教育特征与实施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个性化 引导
新课标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明确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知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一种基于文本的再创造,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并开展个性化阅读,通过创新策略、广建平台,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获得独特感受体验。下面,我结合多年阅读教学,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
一、营造和谐愉悦阅读氛围
美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心里的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条件。”个性化阅读是一种再创造,要获得独特感受,就必须营造出良好的和谐愉悦的阅读氛围,这是开展个性化阅读的前提。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创新导入或运用亲和力极强的教学语言,营造出学生思维能自由放飞的教学环境,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当学生在阅读后,获得了与众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后,我们要珍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此认识出现差异,有个别的不能正确理解和辩证把握个性化阅读的内涵,以致出现了一些偏差,对个性化阅读理解产生了一些误解,如由于强调个性化阅读的人文性倾向,或者过分强调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主性,让学生“独立选择学习内容”、“独立选择学习方法”、“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么学就怎么学”,这看似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而对于小学生,学习方法和如何取舍抓重点都不很清楚的情况下,我们如此“尊重”,如此“放得开”,我认为是一种误导,不负责任的表现。这种教学,虽然有利于开展个性化阅读,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但效果是打折的。因此,我认为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是在鼓励和引导下有序进行的。
二、搭建平等对话阅读平台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对话,而阅读教学,除了师生间的对话外,还有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可以说,对话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景观。它意味着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也意味对话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将成为涌动的生命流程中的快乐驿站。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搭建对话平台,让学生尽可能在一种平等基础上的进行阅读对话。我们知道,阅读对话是多层次的。阅读对话作为一种学习行为策略,其过程是复杂的,它是在教师、学生、文本彼此之间不断循环往复的对话中螺旋式进行的。这个过程具有多层性,是拾阶而上,逐层深入的过程:第一层次,师生带着问题走近文本,解读的是文本的表层之意,进行的是浅层次阅读感悟;第二层次,师生走进文本,品评词句,自读自悟,进行的是个性化阅读感悟;第三层次,师生走出文本,互动交流,倾听诉说,进行的是深层次阅读感悟;第四层次,师生置身文本之中,以声传情,诵读文本,进行的是立体化阅读感悟。层层需要引导,才能更好地与文本对话,每次对话,才会获得不同感受。
三、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文本
感悟文本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深入,是学生获得个性化感受的重要途径和步骤。教学中,我们应在学生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本,在琢磨中感悟,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然后做出个性化的解读。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抓住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文中人物的个性特点:诸葛亮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周瑜心胸狭窄、忌妒心强;鲁肃忠厚老实;曹操生性多疑。由于学生已经和文本作了充分的对话,在交流时,有的就提出:“鲁肃并不忠厚,也不老实。因为他不但对自己上司周瑜撒谎,不把诸葛亮借船的事说出来,而且明明知道周瑜在设计陷害诸葛亮,却没有将实情告诉诸葛亮。这算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吗?”学生如果没有对文本的充分感悟,怎能提出这么一个有理有据的独特看法呢?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是开展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学生获得独特体验和认识的有效途径。因此,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就成为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
四、珍视学生独特阅读体验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学时,我们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引导,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学会生字新词,提出几个问题,读懂课文的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向深层次发展,让学生去进行新的思维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大家都说狐狸是个很狡猾的坏东西,专门欺骗其他小动物。可是有个学生提出:狐狸很聪明,它能够想办法哄骗老虎,并从老虎口中逃脱,我们应该学习它遇事多动脑筋。这位学生打破了定向思维的模式,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分析事物。这是一种超越,是真正意义的创新思维。实践证明,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再创造留有充分的余地,也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良好平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去创新,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阅读教学是开展个性化阅读的良好平台,是我们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的有效载体。实践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还要在新课标“个性化阅读”理念引领下,对个性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为学生更好的解读文本、体验文本、鉴赏文本、超越文本搭建平台,从而在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同时,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参考文献:
[1]蔺忠绘,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J].林区教学,2014年。
[2]陈秀凤,个性化阅读应注重价值引导[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年。
[3]张尚兵,个性化教育特征与实施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