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探寻

【作者】 唐 琼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万善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成为课改重要任务。我们知道,作文是语言表达与运用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重要过程,也是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因此,加强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学生写作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师必须沉下心来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写作能力  培养  实践策略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瓶颈。但现在很多学生“谈文色变”,提不起写作兴趣。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成为课改重要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作文教学,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师必须沉下心来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而要落实这一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实践策略。
  一、激发情感,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写作更是如此,更需要强烈的兴趣来支撑。因为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中漫长的,是枯燥的,没有列强的兴趣作动力,是很难坚持和克服困难的。又特别是现今,学生已有了“怕写作”的心理阴影了,更需要动力来激发。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要依据学生的作文心理,善设技巧,从营造健康向上的作文氛围入手,激发学生主体的写作内驱力,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实践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情境作文、激励评价、展示作文成果,开展作文竞赛等,都可以达到激趣的目的。值得说明的点是,对于差生的作文,我们要捕捉闪光占予以激励,不要年级的标准,优生的标准来衡量他们,要求他们,那样,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伤了他们写作情感,使之更加头痛。
  二、拓宽视野,引导积累写作素材
  教育家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这样说到:“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初中学生写作的也不例外,也需要丰富的素材储备,这样才能防止“无病呻吟”。为此,教学时,我们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怀着真挚的感情去观察、体验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温馨的家庭环境、多彩的校园生活映入学生的脑海,成为学生写作时能信心拈来的作文素材。
  (一)引导描写家庭生活。家庭对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家”是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家”对孩子来说就是爱的代名词。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学生习作不竭的源泉。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家庭生活分为几个清晰的板块,便于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并记录:①个性(即家庭成员不同的性格、特点);②沟通(成员之间因交往引发的趣事、烦恼事、开心事等);③劳动(包括家务劳动、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等)。让学生选取以沟通为主题的家庭生活记录,可能细节部分会不够具体,但只要事情的前因后果基本交代清楚,就能为习作提供原汁原味的素材。
  (二)观察自物物象的奇妙。自然之景,四时之景,各有所胜,它极大地丰富着学生的审美感受,陶冶着他们的审美情致。围绕自然生活情境去选择美的场景,组织充满美感享受的活动,带领同学们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引导学生在自然生活情境中,发现美的形象,描述美的表现,进入想象美的活动,抒发爱美的激情。  
  三、读写结合,培养学生写作想象
  语文学习离不开想象,不光是阅读时需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想象的奇特作用所致,就是写作也需要想象支撑。由于每个人阅历、各自出身、性格的不同,面对同样的事物,想象出来的新观念或新事物也就不同。初中学生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关系还缺少这种对文学的感悟,而且即使有,他们的感悟力差异也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些文学欣赏的引导。教师可多向学生推荐一些美文作品,进行一些适当的精辟点拨,让学生从中习得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并受到情感教育,为以后自身写作实践做好方法与情感上的准备。多年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光靠语文课本是绝对不够的,还必需与课外结合,做到以读促写,以读引写。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吸取更多的营养,增加知识积累。我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教师不但要有一桶水,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已去找水的能力。宋代理学家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还得自己去寻觅。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积累多了,阅读兴趣就会越来越高,“找水”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进而使阅读写作渐入佳境,最终达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境界。
  四、授予方法,引导学生修改作文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但我们现在很多学生,把作文写完,就认为完事了。学生没有作文修改意识,是我们“培养”所致,虽然我们也让学生修改了,但我们很多时候没有搭建平台,没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认识,更没授予他们修改方法,只是要求他们修改。这样的后果,我认为是我们应该吃的苦果。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作文修改意识培养,叫学生修改学生就修改,那只有少数学生才能办得到的事,大多数学生还是需要教师重视,并在实践中授予方法,让学生既有意识修改,又有方法进行,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至于方法授予,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智能大屏电视进行,这种现代科技手段,在培养学生修改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可直观地引导学生如何修改。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学生写作能力提升也需要持久反复进行。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创新策略,并不断总结经验,为增强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而不懈地努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青,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种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2016年。  
  [2]钱崇桂,浅谈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年。
  [3]李鑫,浅谈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