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任 晶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赛马镇建设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手段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作用巨大,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还能搭建平台,让练习多样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手段 应用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大力实施,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落户校园,与学科教学进行了结缘整合。作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不仅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能降低数学抽象性,呈现直观化学习界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氛围中理解、分析、掌握和运用知识,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空间观念,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正因其作用巨大,成为了我们教师信赖的教学手段,从而得以广泛运用,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着作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我们知道,创设趣味情境是信息技术手段的拿手好戏,因为其能营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影音辉映的教学氛围,使得多种学习媒体作用学生,既能学生不由自主地就会被各种负载教学信息的介质所吸引、所感染,从而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去。现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已成为教师的共识,特别是用在新课导入阶段,从新课伊始就聚焦学生视野。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们就可在导入时设计这样一个教学情境:火帽子要坐车去找红袋鼠,先坐长方形轮子的汽车,车开动不了。接着改坐椭圆形轮子的汽车,车虽然开动了却不稳,一颠一颠的颠得厉害。最后,它坐上了圆形轮子的汽车,汽车奔驰向前,舒服极了。问题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圆形和长方形、椭圆形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圆形轮子的汽车才开得稳?……形象生动的画面,美妙无比的音乐,儿童化的语言,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萌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跃跃欲试,各抒己见,此时,教师适时把握时机,导入新课,这样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栓住了学生注意力,为有效教学奠定了人脉基础。
二、突破重点难点,降低学习难度
我们知道,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被人们喻为“思维的体操”。这对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有些难度。如何降低学生数学学习门槛,使他们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呢?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多媒体就能很好地达成这一效果。教学中的难点知识往往又是关键性的知识,当然也往往是阻碍学生学习的拦路虎。但只要能巧妙运用多媒体就能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正确而又深刻地理解新知,成功体验到新知学习的快乐。如何在教学“认识钟表”时,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较低,因而对于时间这一抽象概念较难理解。如学生认识钟面时,常会把8:30分错误地说成9:30,这时,可以先后演示8:00、8:10、8:20逐步过渡到8:30,把几个时间的先后变化情况体现出来,这样可以降低学生思维的坡度,使学生直观、准确地掌握和运用知识,达到了突破难点的目的,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并不难,增强了数学学习兴趣,体验到了数学学习乐趣。
三、搭建实践平台,实现多样练习
练习是是新将知识内化为技能的有效手段,也是发展学生独立思维的一种活动方式。传统练习都是教师抄题学生跟着抄题,不仅耗时费力,还严重加大学生课业负担,伤了学生学习兴趣。现在,我们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就可在课前进行充分预设或课外资源进行有效链接,就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提高有限时间的效率,起到了小黑板难以起到的作用。通过电子白板或智能大屏电视能组织大量的变通题。练习密度增大,同时在达标练习中运用多媒体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练习题,能够帮助教师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利用反馈信息及时点拔评价,。同时不断的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也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精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各种情景的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等,由课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并配以声、像,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四、增强信息反馈,促进师生互动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传统师生的互动反馈大多通过学生答问的方式进行,需要教师细心的听和观察,才能辨析正误。在信息化整合学科教学的今天,我们可运用多媒体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以便更好地突出矛盾,集中学生注意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难点问题的解决。而且,反馈越及时,就越有利于学习。运用多媒体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反馈评价。通过反馈,他们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自己的不足。从而促使学生自我激励,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从而不断增强学习内驱力,体验到学习成功。
总之,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远不止这些,还必将随着我们对其开发的深入,作用更加多样。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信息技术手段也一样,需要我们科学合理运用,才能收到最优化的效果。目前,信息技术虽落户课堂已有多日,但我们应用能力还待提高,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也待培养,对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相当于还处在尝试阶段,还有这样那样的困惑。例如,信息技术究竟什么时候用?怎样找准整合的切入点?怎样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如何将知识的难点简单化,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信息技术怎样用才合适?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通过边探索边学习边培训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更深层次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真正使其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颜清怀,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2年。
