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作者】 卢麒伊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示范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幼儿教育,特别是运用社会发展的新生事物惠及教育,让幼儿能与日俱进的获得科技发展成果,是我们革新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前儿童智力水平的提高,传统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如今儿童教育新情况,随着多媒体等高科技的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教育技术对学前儿童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关键词:幼儿教育 信息技术 运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入驻校园,与学科教学进行了结缘整合。幼儿教育作为人生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运用科技成果惠及教育,更新幼儿教育手段也是加强幼儿教育的强烈呼声之后的重要变化。现在信息技术入园,成为了幼儿教育装备的重要内容,是幼儿教育获得高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传统幼儿教育由于教学方式简单,加之学前儿童年龄较小,在课堂上随意性强,自律性较低,所以没有符合学前儿童心里特征的教学手段很难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其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而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成为新手段,不仅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还能营造出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能聚焦幼儿视野,将其易分散的注意力再次回到课堂上来,能更好地成为学习主体。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教学手段的革新
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上,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这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其具有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又成为我们教师创建高效课堂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对于幼儿教育来说,由于信息技术呈现方式多样化,能将知识寓于图片、声音、动画之中,能将静态知识转变化动态的,符合幼儿视觉需要的学习进行,故受也深受幼儿青睐。我们知道,幼儿毕竟处于启蒙期,知识浅薄,单一的学习方式不仅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对他们学习兴趣培养也很不利。因此,我们教学时,尽可能运用多媒体呈现动态的知识,让幼儿在图文并茂中学到善与恶,对与错、美与丑等基本道德理念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为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打下基础。以前我们对学前儿童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上讲一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入课堂,或者通过一些音乐、挂图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前儿童的智力和见识大为提升,传统的故事、挂图等手段已经吊不起学生的胃口,所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必须与时俱进,进行革新。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
新手段必然会引起新观念,形成新手段支撑下的新的理念的产生。从信息传播以及教育传播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教育内容的传递要依赖一定的传播技术,而传播技术水平对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教育技术的进步,无疑对教育的发展有着直接正向作用。因此,信息技术进入学园,促进教学师者教育观念的更新转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入园幼儿数量越来越大,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又适应不了人口爆炸所代来的普及教育和扩大教育规模的要求,因此,必须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达到目的。为了解决传统教学形式和方式存在的比较抽象、受时间空间的局限较大、施教范围小和表现手法少等许多弊端,人们将新技术引进教育领域,研制出新的教学工具。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不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和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而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随着以通信技术、视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兴起、凝聚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不断涌现,人们开始借助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理论来共同探讨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问题。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信息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以实现扩大教育规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教育改革为目标。现代教学传播媒体的应用促成了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于许多教育教学问题的新思考。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信息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主要是用图像和声音来表现教育教学内容,并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观其形、感之色、闻其声,使教学生动活泼,提高广大学前儿童认识与记忆的效率,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幼儿教育的主体是谁?教师还是学生?曾经我们为此争论不休。随着《学前儿童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我们明确了课堂应该是谁服务于谁了,也就是我们是主导,幼儿是学习主体,课堂上乃至课外我们都得致力于为幼儿学习服务,发展服务。在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如韩愈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那样,相对学生来说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也是权威的象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角色从其特征、职能等方面将发生变化。教师不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信息源,教师的权威意识也将逐渐失落。教师的职业将变得普通而平凡。教师角色的变化,并不是说信息技术使教师失去了“主人”的地位致使角色退化,而是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更高了。这个新的角色,使教师的职能更趋向多元化。首先,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以及言传身教、作为学生榜样的角色没有变化,而且应发挥得更好。其次,教师应逐渐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者。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知识信息总量的增加,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幼儿虽然还基础差,自学能力还不具备,但我们适当渗透是必需的。从小培养幼儿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他们学习兴趣是我们幼儿教育为为他们以后长远发展奠基情感支撑应成为幼儿教育的最大贡献。这一点,是我们幼儿教育应着力思考的问题,千万不要急于授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体现的知识的传多传少上。
当然,信息技术的作用还有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论述。在实践运用中,我们一定要结合实情运用,注意不要长时间运用,容易给幼儿视觉带来伤害。科学,适时的运用才是有效的,对幼儿发展才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钟好静,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年。
