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对待小学体育教学中学习困难的学生

【作者】 李亚龙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部分体育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得出体育学习困难的学生形成的原因,他们表现为情绪低落,活动积极性不高,身体发育不协调,运动能力有缺陷,心理品质弱,体育锻炼积极但不能通过考核标准等。针对这些原因分析,给以相应的对策,树立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积极锻炼的体育观,促进小学生在人格、身体机能上的健全发展。
        关键词:学习困难,兴趣,积极锻炼
        学者王德明等人把体育学习困难学生定义为,体育学业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表现为情绪低落,活动积极性不高,身体发育不协调,运动能力有缺陷,在心理品质上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弱点。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通过教师耐心正确的引导,都能克服困难,达到预期效果。体育是一项通过身体练习可以给人带来快乐的运动,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学习困难者?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学体育学习者不能及时地消化知识技能从而成为暂时的困难生呢? 本文通过对定西市安定区三所小学的调查来说明造成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原因及如何对待体育学习困难的学生。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定西市安定区凤翔乡、新集乡2个乡镇的部分小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访谈调查法
        以个人的形式对新集乡的几所小学的体育教学的场地、器材、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为对策的可行性打下基础。
        1.2.2 观察法
        对凤翔乡的三所小学体育课进行观察,看到在上体育课时有一部分学生见习、有一部分学生无精打采的、有几位学生调皮好动。
        2 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2.1小学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为了调查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本文对3所小学6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情况如表1








        在这60名学生中,喜欢上体育课的有24人,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有19人,中间状态有17人。这说明在小学体育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从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体育课的参加不够积极,对体育课的认识不够深刻,我们要采取一些措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了解体育、重视体育;让他们对体育产生兴趣,还可以在丰富的体育课内容中让学生自己体验体育乐趣。
        2.2 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学习困难的学生情况
        为了调查在小学体育课中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情况,本文对西和县苏合乡、姜席乡两个乡镇的小学中的6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情况如表2。









