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多媒体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探究
【作者】 李秀华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金牛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多媒体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手段,也是拓展课堂教学容量的重要途径。与初中作文教学相融合,不仅能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还能为学生积累素材、互评互改提供良好平台。
关键词:初中作文 多媒体 作用
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让我们教师感到头痛的而又束手无策的教学苦差。如何破解这一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无奈的教学难题就成为我们教师一大心病。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进入课堂,成为教学良好的重要辅助手段,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供了良好便利和培养平台。而与作文教学融合,是近年来语文新课改的主要动向,它不仅能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还能为学生积累素材、互评互改提供良好平台,既提高了作文教学效果,又为学生具备较好的写作素养奠定了物质基础。正因其作用巨大,被广大语文教师广泛用于实践教学中。
一、能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作文更需要培养学生兴趣,因为作文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持久磨练,才能初见成功端倪,感受成功体验。又特别到了初中,学生多年“怕”作文的情感在心中积压,更需要强烈兴趣作支撑。所以,我们作文教学应先激趣再授法,让学生在兴趣中找到写作文的感觉。而信息技术作为激趣高手,集图、文、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以精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人到作文之中。教学之前,根据教学需要,或制作动画,或拍摄学生的活动制成录相,或从网络中搜索相关主题的电视散文,或下载相关的电视电影片段。教学时,引导学生欣赏这些富有直观感受的音像材料,唤醒学生内心深出的美好情愫,激发学生对写作浓厚兴趣。
二、能有效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有米可炊”是写作的前提,而“无米下锅”是写作的悲哀。很多学生常常无病呻吟,主要原因就是脑中无素材,心中无情感。如果被强迫写作,就只能是乱编。所以,我们应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除了要求学生做生活有心人,加强观察外,还要营造氛围,再现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细致观察,分清主次,充实写作原料。这一切,在信息技术帮助下不再是难题,可轻易实现。这中因为信息技术能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集成,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的重点处还能将有关的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推进放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其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还能突出重点,详实过程,让学生看的有过程、写的有方法。
三、能有效示范作文修改方法
好文章是改出来。但是我们好多学生喜欢“一锤定音”,没有修改的习惯,也没有修改的方法。造成这种原因,既与学生懒惰有关,我更认为是传统教学手段缺乏的因素所至,如何让学生评改,方法是怎样的,这在“黑板+粉笔”模式下,教师不可能把学生作文中实际病因作为例子加以评改教学,只是口头讲一讲学生作文中的通病,这对学生如何修改是没有多大帮助的。而在信息技术进课堂的今天,我们就可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把学生实际情况展示出来,并示范修改,从中授予修改方法。这样就能有效地提升学生自我修改能力。并利用大屏呈现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评改。大屏呈现是近年来“班班通”工程实施的有效成果,直接影响着课堂知识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途径。作为呈现利器,可以把学生作文中的典型问题全部呈现。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充分用好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进行修改。我们知道,这一过程的实质是指导学生认识和发现问题,主动参与作文的评改,亲身感受评改过程,进一步明确了评改的口的,掌握评改的方法,以最终达到提高习作自改能力的口的。每次阅完学生作文后,教师从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投影在大屏幕上,并让作者范读。接着教师趁热打铁,鼓励同学们发言:“听了这位同学的习作,大家一定有话要说,下面就请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时,学生的情绪十分高涨,有的指出优点,供大家学习,有的对不足之处也毫不客气地指出来,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总结,提出修改建议。这时,教师适时点拨、小结,并在存在问题的位置作出相应的批注。如在一篇写人的习作中,根据需要应有人物的外貌描写或心理描写,而文中缺少这些内容,教师通过与作者交谈,与其余学生商讨,在相应位置补上必要的外貌(或心理)描写。对字、词、标点符号的错误及病句等也示范地用事先学会的修改符号一一修改。这样,使学生不仅知道如何辨析习作中的问题,且在习作修改过程中有样可学。当包括作者在内的所有学生亲眼看到修改前后作文的变化时,他们心中的成就感和兴奋之情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四、能有效展示交流作文成果
任何人的呕心力作完成后,都希望得到别人被认(下转第19页)(上接32页)可,被欣赏。初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更需要教师、同学的拇指和点赞。因此,我们就可利用信息技术终端呈现,搭建一个交流展示平台,让学生互相揣摩、学习。这在过去,我偿学生的优秀作文通常只能在班内朗读,或利用黑板报办习作园地,范围再大一点是向报刊投稿,但文章发表的机率太小,而且需要较长时间等待,不利于及时起到鼓励作用。而现代媒体技术极大地扩展了学生作文的交流渠道和交流空间。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相关网站投稿,学校还可以建起校园作文网,为学生创设展示风采的舞台,在这里,同学们可以白己创办电子报纸,设计作文的页面,出版作文集,链接到校园作文网中,供同学们鉴赏和评价。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作文热情,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总之,信息技术手段在作文教学中作用巨大,它大大弥补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素材积累的空白和兴趣缺失,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手段与方法的不足。我们应充分加以运用。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克弊扬长,不能忽略作文教学本质,要把信息技术的优点和传统作文教学的良好方法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仲振华,浅谈多媒体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2012年。
