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人品、人格比人才重要
【作者】 邓丽艳
【机构】 新疆喀什伽师县双语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从教十几年,以前总认为无论怎样都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学好知识。只有学有所成,才不辜负社会、祖国对我们“老师”的这个称呼,也才是正真完成了祖国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然而在时间的一天天的淘历中,我不时会反思: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学有所成?什么样的人才才是祖国、社会所需要的?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真正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走入工作岗位我就熟知了一句话:老师要先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人,然后才是传授知识,也就是说先育人,而后知。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并没有领会它的含义,老师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人。这看似简单的道理,做起来又要如何把握的得当呢?人的情感、思想是最不易操控掌握,我们又该如何利用短短的六年时间来给学生打好这人生的素质基础呢?
学习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人格品质的养成,作为小学老师,小学段是学生人生学习的第一步,人格品质的养成也是从此时开始起步。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就算学习掌握了再多的知识,不会运用到正确的途径上,那么学等于没学。如果再把学到的知识用错了地方,那么对社会就会造成危害,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责任是何其重大啊。
养成好的品德、品质让学生从内到外健康成长,归根到底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的健康成长,只有一个健康的、积极的、阳光的心态他们看待世界才会是阳光的、健康的。那么我们老师要怎样去做呢?我认为只从我们老师主观方面去讲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还不如从学生的主观方面去养成他们的好品德、好品质,也就是说让其从内在的养成来成就其本身品质的铸就,这就要看我们老师怎样去做,怎样去引导了。
面对全体学生来说,学习优秀的学生从内心而言本身就有种优越感,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让他们把这种优越感变成自负,眼里看不见别人。而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往往内心容易产生自卑,由自卑更易产生很多不积极的思想,所以我们更应该多关注这一部分学生。下面结合自身在教学中所感所悟谈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注意的几点:
一、放低身态,与学生拉近距离,成为良师益友
老师的态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尤为重要。课堂上学生会因为老师的一句话而欢喜,也会因为老师的一个眼神而伤心。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而言,我们只有放下“老师“这个身份才能真正走入学生内心,也才能起到教育影响的作用。所以每次与学生说话时我都会很注意的弯腰或是蹲下,双眼平视,注意倾听。时间久了,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和我交流,且无话不说,这样我们就更容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
二、 从思想上正确引导,让优秀生学会感恩,谦虚。
一年级下学期班里有个小女生因为学习好,总是把头抬得很高,有一次下课我在班里休息悄悄地观察她,看见我们班一个小男孩向她请教问题,小女孩哼了一声说道:“你就是个笨蛋。”看着小男孩委屈的样子,我把他们叫到了面前,先是安慰了小男孩:“在学习上有不会就要问,你做的很好。”继而又对小女生说:“老师常说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人各有所长,学习好有你的努力,但是也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如果是你向别人请教问题,别人也对你不理不睬,你会是什么感受呢?在我的引导下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后来我发现这个小女生还变成几个学困生的小老师。我利用班会课讲了他们的事,没想到班里很多优秀生都跟他们学习,一对一的小老师就这样形成了。
三、 对学困生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我们班有个维族小男孩,从一年级入学汉语说的就不是很好,他甚至都不能把一句话完整的表达清楚,成绩也很不理想,但是这个小男孩很爱劳动,只要一看到班级里有脏的垃圾他就会立刻拿起扫把打扫干净,每次看到,我都会微笑着看着他,有时还会走过去摸摸他的头,夸他是个爱劳动的孩子。慢慢的我发现,他上课听课比以前认真了,作业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加上课余我对他的辅导,一年级第二学期他语文居然考了88分,也因此拿到了班级里发的突出进步生奖状和奖品,看着他站在班级讲台上领奖时的激动自信的神情,我不由得满心欢喜。
四、公平、公正的解决学生间的矛盾,不造成学生心理上的阴影。
每一个孩子都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人格特征,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的表现又各不相同,这么多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小朋友之间肯定会发生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及时解决,公平、公正对待。二年级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我们班上的一个小男孩因为前排的学生动了他的笔袋两人之间发生了矛盾,(前排的学生是我的课代表,平时就很喜欢她,而这个小男孩也是年纪里出了名的好动的学生)上课我及时发现,及时制止,下课把他们两人找来了解情况,在得知是前排学生的错时要求她主动道歉,并且告诉他们这样不但影响听课还伤害彼此的友谊,要互相宽容、谅解。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又成了好朋友。作为老师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公平、公正,决不能因为喜欢哪一个学生而偏袒,这会给另一个学生带来心理上的阴影,如果不能及时疏导,会影响其一生。
五、 多关注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让他们放松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因为年龄小,很多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敢去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是发2生了事情也不敢去说,往往是别的小朋友去(下转第74)(上接62页)揭发或是老师自己发现,所以对这些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要多去关注他们。我的班里有个漂亮的维吾尔族小姑娘,很腼腆,喜欢笑。一到夏天班里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小姑娘们都穿上了自己喜欢的裙子,这个维吾尔族小姑娘两天了都高高兴兴的,虽然上课很少发言,但精神很好。第三天我发现她神情恍惚,还在原本漂亮的裙子下又穿了一条裤子,我一看这穿法不伦不类的,就主动跟她交谈,原本就腼腆的她变得更扭捏了,问了半天,她才小声的说出了原因,我当时惊了一跳,明明她受了这么大的委屈,三天了家长和老师谁都不知道,要不是我今天发现了,那将会给这个维吾尔族小姑娘的心理上留下多大的阴影啊!她也许这一辈子都会恐惧穿裙子了。如果心理上的伤害得不到疏解,那么学习就更无从谈起了。事后在我和家长积极的引导、处理下,她才又变得爱笑了。