[2]李纳,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
[3]张生红,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研究,2015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手段 应用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大力实施,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落户校园,与学科教学进行了结缘整合。作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不仅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能降低数学抽象性,呈现直观化学习界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氛围中理解、分析、掌握和运用知识,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空间观念,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正因其作用巨大,成为了我们教师信赖的教学手段,从而得以广泛运用,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着作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我们知道,创设趣味情境是信息技术手段的拿手好戏,因为其能营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影音辉映的教学氛围,使得多种学习媒体作用学生,既能学生不由自主地就会被各种负载教学信息的介质所吸引、所感染,从而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去。现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已成为教师的共识,特别是用在新课导入阶段,从新课伊始就聚焦学生视野。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们就可在导入时设计这样一个教学情境:火帽子要坐车去找红袋鼠,先坐长方形轮子的汽车,车开动不了。接着改坐椭圆形轮子的汽车,车虽然开动了却不稳,一颠一颠的颠得厉害。最后,它坐上了圆形轮子的汽车,汽车奔驰向前,舒服极了。问题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圆形和长方形、椭圆形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圆形轮子的汽车才开得稳?……形象生动的画面,美妙无比的音乐,儿童化的语言,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萌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跃跃欲试,各抒己见,此时,教师适时把握时机,导入新课,这样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栓住了学生注意力,为有效教学奠定了人脉基础。
二、突破重点难点,降低学习难度
我们知道,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被人们喻为“思维的体操”。这对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有些难度。如何降低学生数学学习门槛,使他们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呢?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多媒体就能很好地达成这一效果。教学中的难点知识往往又是关键性的知识,当然也往往是阻碍学生学习的拦路虎。但只要能巧妙运用多媒体就能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正确而又深刻地理解新知,成功体验到新知学习的快乐。如何在教学“认识钟表”时,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较低,因而对于时间这一抽象概念较难理解。如学生认识钟面时,常会把8:30分错误地说成9:30,这时,可以先后演示8:00、8:10、8:20逐步过渡到8:30,把几个时间的先后变化情况体现出来,这样可以降低学生思维的坡度,使学生直观、准确地掌握和运用知识,达到了突破难点的目的,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并不难,增强了数学学习兴趣,体验到了数学学习乐趣。
三、搭建实践平台,实现多样练习
练习是是新将知识内化为技能的有效手段,也是发展学生独立思维的一种活动方式。传统练习都是教师抄题学生跟着抄题,不仅耗时费力,还严重加大学生课业负担,伤了学生学习兴趣。现在,我们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就可在课前进行充分预设或课外资源进行有效链接,就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提高有限时间的效率,起到了小黑板难以起到的作用。通过电子白板或智能大屏电视能组织大量的变通题。练习密度增大,同时在达标练习中运用多媒体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练习题,能够帮助教师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利用反馈信息及时点拔评价,。同时不断的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也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精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各种情景的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等,由课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并配以声、像,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四、增强信息反馈,促进师生互动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传统师生的互动反馈大多通过学生答问的方式进行,需要教师细心的听和观察,才能辨析正误。在信息化整合学科教学的今天,我们可运用多媒体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以便更好地突出矛盾,集中学生注意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难点问题的解决。而且,反馈越及时,就越有利于学习。运用多媒体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反馈评价。通过反馈,他们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自己的不足。从而促使学生自我激励,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从而不断增强学习内驱力,体验到学习成功。
总之,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远不止这些,还必将随着我们对其开发的深入,作用更加多样。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信息技术手段也一样,需要我们科学合理运用,才能收到最优化的效果。目前,信息技术虽落户课堂已有多日,但我们应用能力还待提高,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也待培养,对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相当于还处在尝试阶段,还有这样那样的困惑。例如,信息技术究竟什么时候用?怎样找准整合的切入点?怎样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如何将知识的难点简单化,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信息技术怎样用才合适?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通过边探索边学习边培训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更深层次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真正使其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颜清怀,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2年。
[2]李纳,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
[3]张生红,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研究,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