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作者】 朱同福
【机构】 安徽省肥西县柿树岗乡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及各种教育活动的得力助手,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循规守纪,潜移默化,宽严相济,密切合作。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里最重要、最琐碎的工作,但也是一门讲究艺术性的工作。班主任管理水平的高低、教育方法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和班级,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胜过其他任课教师。特别是小学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幼稚、活泼可爱的儿童,在儿童性格、习惯雏形时期有起着重要的作用。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倾注全部的身心,工作细致扎实,还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艺术,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几年来,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几点体会。
一、班风良好,循规守纪
一个班集体,只有良好的班风,才能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品行教育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关键。除了积极配合学校的开展的活动,遵守校规校纪外,我们还制订班规生约。要对学生提出更细致和更明确的要求,让每位学生都以班规来约束和要求自己。此外,要想带好一个班,必须要严格,立下的规矩,就必须令行禁止,谁也不能违反。在日常管理中针对迟到问题、卫生问题等都要制定相应的班规,违者必纠。
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行,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就必须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必须与学校的规章制度相结合,必须抓养成性教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是一个长期的逐步的养成过程,班主任要长抓不懈,班主任是这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班主任要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有关制度规定,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每一天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班主任要真正把管理延伸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各个方面,如教室、宿舍、校园卫生、出操站队秩序、节约粮食水电等等,要把思想教育和规章制度跟上去,从严要求,要让学生养成循规守纪的良好行为。
二、知人善任,各尽所能
我认为带好一个班,班主任不可事无巨细、亲历亲为,而应该选好班干部,选班干部的标准:不仅要学习成绩好,更关键的是不能自私,愿意为班级服务。其中班长和生活委员是关键,必须要选好。这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就完全放手,对班委成员要进行监督、指导,每两周一次的班委会不能放松。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也要召开一些紧急会议。在班委会上,你可以指导班干部做一些工作,帮助他们分配好各项任务,并保证落实到位,最后达到班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通过这样的会议,加强了与班干部的交流,同时也了解了班里一些学生动态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宽严相济,爱之有度
许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分,爱得太随便,失去师得尊严,就是管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至学生“谈师色变”。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是值得我们班主任研究的问题。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热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训斥,学生都会乐意接受。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恰当,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效果,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老师作用的对象,又随时显示一种“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班主任的教导和要求,都要经过他们情感的过滤或催化。如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教师的教导就无动于衷,严重的还会产生抵触和对抗行为。
在教育实践上,真正的“严”应该是:严而不厉,严而有格:“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范围,严要有分寸。同样的错误——作业未做,一惯表现好的学生未必一定有客观原因,而普通学生就很难说了。班主任对待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简单、草率批评完事,而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严一气,乱批评人,势必会有不好的结果。班主任唯有心理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理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是后进生,爱得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但光爱不严,师生关系极其融洽,像朋友难道不好吗?打打闹闹,嘻嘻哈哈,推翻了班主任最基本的尊严,将会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要求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因为学生认为反正我和班主任关系亲密,我不做、不听,班主任又不会怎样,这样,良好的班风无法形成。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地严格,不给学生以关怀、体谅,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学生也能遵守各项制度,在一般人眼中,有良好的班风,是一个不错的班级,但时间长了,学生见了班主任就像老鼠见了老猫一样,害怕之至。班主任就了解不到班级的真实情况。
四、沟通家长,密切合作
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的统一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最直接、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言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每个孩子的家长的素质、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不一样,造就了各种各样个性不一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也截然不同。一个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在学校的表现往往是相一致的。
五、潜移默化。因人而异
潜移默化,不求立竿见影;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表扬为主,不可动辄处罚;真诚相见,不以长者自居:晓之以理,不搞师道尊严;诲人不倦.不可简单粗暴;和风细雨,不许秽言污语;工作细致,不可主观推断。班主任工作是无止境的,对班主任来说关键是热爱教育、热爱班主任工作,只要有一个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就会克服困难,想方设法抓好班级工作,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
参考文献:
(1)《班主任手册》
