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李俊杰 王 东 李海清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华尖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当前,在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然而长时期以来,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们画得“像”,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新能力。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做以下阐述。
一、转变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由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儿童美术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因而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我们教儿童学美术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思维表现特点。儿童画有如下几个特点:(1)用色、用线大胆、果断、单纯。(2)不受对象约束,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带有很多印象成份。(3)随意性大、对比强烈,夸张,无拘无束。在无意中创造奇特的令人惊奇的效果,这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因此在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时,不能以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而是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儿童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儿童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也只有了解儿童,尊重儿童认知规律,才能正确评判孩子们的作品。
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创造意识
1、欣赏优秀的儿童画作品,激发学生创作兴趣。由于小学生对同龄人的画感到亲切,可以消除他们对创作的畏惧感,同时又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开拓视野。例如在教学《小汽车》时,我会在网上找一些优秀儿童绘画作品。利用幻灯片供孩子们欣赏,提问他们是否喜欢,你认为他们有什么优点?哪些缺点?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看完图片后,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想要回答。这对本课的创作环节做好了有力的铺垫,在本课的自由创作环节孩子们的作品都展现出了自己的优秀创造力。
2、满足学生自我展示的愿望。常让学生到讲台前展示、介绍自己的优秀作品,对于优秀作品要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其他学生对画画的兴趣。
三、加强对学生能力培养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个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目的之一,好的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升华,有一位著名画家曾说:“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乏观察力。”可见,观察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观察力的培养,我们主要让学生多写生,分低、高年级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写生一组水果,低年级可以画一些苹果、雪梨、香蕉等形状、色彩不同静物;高年级可进行同类物体练习。如:高年级可以画一组色彩、形状相近苹果,在相同之中找出不同,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可多采用默写的方式,如:出示一个玩具,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再拿走,然后默写,也可以默写一幅画,使学生养成整体意识,对物体能抓住特征,增强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可多做基本型的添加、变形练习。例如:《圆形的添加练习》这一课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形,让学生到圆上添上几笔,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通过他们的添加可以变成汽车、房子、钟、手帕、电视,对它进行夸张和变形,可以联想成鱼,火车、大桥等,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激发好奇心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以新激趣: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如,在上《会变的颜色》一课时,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就会出现另一种颜色,这一变化,学生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兴趣顿生。教师可利用这一效果,让学生自己动手,调一调不同颜色混后出现的新颜色,最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地方,都是可爱充满活力的精灵。就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闪光点,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美术课上更能体现这一点,每一个孩子画出来的想象画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想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像同一个摸子刻出来孩子,而是要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创造欲望哪怕是只有一丁点的智慧火花,我们也必须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地去精心保护,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多些理解和宽容就会多些成长和创造。否则,创造的幼苗就会很容易的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在上《画太阳》一课时,我以十个太阳故事导入,由于故事生动,学生兴趣盎然,可以说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这是我预想中的。轮到学生自己下笔做画时我发现有一个学生一直低着头,当我走到她身边时,她慌忙把自己的画遮住。我俯下身子悄悄地对这个学生说能否让老师开开眼界?那位学生却摇摇头,我想凡事不能勉强,就对她说那就等你画好了再给老师看好吗?那位学生点点头。过了一会儿,我又走到她的身边,她抬起头望着我,脸上露出害羞的表情,一只手还捂着自己的那张画。我说你画好了吗?大胆些,画好了让大家看看,好吗?那个学生慢慢地把手从画上挪开了,我看到了一个愁眉苦脸的的太阳,也看到了一颗愁眉苦脸的心。我于是说:你画得太阳很特别,但老师希望你的太阳能早点高兴起来!那个小朋友笑了,不一会儿她把太阳的表情改了,还给太阳涂上了美丽的颜色,这回她再没有用手把画挡住。当画好的小朋友上台展示自己的画时,她也勇敢的上来,我当众表扬了她,自信的笑洋溢在她的脸上。
一个国家自由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才能在积累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近几年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着新课的变化,以素质教育我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学得开心、愉快,做学习的主人,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让我们用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他们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和谐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努力,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创造新事物的摇篮。
