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作者】 韩 俊
【机构】 四川南充市嘉陵区巨石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新课标强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构建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课堂上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40分钟时间内高效益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数学课堂的高效。通过二十余年的教学实践和数十年的课改研究,我认为构建高效课堂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教学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受人尊重。有这样一个案例:重庆某学校学生xx因上课迟到,遭到姓汪老师的责骂:“你不看看自己,又矮又丑又胖。你只能当一辈子的老处女,你连坐台的资格都没有……”羞愧交加的xx掩面而泣,然后转身从楼上跳了下去……这是对学生人格的侮辱,说明这个教师本身师德修养不高。是的,对学生是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尊敬老师是天经地义的。然而,教师难道就不该尊重学生吗?其实,尊重别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基本师德,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当今社会很多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教育丑闻依然屡见不鲜。很多教师觉得直接打学生太过血腥。于是,常常将体育课上的动作“移植”到课堂中来,如命令学生做俯卧撑、蹲马步,还有的进行罚站、罚抄写作业等。这是一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尊心很强。但心理很脆弱,需要成人的肯定与尊重。教师偶然的一个举动、一句话,可能就会触及到学生的痛处,在我们看来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学生的影响可能就是一辈子。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只有尊重学生的老师,学生才会从心里尊重你,接受你的教育,你的教育才会有成效。相互尊重,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学生如果信任你,主动接近于你,那么他才会真正乐学。这也是古人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转被动为主动,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有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景,将数学知识直观化、情境化,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使定性的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数学课堂充满情趣与活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兴趣盎然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拓展教学情境的时间与空间,使得学生将自主学习带入课外、带入下一个新起点,当再次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就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例如:四年级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过马路时常出现的红灯、黄灯、绿灯的情境,公园里、娱乐场所、广告牌常常出现的霓虹灯的情境(也可将这些情境先摄像,再放出来)然后提问:它们是怎样出现的?孩子们结结巴巴说先出什么,再出现什么,后出现什么。而且总是不停地重复出现。这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依次、重复、不断出现”八个大字,并提问学生:在我们生活中,你见到过这种现象吗?学生议论后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依次、重复、不断出现,还有学生说:每周按周一、二、三、四、五、六、日依次重复不断出现。那么数学王国中有这种现象吗?那我们来试做两道题,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再如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后,先让学生先猜猜100粒米有多大的一堆,煮出的饭又有多少,是否够一个人吃?接着学生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可到底谁说对了呢?孩子们都积极地回家去试验,去寻找答案。这样的情境自然就把学生的学习带入了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丰富的呈现形式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三、引导探究学习,突出主体地位。
高效课堂从根本上改变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式学习,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具有使学生学会思考合理性、真正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有裨益。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们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利用手中的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同学们情绪高涨,思路各异,有的小组竟然用了五、六种画圆的方法,如用圆规画圆;把圆形物体放在本上沿着它的边画圆,用绳子和铅笔画圆;用图钉、绳子和铅笔画圆等等。在用绳子和铅笔画圆时,中间的学生按住绳子,其余同学用接力的方法把圆完整,还有的转不动笔就干脆转本子。应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把探究式学习放在首位,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四、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角的认识》教学中,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先出示一个点,再引出两条射线,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比较角的大小时,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下转第43页)(上接23页)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演示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在此基础上课件再出示两个一样大的角(角1的边长一些,角2的边短一些),让学生猜想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的说角1大,有的说一样大。然后,教师课件演示把两个角移动在一起正好重合。这就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画面清晰、直观动感、趣味横生,学生看得仔细,想得认真,既获得了清晰的概念,又能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设计突出针对性和层次性的练习,促进巩固提高。
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最后,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根据当天上课的内容给学生精心设计作业,作业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必答题和选做题来进行分层练习。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只完成必答题,这样他们能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理解、掌握基础知识上,把课本知识学习得更扎实、牢固。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完成必答题后,尝试完成选做题,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吃饱”。每一位学生学习基础不一,所以不能千篇一律,要做到因材施教。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方法很多,途径也很多。