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作者】 雷春彬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大观镇牟亭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在新课程文化下,观察教育教学的视点日益丰富,多种多样的价值与标尺令人目不暇接。虽然,以种种理念去看课堂,每每令人耳目一新,且也有与众不同的感悟。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互动交往的形式,促进教学相长,促进学生探索创新。同时新课程改变了课堂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读为主”;“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专业水平促进教学。
  (一)、语文教师必须“以才服人”。
   特级教师斯霞说:“语文教师如能具备一口普通话,一手好文章,一笔好字的基本功,有比较丰富的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并能懂得一些心理学和教学,那么上起课来就能得心应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有了保证”。每个语文教师应当敏而好读,乐于作文,善于视听,功于辞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做出榜样。实践经验证明,语文教师如能连珠妙语,善于调动课堂气氛,将会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中枢,对语文充满兴趣,从而积极配合老师。
  (二)鼓励质疑,以学促教。
  “弟子不必不如师”,老师不可能一贯正确,因此,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给老师挑毛病,让学生指出教的过失或不足之处,主动寻找在教学和师生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对老师的纠错,会给课堂带来极大的活力,让学生学得有信心。此外,师生之间还可以展开一些小小的辩论,在辩论中实现教与学,课堂的“双主体性”也因此凸现。
  (三)巧设导语,变教师为“导游”。
  教育家于漪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堂优秀的语文离不开老师新颖、别致的开场白,如果语文老师一进教室,开口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的话,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之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所以,老师应象导游那样用精彩生动的内容,声情并茂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游兴”,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倘徉其中,撷英揽萃,留恋忘返。如此,师生就仿佛置身于“艺术的境地”,学生越学越起劲,老师越讲越激动,教和学也就相辅相成了。
  二、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
  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既要为学生提供适宜、丰富、有趣的学习内容,做到“用教材教”,又要创设适合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得快乐。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别》一课时,分别让学生扮演“李白”和“孟浩然”送别时情景,分两组进行,然后评比。要求学生围绕着“情谊”与“送别”发表各自的见解,学生纷纷加入各自的阵营,老师最后送给学生一句话:“财富不是朋友,但朋友的情谊永远是财富”。这既是对本课主旨的归纳,也是对学生学习的总结。最后,许多学生还觉得言犹未尽,老师顺势让学生写成短文感想,各抒己见。这不仅活跃了课堂,还引导了学生创新思维。
  三、创设学生展示的舞台。
  让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和谐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宗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真正地参与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尽量多读、多动、多思、多说。教师则应隐居幕后,充当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例如在讲《狐狸和乌鸦》一文时,引导学生自己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感悟体会。在初读课文时,我先提出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并想想课文写了狐狸和乌鸦之间的一件什么事?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多读几次,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完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成果。
  四、激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由于认识理解水平和知识驾驭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在学习尝试中,对知识的理解往往难以到位,须加以引导,予以拓宽、引申、激活;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以适时的点拨,促进学生及时排疑纠偏,打通思路,准确理解。课堂中,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待那些中下等生,稍不适往往就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一旦失去自信心,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降低,当然提不起学习兴趣了。所以,教师要积极参与作表率,为学生呐喊、加油、助威,抓住时机给予奖励。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课堂上获取成功,每个人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活起来。对待优等生,我一般都给予他们比较高的期望,说得好,我会说:"你的看法很独特!"  而对于那些中差生,我会鼓励他们多举手,如果他们站起来回答正确了,我会带头给他们鼓掌,或者伸出大拇指对他竖一竖,让他知道老师很满意,他们哪怕回答有错误,也不去批评,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用微笑或眼神去支持。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在进步。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一段生命历程。同时,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理想课堂就是磁力、张力、活力的和谐,她能用知识激活知识,用生命激扬生命,用心灵激动心灵,用人格激励人格;理想课堂能透过活泼的氛围、活跃的思维和活生生的教学环节,无处不见鲜活的生命在律动、在交融、在成长,无时不见活灵的智慧在闪现、在流动、在焕发异彩。
  语文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两种误区,一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教师包办代替,不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的语文课枯燥、沉闷,课堂效率低下。另一种是课堂上语文内容开放无“度”,片面地强调学科整合,把语文课上成不伦不类的综合课。看来,要真正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实现语文创新教学,还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一堂有效率的语文课,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的目标是水乳交融的。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所学知识扎实、思维深刻、情感丰富,感受着课堂生活的温馨、体验着课堂交往的快乐、收获着课堂学习的愉悦,焕发着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