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探寻

【作者】 彭家文

【机构】 四川省简阳市三合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大事,我们必须创新策略,做好打持久战准备,让学生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反复进行,才能获得良好培养。实践中,我们可从兴趣培养入手,授予阅读方法,开展课外阅读实践等策略加以进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  实践策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不仅能让人眼界更开阔,获得更多知识信息,还能使人聪慧,获得良好情感熏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重头戏,新课标对此非常重视:“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学不可推脱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平台,谈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创新策略,加强学生阅读兴趣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心理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小学生由于阅读兴趣不浓,往往主动性差,故而需要我们去激发,才能使之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为此,我们要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加以持续培养,使之乐于阅读。
  (一)搭建阅读活动平台。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有了兴趣,就能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课堂上我通常采用创设情境、竞赛激趣、巧设问题、活动引领、情感激励、游戏激趣、多媒体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但小学生忽冷忽热的现象较严重,我就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诵读比赛、演讲比赛、童谣创作、课本剧表演、讲故事比赛等,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时时提醒,使他们不懈怠,以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加强阅读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抓住小学生爱听表扬的特性,我们在阅读活动过程中,要加强激励评价,让学生体验到阅读成功。只要学生有点滴进步,我们都会给他们及时肯定,告诉孩子们 “你最棒”,“你真行”。学生在愉快的点赞中就能增强阅读自信,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进而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三)循序渐进养成习惯。在学校,我每天留出十分钟时间给学生读书报,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孩子们的自觉行为,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坐立不安。我还会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强化指导,授予学生阅读方法
  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强调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也是我们新课改的重要理念。阅读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平台,更应加强学生阅读学习的方法培养,使之在学习、阅读面前能“有法可依”,“有法可选”。而要实现此目的,我们就必须强化学法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阅读方法。
   (一)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刚刚接触阅读课文时,我首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①初读课文,借助字典、词典认字,理解词意;②边读边想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③熟读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给学生灵活多变的阅读方法。教师应交给学生如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如以积累知识为目的,可以精读;以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为搜集资料,可以跳读。下面浅谈我对几种阅读方法的诠释。 
  (1)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部分或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抓住重点,精读品味。
  (2)跳读法。就是在阅读中有意识的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句段或篇章而抓住读物的关键性材料的阅读方法。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学的文章不出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全神贯注,同时对信息进行快速的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4)摘抄批注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批注。平时要求学生养成不拿笔不读书,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5)写读书笔记。我经常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要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三、营造环境,大力开展课外阅读
  (一)营造便于学生读书的阅读环境。首先,在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诗词、名言等,让孩子孕育在浓浓的书香中;其次,发动学生向班级捐献图书;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定量的图书;利用节日建议家长带孩子买书;在班级设置一个图书角摆放各类书籍;教室后墙壁上也挂满了各类课外书、报刊杂志等。让学生随时都能拿到自己喜欢的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对课外读物的选择,从阅读内容方面,要尽量选择真、善、美的读物,而且要博览新、活、宽的读物。
  总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大事,我们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和实施计划,让学生在持之以恒地阅读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实践。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游泳中学游泳”,不断获得良好阅读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鞠勤,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2011年。
  [2]董向群,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
  [3]王小丽,试论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J].学周刊,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