六、 身正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所有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老师永远都是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俗话说什么样的老师就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学生的模仿能力几乎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他们做事的态度、神情都会分毫不差的和我们一样,感受最深的是第二届我的语文课代表,从一年级开始她的字写得就很像我,只是稚嫩了些,等到六年级时看着她在黑板上写出的字我似乎都有些恍惚,刚劲而有力,好像连性格、秉性都和我是一样的了,一真一假,使我常常忍不住笑起来,怎么会如此之像,连我自己都开始怀疑起来。一班学生,一个老师,我们怎样做,他们怎样学,一张白纸绘成怎样,全在我们。试问,如果教书育人的我们都不能够身正,又如何教育出身正的学生呢,所以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又要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力量。那么,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正是在以老师的做来引导学生,教师一旦失去平衡,厚此薄彼,很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伤害,得不到老师关爱的学生还会愿意好好学习吗?长此以往,一些消极的思想就会改变学生的一生,这样的学生多了,就会影响到社会这个大环境。
七、 与学生一起游戏,融入其中,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只有快乐下的孩子身心才会更健康,才会去做对生命有意义的事。作为教师我们要尽量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和学生同学习、同游戏,让学生从内心真实的感受到这种快乐的氛围,从而爱上老师,爱上学习。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他们没有太多复杂的想法,单纯的对与错即是指引孩子前进的灯塔,是与非在他们的脑海中还需要我们去描绘,一个健康的内心才能承载着他们走的更远、更远。
八、 在做中学习、磨练,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生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自然而然轻松自在,老师的一举一动关乎着每一个学生,我们是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塑造者,一个学生的好的品格的形成我们必须是参与者,引领者,我们的思想和所作所为对学生的影响是最深远的,那么就用我们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加之在校学习活动实践中得到的锻炼、磨砺,从而让学生自己去感悟,领会,把无形思维转换成内在的有形的素养,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一个好的人品、人格的养成是一种内在的修为,而非条条框框约束出来的,我们只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品格。这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坚持不断的努力才能把它从一个点扩大到一个面,从而让他们去引领世界,改变世界,成就未来
然而在时间的一天天的淘历中,我不时会反思: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学有所成?什么样的人才才是祖国、社会所需要的?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真正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走入工作岗位我就熟知了一句话:老师要先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人,然后才是传授知识,也就是说先育人,而后知。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并没有领会它的含义,老师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人。这看似简单的道理,做起来又要如何把握的得当呢?人的情感、思想是最不易操控掌握,我们又该如何利用短短的六年时间来给学生打好这人生的素质基础呢?
学习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人格品质的养成,作为小学老师,小学段是学生人生学习的第一步,人格品质的养成也是从此时开始起步。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就算学习掌握了再多的知识,不会运用到正确的途径上,那么学等于没学。如果再把学到的知识用错了地方,那么对社会就会造成危害,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责任是何其重大啊。
养成好的品德、品质让学生从内到外健康成长,归根到底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的健康成长,只有一个健康的、积极的、阳光的心态他们看待世界才会是阳光的、健康的。那么我们老师要怎样去做呢?我认为只从我们老师主观方面去讲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还不如从学生的主观方面去养成他们的好品德、好品质,也就是说让其从内在的养成来成就其本身品质的铸就,这就要看我们老师怎样去做,怎样去引导了。
面对全体学生来说,学习优秀的学生从内心而言本身就有种优越感,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让他们把这种优越感变成自负,眼里看不见别人。而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往往内心容易产生自卑,由自卑更易产生很多不积极的思想,所以我们更应该多关注这一部分学生。下面结合自身在教学中所感所悟谈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注意的几点:
一、放低身态,与学生拉近距离,成为良师益友
老师的态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尤为重要。课堂上学生会因为老师的一句话而欢喜,也会因为老师的一个眼神而伤心。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而言,我们只有放下“老师“这个身份才能真正走入学生内心,也才能起到教育影响的作用。所以每次与学生说话时我都会很注意的弯腰或是蹲下,双眼平视,注意倾听。时间久了,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和我交流,且无话不说,这样我们就更容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
二、 从思想上正确引导,让优秀生学会感恩,谦虚。