我们老师只有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学生,采取恰当的方法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到课堂中去,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转型,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 构建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课堂上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40分钟时间内高效益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数学课堂的高效。通过二十余年的教学实践和数十年的课改研究,我认为构建高效课堂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教学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受人尊重。有这样一个案例:重庆某学校学生xx因上课迟到,遭到姓汪老师的责骂:“你不看看自己,又矮又丑又胖。你只能当一辈子的老处女,你连坐台的资格都没有……”羞愧交加的xx掩面而泣,然后转身从楼上跳了下去……这是对学生人格的侮辱,说明这个教师本身师德修养不高。是的,对学生是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尊敬老师是天经地义的。然而,教师难道就不该尊重学生吗?其实,尊重别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基本师德,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当今社会很多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教育丑闻依然屡见不鲜。很多教师觉得直接打学生太过血腥。于是,常常将体育课上的动作“移植”到课堂中来,如命令学生做俯卧撑、蹲马步,还有的进行罚站、罚抄写作业等。这是一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尊心很强。但心理很脆弱,需要成人的肯定与尊重。教师偶然的一个举动、一句话,可能就会触及到学生的痛处,在我们看来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学生的影响可能就是一辈子。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只有尊重学生的老师,学生才会从心里尊重你,接受你的教育,你的教育才会有成效。相互尊重,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学生如果信任你,主动接近于你,那么他才会真正乐学。这也是古人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转被动为主动,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有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景,将数学知识直观化、情境化,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使定性的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数学课堂充满情趣与活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兴趣盎然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拓展教学情境的时间与空间,使得学生将自主学习带入课外、带入下一个新起点,当再次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就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例如:四年级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过马路时常出现的红灯、黄灯、绿灯的情境,公园里、娱乐场所、广告牌常常出现的霓虹灯的情境(也可将这些情境先摄像,再放出来)然后提问:它们是怎样出现的?孩子们结结巴巴说先出什么,再出现什么,后出现什么。而且总是不停地重复出现。这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依次、重复、不断出现”八个大字,并提问学生:在我们生活中,你见到过这种现象吗?学生议论后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依次、重复、不断出现,还有学生说:每周按周一、二、三、四、五、六、日依次重复不断出现。那么数学王国中有这种现象吗?那我们来试做两道题,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再如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后,先让学生先猜猜100粒米有多大的一堆,煮出的饭又有多少,是否够一个人吃?接着学生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可到底谁说对了呢?孩子们都积极地回家去试验,去寻找答案。这样的情境自然就把学生的学习带入了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丰富的呈现形式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三、引导探究学习,突出主体地位。
高效课堂从根本上改变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式学习,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具有使学生学会思考合理性、真正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有裨益。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们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利用手中的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同学们情绪高涨,思路各异,有的小组竟然用了五、六种画圆的方法,如用圆规画圆;把圆形物体放在本上沿着它的边画圆,用绳子和铅笔画圆;用图钉、绳子和铅笔画圆等等。在用绳子和铅笔画圆时,中间的学生按住绳子,其余同学用接力的方法把圆完整,还有的转不动笔就干脆转本子。应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把探究式学习放在首位,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四、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角的认识》教学中,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先出示一个点,再引出两条射线,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比较角的大小时,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下转第43页)(上接23页)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演示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在此基础上课件再出示两个一样大的角(角1的边长一些,角2的边短一些),让学生猜想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的说角1大,有的说一样大。然后,教师课件演示把两个角移动在一起正好重合。这就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画面清晰、直观动感、趣味横生,学生看得仔细,想得认真,既获得了清晰的概念,又能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设计突出针对性和层次性的练习,促进巩固提高。
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最后,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根据当天上课的内容给学生精心设计作业,作业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必答题和选做题来进行分层练习。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只完成必答题,这样他们能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理解、掌握基础知识上,把课本知识学习得更扎实、牢固。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完成必答题后,尝试完成选做题,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吃饱”。每一位学生学习基础不一,所以不能千篇一律,要做到因材施教。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方法很多,途径也很多。我们老师只有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学生,采取恰当的方法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到课堂中去,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转型,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