一、转变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由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儿童美术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因而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我们教儿童学美术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思维表现特点。儿童画有如下几个特点:(1)用色、用线大胆、果断、单纯。(2)不受对象约束,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带有很多印象成份。(3)随意性大、对比强烈,夸张,无拘无束。在无意中创造奇特的令人惊奇的效果,这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因此在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时,不能以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而是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儿童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儿童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也只有了解儿童,尊重儿童认知规律,才能正确评判孩子们的作品。
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创造意识
1、欣赏优秀的儿童画作品,激发学生创作兴趣。由于小学生对同龄人的画感到亲切,可以消除他们对创作的畏惧感,同时又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开拓视野。例如在教学《小汽车》时,我会在网上找一些优秀儿童绘画作品。利用幻灯片供孩子们欣赏,提问他们是否喜欢,你认为他们有什么优点?哪些缺点?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看完图片后,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想要回答。这对本课的创作环节做好了有力的铺垫,在本课的自由创作环节孩子们的作品都展现出了自己的优秀创造力。
2、满足学生自我展示的愿望。常让学生到讲台前展示、介绍自己的优秀作品,对于优秀作品要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其他学生对画画的兴趣。
三、加强对学生能力培养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个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目的之一,好的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升华,有一位著名画家曾说:“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乏观察力。”可见,观察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观察力的培养,我们主要让学生多写生,分低、高年级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写生一组水果,低年级可以画一些苹果、雪梨、香蕉等形状、色彩不同静物;高年级可进行同类物体练习。如:高年级可以画一组色彩、形状相近苹果,在相同之中找出不同,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可多采用默写的方式,如:出示一个玩具,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再拿走,然后默写,也可以默写一幅画,使学生养成整体意识,对物体能抓住特征,增强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可多做基本型的添加、变形练习。例如:《圆形的添加练习》这一课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形,让学生到圆上添上几笔,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通过他们的添加可以变成汽车、房子、钟、手帕、电视,对它进行夸张和变形,可以联想成鱼,火车、大桥等,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激发好奇心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以新激趣: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如,在上《会变的颜色》一课时,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就会出现另一种颜色,这一变化,学生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兴趣顿生。教师可利用这一效果,让学生自己动手,调一调不同颜色混后出现的新颜色,最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地方,都是可爱充满活力的精灵。就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闪光点,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美术课上更能体现这一点,每一个孩子画出来的想象画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想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像同一个摸子刻出来孩子,而是要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创造欲望哪怕是只有一丁点的智慧火花,我们也必须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地去精心保护,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多些理解和宽容就会多些成长和创造。否则,创造的幼苗就会很容易的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在上《画太阳》一课时,我以十个太阳故事导入,由于故事生动,学生兴趣盎然,可以说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这是我预想中的。轮到学生自己下笔做画时我发现有一个学生一直低着头,当我走到她身边时,她慌忙把自己的画遮住。我俯下身子悄悄地对这个学生说能否让老师开开眼界?那位学生却摇摇头,我想凡事不能勉强,就对她说那就等你画好了再给老师看好吗?那位学生点点头。过了一会儿,我又走到她的身边,她抬起头望着我,脸上露出害羞的表情,一只手还捂着自己的那张画。我说你画好了吗?大胆些,画好了让大家看看,好吗?那个学生慢慢地把手从画上挪开了,我看到了一个愁眉苦脸的的太阳,也看到了一颗愁眉苦脸的心。我于是说:你画得太阳很特别,但老师希望你的太阳能早点高兴起来!那个小朋友笑了,不一会儿她把太阳的表情改了,还给太阳涂上了美丽的颜色,这回她再没有用手把画挡住。当画好的小朋友上台展示自己的画时,她也勇敢的上来,我当众表扬了她,自信的笑洋溢在她的脸上。
一个国家自由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才能在积累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近几年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着新课的变化,以素质教育我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学得开心、愉快,做学习的主人,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让我们用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他们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和谐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努力,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创造新事物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