一年级下学期班里有个小女生因为学习好,总是把头抬得很高,有一次下课我在班里休息悄悄地观察她,看见我们班一个小男孩向她请教问题,小女孩哼了一声说道:“你就是个笨蛋。”看着小男孩委屈的样子,我把他们叫到了面前,先是安慰了小男孩:“在学习上有不会就要问,你做的很好。”继而又对小女生说:“老师常说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人各有所长,学习好有你的努力,但是也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如果是你向别人请教问题,别人也对你不理不睬,你会是什么感受呢?在我的引导下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后来我发现这个小女生还变成几个学困生的小老师。我利用班会课讲了他们的事,没想到班里很多优秀生都跟他们学习,一对一的小老师就这样形成了。
三、 对学困生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我们班有个维族小男孩,从一年级入学汉语说的就不是很好,他甚至都不能把一句话完整的表达清楚,成绩也很不理想,但是这个小男孩很爱劳动,只要一看到班级里有脏的垃圾他就会立刻拿起扫把打扫干净,每次看到,我都会微笑着看着他,有时还会走过去摸摸他的头,夸他是个爱劳动的孩子。慢慢的我发现,他上课听课比以前认真了,作业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加上课余我对他的辅导,一年级第二学期他语文居然考了88分,也因此拿到了班级里发的突出进步生奖状和奖品,看着他站在班级讲台上领奖时的激动自信的神情,我不由得满心欢喜。
四、公平、公正的解决学生间的矛盾,不造成学生心理上的阴影。
每一个孩子都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人格特征,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的表现又各不相同,这么多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小朋友之间肯定会发生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及时解决,公平、公正对待。二年级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我们班上的一个小男孩因为前排的学生动了他的笔袋两人之间发生了矛盾,(前排的学生是我的课代表,平时就很喜欢她,而这个小男孩也是年纪里出了名的好动的学生)上课我及时发现,及时制止,下课把他们两人找来了解情况,在得知是前排学生的错时要求她主动道歉,并且告诉他们这样不但影响听课还伤害彼此的友谊,要互相宽容、谅解。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又成了好朋友。作为老师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公平、公正,决不能因为喜欢哪一个学生而偏袒,这会给另一个学生带来心理上的阴影,如果不能及时疏导,会影响其一生。
五、 多关注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让他们放松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因为年龄小,很多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敢去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是发2生了事情也不敢去说,往往是别的小朋友去(下转第74)(上接62页)揭发或是老师自己发现,所以对这些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要多去关注他们。我的班里有个漂亮的维吾尔族小姑娘,很腼腆,喜欢笑。一到夏天班里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小姑娘们都穿上了自己喜欢的裙子,这个维吾尔族小姑娘两天了都高高兴兴的,虽然上课很少发言,但精神很好。第三天我发现她神情恍惚,还在原本漂亮的裙子下又穿了一条裤子,我一看这穿法不伦不类的,就主动跟她交谈,原本就腼腆的她变得更扭捏了,问了半天,她才小声的说出了原因,我当时惊了一跳,明明她受了这么大的委屈,三天了家长和老师谁都不知道,要不是我今天发现了,那将会给这个维吾尔族小姑娘的心理上留下多大的阴影啊!她也许这一辈子都会恐惧穿裙子了。如果心理上的伤害得不到疏解,那么学习就更无从谈起了。事后在我和家长积极的引导、处理下,她才又变得爱笑了。
六、 身正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所有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老师永远都是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俗话说什么样的老师就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学生的模仿能力几乎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他们做事的态度、神情都会分毫不差的和我们一样,感受最深的是第二届我的语文课代表,从一年级开始她的字写得就很像我,只是稚嫩了些,等到六年级时看着她在黑板上写出的字我似乎都有些恍惚,刚劲而有力,好像连性格、秉性都和我是一样的了,一真一假,使我常常忍不住笑起来,怎么会如此之像,连我自己都开始怀疑起来。一班学生,一个老师,我们怎样做,他们怎样学,一张白纸绘成怎样,全在我们。试问,如果教书育人的我们都不能够身正,又如何教育出身正的学生呢,所以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又要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力量。那么,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正是在以老师的做来引导学生,教师一旦失去平衡,厚此薄彼,很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伤害,得不到老师关爱的学生还会愿意好好学习吗?长此以往,一些消极的思想就会改变学生的一生,这样的学生多了,就会影响到社会这个大环境。
七、 与学生一起游戏,融入其中,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只有快乐下的孩子身心才会更健康,才会去做对生命有意义的事。作为教师我们要尽量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和学生同学习、同游戏,让学生从内心真实的感受到这种快乐的氛围,从而爱上老师,爱上学习。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他们没有太多复杂的想法,单纯的对与错即是指引孩子前进的灯塔,是与非在他们的脑海中还需要我们去描绘,一个健康的内心才能承载着他们走的更远、更远。
八、 在做中学习、磨练,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生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自然而然轻松自在,老师的一举一动关乎着每一个学生,我们是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塑造者,一个学生的好的品格的形成我们必须是参与者,引领者,我们的思想和所作所为对学生的影响是最深远的,那么就用我们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加之在校学习活动实践中得到的锻炼、磨砺,从而让学生自己去感悟,领会,把无形思维转换成内在的有形的素养,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一个好的人品、人格的养成是一种内在的修为,而非条条框框约束出来的,我们只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品格。这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坚持不断的努力才能把它从一个点扩大到一个面,从而让他们去引领世界,改变世界,成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