        在这60人中有11人为体育学习困难学生,其中有4人为体能弱、2人为身体发育不协调、3人情绪低落,活动不积极;1人体育锻炼积极但不能通过考核标准;1人对体育有恐惧心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分析造成这些学生体育学习困难的原因,给以相应的对策,让这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达到全面发展。
        3. 对体育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如果教师教学方法不得体会成为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每个人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对体育的认识也就不同,再加上体育课的环境影响,就会出现学生对体育课的不同看法。下面从教师、学生自身、家庭、环境四个方面对体育学习困难的学生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
        3.1 教师因素
        一个好的体育教师可以转变一些“行为差生”,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能直接影响学生。哪怕是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也能从教师鼓励性的目光、激励性的语言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哪怕是没有兴趣的学生,也会从体育的竞争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转变他们对体育的认识。相反,如果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言语粗暴,经常体罚学生,则会使后进生与体育教师的对立情绪进一步加重,增加他们的体育惰性。
        3.1.1 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偏差和标准要求过高
        有些教师在现实教学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只重视一部分学生,那些被忽视的学生往往都是些体育学习困难学生。许多年轻教师由于没有经验,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达到教学要求。特别是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由于教师的标准过高,致使他们体会不到体育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影响了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
        3.1.2 教师的示范能力差
        示范是体育教学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教师示范动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某一体育活动的兴趣。有些体育教师在做示范时动作时比较勉强,而原本这一体育活动就存在着一定的危险,这时就容易造成体育学习困难学生对这一项目的恐惧心理。
        3.2家庭因素
        有的家庭对体育的理解出现偏差,将体育和文化学习对立起来,认为只有文化学习才是正道,其他科目是旁门左道,体育遭到无情的封杀。长此以往,学生的体育惰性由此而生。有的学生还振振有辞认为:爸爸(妈妈)说了,跑得快有什么用,考不过别人才叫差劲。同时从社会大环境来说,现代社会收取人才时只讲究文化课的高分,而忽视了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虽然现代发达地区在加入体育成绩的要求,但对于农业大国的我国来说,这种普及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3.3学生自身因素
        这类学生大多数因为身体素质或某种隐形疾病、外伤等原因,上体育课经常缺席,课余时间自己也不运动,他们的身体运动能力不断下降,和同龄段的学生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他们也想在活动、比赛中为集体争光,但更多的时候遭到同学们的排斥。这些学生享受不到体育的快乐,情绪低落,上体育课时会以种种借口来逃脱。所以影响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主观因素包括体育活动动机不明确、学生意志薄弱(如小学5年级的跳山羊,很多女生就不敢跳,甚至有的女生连尝试的胆量都没有)、自卑感以及过度的体育学习焦虑四方面。
        4. 转化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对策
        由于影响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其策略也是多种多样的。体育教师应当如何帮助体育学习困难学生转变观念,使他们成为体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通过本文调查,大概总结如下。
        4.1 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据调查研究显示: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往往有一张亲切的面孔。
表情亲切流露有利于消除对方的紧张和防范心理。教师如果不苟言笑,则会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鸿沟,因此,教师应该抓住一切机会亲近后进生,应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理解与更多的爱。学生有时对某些事情可能想不通,出现和教师“顶撞”的现象。这时,如果教师用命令的口气强制他们完成某件事情,则会进一步激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容易造成严重后果。教师应视学生为朋友,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向他们耐心地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要心平气和地与学生沟通,使学生感到朋友般的真诚,在问题解决之后,他们会因为自己刚才的不理智行为而感到愧疚。长此以往,师生关系就能自然、和谐、融洽,使学生更乐意学习,更乐意转变。
        4.2教师应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调动儿童兴趣
        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情绪变化大,注意持续时间短,而游戏丰富多样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的特点,极易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锻炼动作技能。例如:在上立定跳远的课中,创设一种“青蛙玩耍荷叶”的情境,开始让小青蛙们做游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自主练习,从中找出所学技能的特色,而且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兴趣。
        4.3 教师运用激励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成为他们心中可以信赖的人,这样对防止和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安和恐惧心理都有重要作用。其次还要加强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指明努力的方向。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还要善于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和捕捉信息,用简明、形象、口诀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在纠正动作的要领复述、提高、对比对学生所做的动作的肯定,鼓励等语言都要恰到好处,即使是对学生的批评也要使学生感到温暖、刺激柔和、如浴春风,便于产生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学生的紧张、自卑心理的消除。
        4.4 因材施教
        教师要多关心,多帮助,少批评,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正如马卡连柯所指出的:“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如何信任他,使用他,赋予他更多的责任,往往正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最好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护和恢复具有自卑感的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长处;在有一定危险的练习加强帮助和保护,增加安全感,鼓励他们尽能多的参加各种比赛,多锻炼。
        4.5学生自身要求
        养成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习惯,体育实践课多在室外进行,环境、气候等许多不利的因素会干扰学习过程,何况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行为的自制力、情绪的自控力都较差。学习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练习当中精神饱满、听从指挥等,以规范化的纪律要求来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5 .结论
        小学体育学习困难生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通过一定的措施都是可以解决的。故我们小学体育教师要担当此重任。只有在小学阶段、在学生刚接触体育的时候就培养正确的体育意识,以后才会以端正的态度去看待体育的。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阶段的心理和成长阶段的特征,掌握好学生的个性特征,用母爱般的关怀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去关心他们的成长;第二,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做好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需要;第四,做好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有利于学生认识自己、主动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体育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沈钧毅.试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J].福建体育科技,2002(2).
        [2] 蔡春华,刘展仁.关于大学体育差生课外体育锻炼实施运动处方的研究[J].体育学刊,1996(1).
        [3] 张华鑫.聊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制约因素的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2005(1).
        [4] 季士勤.对体育“差生”实施“成功教育”的尝试[J].体育科学,1994(3).
        [5] 陈佩辉.论体育教师产生教学心理偏差的原因及解决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