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美术专业课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陈朝勇
【机构】 四川省通江县职业高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时代在进步,社会需要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单一的知识型人才。美术教育是新课标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美术教师,怎样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组织好高中美术教学,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高中美术专业课教学日益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三方的重视,教学质量也在逐年提高。但总的来说,高中美术专业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欠缺;教师教学思想、观念及方式、方法的陈旧与落伍;师生双方精力大量投入与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形成的非正向性关系;一小部分学生逐步演变为陪读生等日益突出的问题,对我们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摆脱目前这种教学困境,使我们的教学更富有成效呢?
一、重教学过程的调控
第一,教师要重视课堂气氛的正向激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加以利用。先讲一讲本次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具体安排等,让学生对教学情况有所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第二,对专业知识的处理上要灵活,讲究实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大胆冲破旧框框的束缚,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
第三,重视画前“读画”。面对一个绘画对象,提醒学生不要急于动手,让学生站在某一阶段的高度去看待绘画对象,诱导学生建立一个正确合理的绘画“流程”,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向沟通。
第四,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提出阶段性的目标,而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任务。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这样的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他自身各方面能力和条件的教育,能在相当的限度内获得较大的发展。在学生跨越了“最近发展区”之后,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而且让学生明确前进的方向,保持高昂的学习斗志。同时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精心编排小组人员“以强带弱”,并根据实际适时调整,确保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协同发展。
二、创设条件,促使学生多种能力与兴趣的形成
1.以赛激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因此,适时开展课堂绘画竞赛,针对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绘画比赛,这样学生在比赛中通过小组成员互相指导,相互借鉴,团结合作,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及绘画水平,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及早发现差距,及时鞭策自己不断地进行探索,在探索实践中无形地提高了其创新能力。
此外,抓住每年的县艺术节、省中小学生书画展、全国中小学生书画大赛的机会,组织学生踊跃参赛,指导学生查阅有关素材。教师本人认真钻研,强化辅导,在专业班内形成浓厚的美术学习氛围。具体做法可多种多样,如介绍一下书画比赛的详细信息,鼓励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是完全可以取得好成绩的。
2.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能力
整体意识、大局观念是当今社会人才素质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大局观念是思维认知结构健康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美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作为一个主攻目标。
独立分析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自立自强的客观需要。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也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专业教学中许多地方为发展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提供了探索体验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把握。
3.以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研究证明:少儿的认知需要在游戏中进行,高中学生同样需要生动形象的认知环境。多媒体技术集声、像、图、文于一体,以生动形象、易导学、高储存、易传播等特点在当今美术教学中独具魅力。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能充分提高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平时要注意收集他人优秀的作品及相关录像,制作成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课件来授课。此外在给学生演示范画时,虽然现场演示效果比较理想,但只适合小范围的“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对于几十人的大班化教学就很难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利用电教媒体设备录制自己演示范画的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播放演示,这样更加直观,而且学生在“观摩”的过程中,教师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加以“解说”,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4.以教师的赏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赏识是为人之道,也是为师之道。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和炽烈。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因而教师要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励他们奋发向上,有所作为。教师应该为他们创造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被同学、老师、班集体所接纳,感觉到老师、同学在关注自己,使其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尤其是后进生,他们在求学道路上极少获得成功,挫折使他们心理产生障碍,产生厌学心理,成绩落后,但应发现他们身上也同样有许多闪光之处,在一定场合给予阳光、雨露,他们同样会灿烂。事实上,当学生被教师赏识之时也是学生向教师敞开心扉之时,学生会随时向教师道出真心话,教师抓住机会适时引导点拨,往往教学效果奇佳。
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学思想及方法的不断更新,以变应变,从而适应现代高中生的学习心理,诱发其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能力与兴趣,促进其专业能力的进步与发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闫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D].广西教育,2013;
[2]苟小斌.高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中国美术教育,2014。
关键词:高中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高中美术专业课教学日益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三方的重视,教学质量也在逐年提高。但总的来说,高中美术专业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欠缺;教师教学思想、观念及方式、方法的陈旧与落伍;师生双方精力大量投入与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形成的非正向性关系;一小部分学生逐步演变为陪读生等日益突出的问题,对我们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摆脱目前这种教学困境,使我们的教学更富有成效呢?
一、重教学过程的调控
第一,教师要重视课堂气氛的正向激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加以利用。先讲一讲本次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具体安排等,让学生对教学情况有所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第二,对专业知识的处理上要灵活,讲究实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大胆冲破旧框框的束缚,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
第三,重视画前“读画”。面对一个绘画对象,提醒学生不要急于动手,让学生站在某一阶段的高度去看待绘画对象,诱导学生建立一个正确合理的绘画“流程”,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向沟通。
第四,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提出阶段性的目标,而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任务。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这样的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他自身各方面能力和条件的教育,能在相当的限度内获得较大的发展。在学生跨越了“最近发展区”之后,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而且让学生明确前进的方向,保持高昂的学习斗志。同时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精心编排小组人员“以强带弱”,并根据实际适时调整,确保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协同发展。
二、创设条件,促使学生多种能力与兴趣的形成
1.以赛激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因此,适时开展课堂绘画竞赛,针对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绘画比赛,这样学生在比赛中通过小组成员互相指导,相互借鉴,团结合作,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及绘画水平,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及早发现差距,及时鞭策自己不断地进行探索,在探索实践中无形地提高了其创新能力。
此外,抓住每年的县艺术节、省中小学生书画展、全国中小学生书画大赛的机会,组织学生踊跃参赛,指导学生查阅有关素材。教师本人认真钻研,强化辅导,在专业班内形成浓厚的美术学习氛围。具体做法可多种多样,如介绍一下书画比赛的详细信息,鼓励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是完全可以取得好成绩的。
2.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能力
整体意识、大局观念是当今社会人才素质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大局观念是思维认知结构健康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美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作为一个主攻目标。
独立分析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自立自强的客观需要。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也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专业教学中许多地方为发展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提供了探索体验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把握。
3.以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研究证明:少儿的认知需要在游戏中进行,高中学生同样需要生动形象的认知环境。多媒体技术集声、像、图、文于一体,以生动形象、易导学、高储存、易传播等特点在当今美术教学中独具魅力。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能充分提高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平时要注意收集他人优秀的作品及相关录像,制作成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课件来授课。此外在给学生演示范画时,虽然现场演示效果比较理想,但只适合小范围的“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对于几十人的大班化教学就很难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利用电教媒体设备录制自己演示范画的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播放演示,这样更加直观,而且学生在“观摩”的过程中,教师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加以“解说”,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4.以教师的赏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赏识是为人之道,也是为师之道。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和炽烈。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因而教师要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励他们奋发向上,有所作为。教师应该为他们创造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被同学、老师、班集体所接纳,感觉到老师、同学在关注自己,使其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尤其是后进生,他们在求学道路上极少获得成功,挫折使他们心理产生障碍,产生厌学心理,成绩落后,但应发现他们身上也同样有许多闪光之处,在一定场合给予阳光、雨露,他们同样会灿烂。事实上,当学生被教师赏识之时也是学生向教师敞开心扉之时,学生会随时向教师道出真心话,教师抓住机会适时引导点拨,往往教学效果奇佳。
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学思想及方法的不断更新,以变应变,从而适应现代高中生的学习心理,诱发其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能力与兴趣,促进其专业能力的进步与发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闫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D].广西教育,2013;
[2]苟小斌.高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中国美术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