[2]盛勤勤,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
[3]蔡莉,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读与写,2015年。
关键词:幼儿教育 信息技术 运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入驻校园,与学科教学进行了结缘整合。幼儿教育作为人生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运用科技成果惠及教育,更新幼儿教育手段也是加强幼儿教育的强烈呼声之后的重要变化。现在信息技术入园,成为了幼儿教育装备的重要内容,是幼儿教育获得高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传统幼儿教育由于教学方式简单,加之学前儿童年龄较小,在课堂上随意性强,自律性较低,所以没有符合学前儿童心里特征的教学手段很难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其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而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成为新手段,不仅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还能营造出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能聚焦幼儿视野,将其易分散的注意力再次回到课堂上来,能更好地成为学习主体。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教学手段的革新
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上,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这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其具有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又成为我们教师创建高效课堂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对于幼儿教育来说,由于信息技术呈现方式多样化,能将知识寓于图片、声音、动画之中,能将静态知识转变化动态的,符合幼儿视觉需要的学习进行,故受也深受幼儿青睐。我们知道,幼儿毕竟处于启蒙期,知识浅薄,单一的学习方式不仅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对他们学习兴趣培养也很不利。因此,我们教学时,尽可能运用多媒体呈现动态的知识,让幼儿在图文并茂中学到善与恶,对与错、美与丑等基本道德理念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为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打下基础。以前我们对学前儿童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上讲一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入课堂,或者通过一些音乐、挂图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前儿童的智力和见识大为提升,传统的故事、挂图等手段已经吊不起学生的胃口,所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必须与时俱进,进行革新。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
新手段必然会引起新观念,形成新手段支撑下的新的理念的产生。从信息传播以及教育传播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教育内容的传递要依赖一定的传播技术,而传播技术水平对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教育技术的进步,无疑对教育的发展有着直接正向作用。因此,信息技术进入学园,促进教学师者教育观念的更新转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入园幼儿数量越来越大,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又适应不了人口爆炸所代来的普及教育和扩大教育规模的要求,因此,必须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达到目的。为了解决传统教学形式和方式存在的比较抽象、受时间空间的局限较大、施教范围小和表现手法少等许多弊端,人们将新技术引进教育领域,研制出新的教学工具。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不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和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而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随着以通信技术、视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兴起、凝聚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不断涌现,人们开始借助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理论来共同探讨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问题。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信息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以实现扩大教育规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教育改革为目标。现代教学传播媒体的应用促成了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于许多教育教学问题的新思考。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信息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主要是用图像和声音来表现教育教学内容,并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观其形、感之色、闻其声,使教学生动活泼,提高广大学前儿童认识与记忆的效率,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幼儿教育的主体是谁?教师还是学生?曾经我们为此争论不休。随着《学前儿童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我们明确了课堂应该是谁服务于谁了,也就是我们是主导,幼儿是学习主体,课堂上乃至课外我们都得致力于为幼儿学习服务,发展服务。在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如韩愈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那样,相对学生来说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也是权威的象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角色从其特征、职能等方面将发生变化。教师不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信息源,教师的权威意识也将逐渐失落。教师的职业将变得普通而平凡。教师角色的变化,并不是说信息技术使教师失去了“主人”的地位致使角色退化,而是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更高了。这个新的角色,使教师的职能更趋向多元化。首先,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以及言传身教、作为学生榜样的角色没有变化,而且应发挥得更好。其次,教师应逐渐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者。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知识信息总量的增加,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幼儿虽然还基础差,自学能力还不具备,但我们适当渗透是必需的。从小培养幼儿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他们学习兴趣是我们幼儿教育为为他们以后长远发展奠基情感支撑应成为幼儿教育的最大贡献。这一点,是我们幼儿教育应着力思考的问题,千万不要急于授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体现的知识的传多传少上。
当然,信息技术的作用还有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论述。在实践运用中,我们一定要结合实情运用,注意不要长时间运用,容易给幼儿视觉带来伤害。科学,适时的运用才是有效的,对幼儿发展才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钟好静,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年。
[2]盛勤勤,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
[3]蔡莉,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读与写,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