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对种植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 白玛色珍

【机构】 西藏山南市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众所周知,目前中职学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弱。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却对职业学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专业课教学一直是职业学校教学中的难点。因此,如何搞好专业课教学,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成为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种植专业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农村中职学校来说,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他们从小就跟着父母下地干活,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与无奈,因此,对于学习种植知识没有多大兴趣,他们大多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然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习种植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习的效果越好。如果能把学习种植的兴趣养成一种学习的需要,就能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逐渐养成自觉学习种植专业课的习惯。所以在上课时,笔者会多给学生讲解一些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与方式,改变他们对种植的理解。学生在学习时易缺乏毅力,兴趣容易因困难和乏味而转移或中断,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学习大米的贮藏特点时,笔者会先说:“我们知道,在夏天,家里的大米不太好贮藏,一般在夏天家里的少量的大米都怎样贮藏呢?”学生会回答:“冰箱、塑料桶……”我又会问:“为什么?”之后,逐步引入大米贮藏特点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和科技进步之快令人吃惊,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会慢慢老化或者落后。一个人立足社会,必须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不断吸取新知识与新技能,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每节课后,笔者总要告诉学生下节课要讲的章节及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并使学生面对提出来的问题产生强烈弄明白的愿望和兴趣,鼓励学生去预习,看哪些同学能通过预习把问题解决得最好。这时,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下节课提问,要对预习好的同学提出表扬,对预习不好的提出希望。这样便于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也就有效处理了从感知教材到理解教材这个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培养了学生独立求知、主动探索的学习能力,并养成善于思考、善于分析总结的好的学习习惯。
  专业课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抽象、枯燥且难于理解,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例如,在学习植物病害诊断目的时,可让学生通过联想人去医院看病的目的,自己归纳、总结这一部分内容。
  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教学手段要多样化、现代化、可视化。单纯的“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灵活运用新型多媒体教具,便能扩展学生的想像力。色彩鲜艳的图片、形象具体的实物标本,融图、文、声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以及生动形象的视频等,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植物保护技术》昆虫的基本知识这一章中,可通过视频、标本、学生自己动手解剖等让学生对昆虫的基本结构、生活特点等有一个较深的认识。灵活运用新型多媒体教具,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知识来源于实践,知识最终也要运用于实践。加强实践教学是种植教学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可用“做中学”的教学方式,就是在基于动手做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是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比较重视的教育形式,也是目前职业学校尤其是种植专业能力培养上可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如《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内容是种植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教学本课程时我常常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几个村的玉米田、小麦田、棉花田等现场教学,使学生掌握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条件允许时并请农民现场讲解农作物管理的体会和帮助农民做一些田间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专业意识和职业岗位能力。不仅如此,在大休期间让学生下地多帮父母干些农活,进一步强化了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了适应岗位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采用单一理论式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和满足现在的种植类专业学生的需要,教师应不断探索与创新,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种植专业的实践性、实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人员,以适应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