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 ——浅析如何让后进生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语文学习中来
【作者】 周小苹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成都南华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并让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这样的学习方式中来。
关键字:后进生 参与 自主 合作 探究式学习
随着教育的飞速发展,各种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点。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广泛地运用于各科的课堂教学当中。但是,学生的素质不一样,学生的功底也不一样,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不一样,面对不同的个体,教学方式能一样吗?面对后进生,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用爱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进步。
后进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差,他们是被传统教育抛弃的对象。可是,他们身上有着许多闪光点,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一粒会发光的金子。那么,对他们的爱是什么?就是在他们写得乱七八遭的作业本上,写下鼓励的话语;就是用欣赏的眼光,让这些后进生在课堂上不由自主地学习;放大他们的优点,缩小他们的缺点,对他们的每一小点进步,都要寻找机会去称赞。也只有让他们对学习有兴趣了,教学才有了对象。
我班上有一个成绩非常糟糕的男生,上语文课每每表现出眉头紧皱抓耳挠腮的情形,看得出他很认真在听课,但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每次小组合作学习,同组更优秀的同学总是抢尽了风头,他很多时候只是默默地皱着眉头聆听。偶然一次音乐课,我意外地发现他非常活跃地参与音乐老师组织的活动,而且表现非常出色。我知道,那是他的闪光之处。以后每次语文课,只要是估摸着他能回答的问题,我尽可能地给他展现自己的机会。这样一次两次……渐渐地,他开始在小组展示的时候主动要求担当发言人,人也变得自信起来。所以,要想后进生主动学习,让他找到自信是关键。
二、积极有效地开展语文趣味活动,以个性化的教育培养出个性化的学生。
著名语文专家吕叔湘在《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中讲到:“真正掌握了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其实后进生每节课都很无聊,他们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他们不知自己每节课该干些什么,要在老师审视下上完一堂课,真的需要很大的耐力,为什么不将这种耐力引导到学习上来呢?这就必须要用他们非常感兴趣的知识,而且也是能让他们学懂并能积极地参加到其中来的知识,慢慢地不知不觉地他们就坐在课堂,心系课堂了。
他们的思维很活跃,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很多,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点上。所以就要从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将他们活跃的思维往“学习”这个点上引,让他们能尽情地发挥他们的特长。这就必须要把教学搞“活”,要把课堂搞活才行,所以语文的趣味活动是吸引他们最有效的方法。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开展语文趣味活动。比如:每次语文课课前三分钟,我让学生站到讲台上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可以是成语故事,可以是笑话,也可以是读到的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每天两名,全班轮流。只要是课前准备了,大家都能讲出来。一些后进生对此也兴趣颇高。尽管有时讲得也不够完美,但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相信学生的能力,把机会让给后进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教师与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所以课堂上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他们足够多的机会。
对于课外文言文的训练,一开始我采用的办法是极其传统的方法,即学生做完了我讲。然而这样的方法学生根本就没有完全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来,尤其是后进生更是没有融入到学习中来,收效甚微。后来,我将学生分为了几个小组,每次课外文言文(下转第4页)(上接54页)由一个小组负责。同组的成员共同查阅古汉语字典,共同探讨理解文章,再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讲解,老师只做适当的点评。每次讲解的同学都轮换着讲,这样就避免优生讲的机会多而差生没机会讲的问题。刚开始,每组的优生起着很大的引导作用。慢慢地,那些不喜欢文言文的学生也开始参与进来,也有了自己讲文言文的机会。这样,那些后进生有了足够的学习与展现的机会,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了,老师也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中解脱了出来。
四、尊重学生的见解,注重学生的体验。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上课不发言也不参与活动的学生。经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尤其是差生,他们怕自己问题回答得不够好,不能令老师满意,所以索性就不参与不回答。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交给学生的往往以教参为最高标准,容不得学生有偏差。
曾听过一堂公开课,教学《白兔和月亮》。在最后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的时候,学生提出了一下几种说法:(一)、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拥有财富却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二)、应该正确地对待财富,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要敢于放弃,快乐地生活;(三)、对待财富的态度,关键在于自己的把握;(四)、应该对生活环境细心地观察;(五)、应该面对现实,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很显然除了第四种以外,都有道理。老师最后表明态度,让学生把认识统一到第二种说法上来。我恰好与提第四种意见的学生离得近,我观察到他一脸的失落,小声嘀咕了一阵。我估摸,以后再有这样的问题他一定不会再举手发言了。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等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阅读同一篇课文时会有不同的理解。