[2]杨艳,多媒体为初中作文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
[3]王密芬,浅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
关键词:初中作文 多媒体 作用
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让我们教师感到头痛的而又束手无策的教学苦差。如何破解这一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无奈的教学难题就成为我们教师一大心病。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进入课堂,成为教学良好的重要辅助手段,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供了良好便利和培养平台。而与作文教学融合,是近年来语文新课改的主要动向,它不仅能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还能为学生积累素材、互评互改提供良好平台,既提高了作文教学效果,又为学生具备较好的写作素养奠定了物质基础。正因其作用巨大,被广大语文教师广泛用于实践教学中。
一、能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作文更需要培养学生兴趣,因为作文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持久磨练,才能初见成功端倪,感受成功体验。又特别到了初中,学生多年“怕”作文的情感在心中积压,更需要强烈兴趣作支撑。所以,我们作文教学应先激趣再授法,让学生在兴趣中找到写作文的感觉。而信息技术作为激趣高手,集图、文、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以精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人到作文之中。教学之前,根据教学需要,或制作动画,或拍摄学生的活动制成录相,或从网络中搜索相关主题的电视散文,或下载相关的电视电影片段。教学时,引导学生欣赏这些富有直观感受的音像材料,唤醒学生内心深出的美好情愫,激发学生对写作浓厚兴趣。
二、能有效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有米可炊”是写作的前提,而“无米下锅”是写作的悲哀。很多学生常常无病呻吟,主要原因就是脑中无素材,心中无情感。如果被强迫写作,就只能是乱编。所以,我们应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除了要求学生做生活有心人,加强观察外,还要营造氛围,再现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细致观察,分清主次,充实写作原料。这一切,在信息技术帮助下不再是难题,可轻易实现。这中因为信息技术能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集成,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的重点处还能将有关的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推进放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其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还能突出重点,详实过程,让学生看的有过程、写的有方法。
三、能有效示范作文修改方法
好文章是改出来。但是我们好多学生喜欢“一锤定音”,没有修改的习惯,也没有修改的方法。造成这种原因,既与学生懒惰有关,我更认为是传统教学手段缺乏的因素所至,如何让学生评改,方法是怎样的,这在“黑板+粉笔”模式下,教师不可能把学生作文中实际病因作为例子加以评改教学,只是口头讲一讲学生作文中的通病,这对学生如何修改是没有多大帮助的。而在信息技术进课堂的今天,我们就可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把学生实际情况展示出来,并示范修改,从中授予修改方法。这样就能有效地提升学生自我修改能力。并利用大屏呈现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评改。大屏呈现是近年来“班班通”工程实施的有效成果,直接影响着课堂知识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途径。作为呈现利器,可以把学生作文中的典型问题全部呈现。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充分用好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进行修改。我们知道,这一过程的实质是指导学生认识和发现问题,主动参与作文的评改,亲身感受评改过程,进一步明确了评改的口的,掌握评改的方法,以最终达到提高习作自改能力的口的。每次阅完学生作文后,教师从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投影在大屏幕上,并让作者范读。接着教师趁热打铁,鼓励同学们发言:“听了这位同学的习作,大家一定有话要说,下面就请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时,学生的情绪十分高涨,有的指出优点,供大家学习,有的对不足之处也毫不客气地指出来,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总结,提出修改建议。这时,教师适时点拨、小结,并在存在问题的位置作出相应的批注。如在一篇写人的习作中,根据需要应有人物的外貌描写或心理描写,而文中缺少这些内容,教师通过与作者交谈,与其余学生商讨,在相应位置补上必要的外貌(或心理)描写。对字、词、标点符号的错误及病句等也示范地用事先学会的修改符号一一修改。这样,使学生不仅知道如何辨析习作中的问题,且在习作修改过程中有样可学。当包括作者在内的所有学生亲眼看到修改前后作文的变化时,他们心中的成就感和兴奋之情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四、能有效展示交流作文成果
任何人的呕心力作完成后,都希望得到别人被认(下转第19页)(上接32页)可,被欣赏。初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更需要教师、同学的拇指和点赞。因此,我们就可利用信息技术终端呈现,搭建一个交流展示平台,让学生互相揣摩、学习。这在过去,我偿学生的优秀作文通常只能在班内朗读,或利用黑板报办习作园地,范围再大一点是向报刊投稿,但文章发表的机率太小,而且需要较长时间等待,不利于及时起到鼓励作用。而现代媒体技术极大地扩展了学生作文的交流渠道和交流空间。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相关网站投稿,学校还可以建起校园作文网,为学生创设展示风采的舞台,在这里,同学们可以白己创办电子报纸,设计作文的页面,出版作文集,链接到校园作文网中,供同学们鉴赏和评价。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作文热情,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总之,信息技术手段在作文教学中作用巨大,它大大弥补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素材积累的空白和兴趣缺失,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手段与方法的不足。我们应充分加以运用。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克弊扬长,不能忽略作文教学本质,要把信息技术的优点和传统作文教学的良好方法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仲振华,浅谈多媒体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2012年。
[2]杨艳,多媒体为初中作文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
[3]王密芬,浅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