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寻找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作者】 罗雪梅

【机构】 四川广元苍溪县城郊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文课实际上就是通过教材范本来学习语言。可是虽然教师和学生都是中国人,但高中语文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确是不争的事实。 
        每年高考完后,全国各地作文题目都会成为讨论的热点。无论谁都可以来品评作文命题,很多人都是据自己的文化水平和阅历来对题目进行褒贬,都可以来写写作文,可见语文离不开社会与生活,人们即使离开学校多年,对于语文仍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同时也说明语文与时代的脉搏是一致的。可是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一届届高中学生辛辛苦苦地学语文, 老师们辛辛苦苦地教课文、出练习、编试卷、作批改、搞讲评,反复指导解题方法,结果学生的语文成绩难见增长。
        每年高考成绩出来后各地都有“高分考生语文故事”或状元谈“状元学习法”,人们多么期望状元的学习方法为我们指点迷津。我经过总结对比,发现优生的语文学习方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语文的兴趣和方法。对语文的兴趣使他们广泛地阅读;对语文学习的方法不仅是记记答题公式,他们更会关注社会关心生活,把语文放到生活的课堂来学习。因此我认为学习语文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才会让学生不再觉得语文是鸡肋。
        高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语感,教师就是要在这些方面找到突破口来助学生一臂之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给语文多些色彩。教师应该善于挖掘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让学生的心灵走出课堂。在教学中适时联系到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生活中无处不在,贴对联既增添了喜庆气氛又表达了良好的祝愿。而考试中时常考对联,学生难写教师难教,我们何不走向生活得到更鲜活的第一手教材?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现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红遍大江南北,《挑战文化名人》、《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语英雄》、 《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哪一个不与文化沾边?学生通过这些节目不仅可以学到考试要用的知识还可可以积淀文化。我也模仿《成语大会》让学生比划猜成语学生很有兴趣,在同学们的比划中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检验了自己的知识积累,最终评出“成语大王”,学生充满了对成语学习的热情。很多学生对古诗是望而却步,我们也可以借助很多背景来了解学习古诗,每当春暖花开我们可以让学生开展伤春悲秋主题的诗歌摘抄并选取典型的精讲。同样在中秋佳节让学生对思乡怀人的诗歌进行品鉴,学生觉得应景同时也拉近了与诗歌的距离。
        让学生做语言的主人给语文多些活力。语文教育一头联着课堂,一头联着生活。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而应两头热,两头相联,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远离生活,脱离生活,是走死胡同。语文教学中有时感觉老师的语言是苍白的,不如学生有真切感受,比如很多时候学生对古诗存在理解困难,其中有一个原因缺乏生活经验,如白居易《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学生见过夕阳西下时夕阳照不到整个江面的情景理解就没有太多困难,加上对生活情景的想象,再融入诗句, 对诗句就有无比美妙的体会。写作是学生和老师都头疼的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的源头活水在哪里?在生活。
  我们要告诉学生每一次写作其实并不神秘,它就是把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思想情感用文字表述出来,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在抽象与具体之间变幻。生活就是作文的“照妖镜”,生活中爱认识事物、研究问题、习惯性地思考生活社会现象的学生就会把握命题人的意图,常有高人一等的见地。2015年全国卷1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也是要引导学生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错事敢于说‘不’。 
        生活会让语文多些吸引力,生活有酸甜苦辣文字才有酸甜苦辣。语文和生活紧密相连,没有生活哪有语文,那有没有作者的用心感受生活哪来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叶圣陶先生说好文章是深度生活的产品。所以学生的阅读写作怎能脱离生活?科技在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虽然我们可以在掌上就能阅尽天下事,但我们现在更缺乏对语言文字的耐心和深入体悟。现在有些学生一篇作文连个比喻句都写不出来,要写出自己的语言的生命力不仅要多“读”还要多“察”。钱钟书不观察生活又怎能在《围城》中写出那么多精彩的比喻?鲁迅不观察生活联系生活怎能写出那么多犀利幽默的杂文?
        语文带给我们生活的智慧,生活给我们语文注入活力,    学语文再折腾什么这个法那个法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所谓的解题思路,技巧都是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再谈;更不说做了多少试题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就有质的飞跃。学习高中语文的最好方法、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笨的方法,就是坚持多读多背多积累,多写多思多感动。读“闲书”做“闲人”语文永远与生活在一起。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综合化策略探索》《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