(2)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3)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
(4)《班主任之友》
关键词:循规守纪,潜移默化,宽严相济,密切合作。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里最重要、最琐碎的工作,但也是一门讲究艺术性的工作。班主任管理水平的高低、教育方法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和班级,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胜过其他任课教师。特别是小学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幼稚、活泼可爱的儿童,在儿童性格、习惯雏形时期有起着重要的作用。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倾注全部的身心,工作细致扎实,还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艺术,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几年来,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几点体会。
一、班风良好,循规守纪
一个班集体,只有良好的班风,才能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品行教育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关键。除了积极配合学校的开展的活动,遵守校规校纪外,我们还制订班规生约。要对学生提出更细致和更明确的要求,让每位学生都以班规来约束和要求自己。此外,要想带好一个班,必须要严格,立下的规矩,就必须令行禁止,谁也不能违反。在日常管理中针对迟到问题、卫生问题等都要制定相应的班规,违者必纠。
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行,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就必须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必须与学校的规章制度相结合,必须抓养成性教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是一个长期的逐步的养成过程,班主任要长抓不懈,班主任是这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班主任要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有关制度规定,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每一天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班主任要真正把管理延伸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各个方面,如教室、宿舍、校园卫生、出操站队秩序、节约粮食水电等等,要把思想教育和规章制度跟上去,从严要求,要让学生养成循规守纪的良好行为。
二、知人善任,各尽所能
我认为带好一个班,班主任不可事无巨细、亲历亲为,而应该选好班干部,选班干部的标准:不仅要学习成绩好,更关键的是不能自私,愿意为班级服务。其中班长和生活委员是关键,必须要选好。这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就完全放手,对班委成员要进行监督、指导,每两周一次的班委会不能放松。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也要召开一些紧急会议。在班委会上,你可以指导班干部做一些工作,帮助他们分配好各项任务,并保证落实到位,最后达到班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通过这样的会议,加强了与班干部的交流,同时也了解了班里一些学生动态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宽严相济,爱之有度
许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分,爱得太随便,失去师得尊严,就是管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至学生“谈师色变”。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是值得我们班主任研究的问题。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热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训斥,学生都会乐意接受。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恰当,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效果,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老师作用的对象,又随时显示一种“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班主任的教导和要求,都要经过他们情感的过滤或催化。如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教师的教导就无动于衷,严重的还会产生抵触和对抗行为。
在教育实践上,真正的“严”应该是:严而不厉,严而有格:“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范围,严要有分寸。同样的错误——作业未做,一惯表现好的学生未必一定有客观原因,而普通学生就很难说了。班主任对待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简单、草率批评完事,而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严一气,乱批评人,势必会有不好的结果。班主任唯有心理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理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是后进生,爱得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但光爱不严,师生关系极其融洽,像朋友难道不好吗?打打闹闹,嘻嘻哈哈,推翻了班主任最基本的尊严,将会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要求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因为学生认为反正我和班主任关系亲密,我不做、不听,班主任又不会怎样,这样,良好的班风无法形成。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地严格,不给学生以关怀、体谅,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学生也能遵守各项制度,在一般人眼中,有良好的班风,是一个不错的班级,但时间长了,学生见了班主任就像老鼠见了老猫一样,害怕之至。班主任就了解不到班级的真实情况。
四、沟通家长,密切合作
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的统一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最直接、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言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每个孩子的家长的素质、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不一样,造就了各种各样个性不一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也截然不同。一个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在学校的表现往往是相一致的。
五、潜移默化。因人而异
潜移默化,不求立竿见影;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表扬为主,不可动辄处罚;真诚相见,不以长者自居:晓之以理,不搞师道尊严;诲人不倦.不可简单粗暴;和风细雨,不许秽言污语;工作细致,不可主观推断。班主任工作是无止境的,对班主任来说关键是热爱教育、热爱班主任工作,只要有一个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就会克服困难,想方设法抓好班级工作,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
参考文献:
(1)《班主任手册》
(2)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3)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
(4)《班主任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