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

【作者】 李俊斌

【机构】 湖北秭归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说教材 
        1、我的说课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知识储备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教学目标 :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基于以上理念,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过程,自主思考,总结规律,自我反思,质疑评价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课前通过猜关于分数的谜语引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一)》,接着复习用分数表示图形中阴影部分,引导学生发现表示同一个数的意义,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情形:一个图形、多个图形和多组图形。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通过三个活动,让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从而理解分数意义中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活动一:3/4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画一画。
  在学生复习旧知,体会表示同一个分数的不同情形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3/4可以表示什么?”后画一画。在学生汇报交流中使学生懂得:不管是哪种情形,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就可以用分数3/4表示。进一步让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即“把一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在总结分数的意义之后,课件出示练习,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生活中分数的意义,说明分数中的一个整体各指的是什么。
        活动二:一个图形的1/4是两个正方形,画出这个图形。
  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探究来加以解决。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动手画一画,并进行交流。之后总结,使学生明白不管画出的图形是什么样子,只要画出了四组正方形,其中的两个就是整体的1/4。
        活动三:拿出彩笔的1/2。
  课前,教师准备装有不同偶数支彩笔的盒子,教学时,采用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拿铅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首先让学生思考“怎么拿”和猜测“各小组拿的彩笔支数会怎样”,再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学生的猜想,学生汇报拿出的彩笔数结果,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各组拿出来的不一样多?经过讨论交流,然后各组同学拿出彩笔总数进行验证,原来是铅笔总数不同造成的。一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道是把整体平均分成2份,一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二是让学生感悟整体相同拿出的1/2的数出是相同的。从然后引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总数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总数相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通过学生两次数操作发现,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逐渐抽象的认识,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巩固提高,总结收获
  通过三个练习让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汇报交流。第一个练习让学生由部分推知整体量。第二个练习巩固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第三个练习,结合“捐零花钱”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在巩固练习之后让学生回顾本课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知识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