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班级管理需要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作者】 何雪萍

【机构】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宽容和理解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品质,是班级管理的润滑剂,是信任学生的调和油,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对于学生成长过程的犯下的错误,我们必须以关爱之心去宽容和理解他们。
  关键词:班级管理  宽容  理解  需要             
  有人说:“伟大的人具有两颗心,一颗心用来流血,一颗心用来宽容。”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担当者的班主任,就应具有这样的两颗心。我们知道,犯错和失误在学生中是经常发生的事,不学会宽容,我们看到的全是缺点和不足,不学会理解,就看不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所以,多年实践的我认为,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一种高贵的品质;理解是一种宽广的胸怀,更是一种崇高的境界。懂得宽容的教师懂得教育,懂得理解的教师更会享受教育。所以,实践告诉我,班级管理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我们知道,学生常会犯一些小的错误或不按规章“出牌”,如上课迟到、课上说小话、听课不认真、作业抄袭、值日时溜之大吉等。对这样所谓“犯错”的学生,如果我们就此大动肝火,疾言厉色地训斥,或罚站罚抄,甚至写检查请家长。这样的处理虽然有点“杀一儆百”的现实意义,但长期这样,却疏远了师生关系,破坏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实际效果不会很好。我们从实践中可看到,学生挨骂受训,不仅不能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反而将好心当成了歹意,心里怨恨老师,甚至“明知故犯”,和老师唱对台戏。师生关系恶化。我想与其这样,不如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待学生的这些错误,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包容这些错误,理解学生犯错背后的原因,让学生自我分析找出症结。
  宽容错误决不是纵容学生犯错,理解错误并不是让学生找借口。宽容不是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管不问。宽容学生的错误是说在掌握了学生成长规律和懂得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错误不大加声讨,不苛责学生,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这些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为成年人的教师尚且犯错,何况学生呢?学生不是完人,更不是超人,因缺乏自控力,他是会犯错误的。犯错误应该是学生的一种权利,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现象。有谁从小到大一点错误没犯过?从某种意义上讲,成长的过程就是犯错改过的过程。有时它可以起到一种反面教材的作用。吃一堑,长一智。凡是犯过错吃过亏的地方,大都积累了教训,对自己以后的行为能起一种规范和警戒的作用。适当的允许学生犯错,有时是一种教育艺术。我有一学生特别粗心,平时作业常常加号错写成减号,大于号误写成小于号。家长为此不知说过他多少次,但他就是不当回事,小错不断。后来我和家长商议暂不要管他,让他吃点亏。到了期末考试时,他的粗心害得他丢了不少分,名次也下降了不少,他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以后每次作业、考试他都很谨慎,都会认真检查。对这样的错误要大声说“不”吗?这样的错误难道不可以被宽容吗?
  宽容学生,我们老师要有很好的耐心。有些学生有了错,老师指出来后,他会很快改掉。但不久又会重犯,甚至情况比第一次更糟糕。这时有的老师就会以“不可救药”这样的话来训斥学生。其实这种时候更需要老师的宽容。教师应该知道改正错误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有坚强的毅力和恒久的耐心。意志薄弱的学生有时控制不住就会“故伎重演”,这时教师的当头棒喝只会让他在错误的路上继续走远。如果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指导,学生又会悬崖勒马,回归正道。在我班主任工作中,我们担当了该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有的学生不仅成绩差,还不懂得学习方法,总是喜欢把别人的作业拿来抄,不下功夫,在平时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上课听讲不专心,爱做小动作,最后考得一塌胡涂,我很清楚要改正他们的坏习惯,一时很难。我把这些同学分别找来,给她们谈心,讲名人努力学习的故事,来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让他们做一个好学生。他们有所触动,作业不抄了,开始坚持自已独立思考。但考试结果还是很差,并且又不想独立思考了,听课也不听了。作为班级管理的我们,要有耐心,不能就此生气,应再次平心静气的找他们谈心,指出不要心理上压力过大,认认真真做,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从谈心中学生慢慢地意识到班主任在真心地帮助他们,觉得再抄再不听课真是对不起老师,后来这些同学的数学成绩有所提升,虽不算很好,但他们从学习过程中找到了自信,学到了战胜自我的精神。主要是被老师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宽容感动了。这些事让我明白宽容可以感动学生,有了感动差生也会变好。
  宽容是理解的前提,没有宽容就不会理解学生的过错,没有宽容就不能释怀学生的不良行为。因为宽容学生的错误是理解学生、爱学生的表现。因为宽容,老师给了学生足够的尊重,给学生留足了面子,更给了学生一个反省和改过的机会。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的教育力量常常超出我们的现象。有一次我在上数学课时,教室后排有一位男生趴在桌上睡着了。我便有意识地向这位学生靠近,轻轻拍拍他的后背,待其醒来,他看看别的学生都在认真地做作业,没人注意他,这才放松起来,立刻意识到自己错了,马上向周围学生看了看,拿起笔做起来。后来他特别地给我写了一张小纸条,说由于头天父母因为打架了,他心里很难过,一夜没睡,所以才会在课堂上睡着。他说那天我没有训斥他,没有给他的难过的心里再加一把盐,且给了他面子,没让他在同学面前出丑,说我是最善良、最宽容的老师。后来他不仅特别喜欢学习数学,还号召班上其他喜欢数学的同学组成兴趣小组。后来他上课更加专注了,也再没有出现类似情况。这件事让我尝到了宽容的甜头,更让我坚定了把宽容坚持到底的决心。
  当然,一个好班主任,就必须学会宽容,要做到宽容,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拥有博大的胸襟,其次要尊重理解爱护学生。宽容学生的老师也会得到学生的宽容。教育中融入宽容和理解,教育更富有人文精神,教育才因此而更加美丽。因此,作为班级管理的我们,都来学会宽容和理解吧。
  参考文献:
  [1]卢金德,班级管理工作的点滴体会[J].家教世界,2013年。
  [2]李菊,宽容——班级管理的润滑剂[J].新课程学习,2014年。
  [3]李丹,班级自治管理制度的实践[J].西部皮革(教育),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