对于语文这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自古以来就是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尤其是一些差生,他们的理解未必能一步到位,且未必能与教参一致,面对这些独特的阅读体验、感受和理解,教师应该加以尊重珍视,呵护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帮助、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即使学生回答得不够完美,只要稍加引导,学生也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那些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一旦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我想他们一定会更加积极地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总之,后进生就是教学中的一把双刃剑,引导好了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的探究学习中。但是如果一味地打击他们,忽视他们,那么他们真的就会在后进生的深渊中越陷越深。所以,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去关注后进生,鼓励后进生,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语文老师的阳光与温暖,让他们在语文的广阔天地中尽情遨游。
关键字:后进生 参与 自主 合作 探究式学习
随着教育的飞速发展,各种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点。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广泛地运用于各科的课堂教学当中。但是,学生的素质不一样,学生的功底也不一样,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不一样,面对不同的个体,教学方式能一样吗?面对后进生,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用爱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进步。
后进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差,他们是被传统教育抛弃的对象。可是,他们身上有着许多闪光点,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一粒会发光的金子。那么,对他们的爱是什么?就是在他们写得乱七八遭的作业本上,写下鼓励的话语;就是用欣赏的眼光,让这些后进生在课堂上不由自主地学习;放大他们的优点,缩小他们的缺点,对他们的每一小点进步,都要寻找机会去称赞。也只有让他们对学习有兴趣了,教学才有了对象。
我班上有一个成绩非常糟糕的男生,上语文课每每表现出眉头紧皱抓耳挠腮的情形,看得出他很认真在听课,但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每次小组合作学习,同组更优秀的同学总是抢尽了风头,他很多时候只是默默地皱着眉头聆听。偶然一次音乐课,我意外地发现他非常活跃地参与音乐老师组织的活动,而且表现非常出色。我知道,那是他的闪光之处。以后每次语文课,只要是估摸着他能回答的问题,我尽可能地给他展现自己的机会。这样一次两次……渐渐地,他开始在小组展示的时候主动要求担当发言人,人也变得自信起来。所以,要想后进生主动学习,让他找到自信是关键。
二、积极有效地开展语文趣味活动,以个性化的教育培养出个性化的学生。
著名语文专家吕叔湘在《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中讲到:“真正掌握了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其实后进生每节课都很无聊,他们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他们不知自己每节课该干些什么,要在老师审视下上完一堂课,真的需要很大的耐力,为什么不将这种耐力引导到学习上来呢?这就必须要用他们非常感兴趣的知识,而且也是能让他们学懂并能积极地参加到其中来的知识,慢慢地不知不觉地他们就坐在课堂,心系课堂了。
他们的思维很活跃,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很多,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点上。所以就要从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将他们活跃的思维往“学习”这个点上引,让他们能尽情地发挥他们的特长。这就必须要把教学搞“活”,要把课堂搞活才行,所以语文的趣味活动是吸引他们最有效的方法。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开展语文趣味活动。比如:每次语文课课前三分钟,我让学生站到讲台上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可以是成语故事,可以是笑话,也可以是读到的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每天两名,全班轮流。只要是课前准备了,大家都能讲出来。一些后进生对此也兴趣颇高。尽管有时讲得也不够完美,但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相信学生的能力,把机会让给后进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教师与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所以课堂上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他们足够多的机会。
对于课外文言文的训练,一开始我采用的办法是极其传统的方法,即学生做完了我讲。然而这样的方法学生根本就没有完全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来,尤其是后进生更是没有融入到学习中来,收效甚微。后来,我将学生分为了几个小组,每次课外文言文(下转第4页)(上接54页)由一个小组负责。同组的成员共同查阅古汉语字典,共同探讨理解文章,再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讲解,老师只做适当的点评。每次讲解的同学都轮换着讲,这样就避免优生讲的机会多而差生没机会讲的问题。刚开始,每组的优生起着很大的引导作用。慢慢地,那些不喜欢文言文的学生也开始参与进来,也有了自己讲文言文的机会。这样,那些后进生有了足够的学习与展现的机会,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了,老师也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中解脱了出来。
四、尊重学生的见解,注重学生的体验。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上课不发言也不参与活动的学生。经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尤其是差生,他们怕自己问题回答得不够好,不能令老师满意,所以索性就不参与不回答。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交给学生的往往以教参为最高标准,容不得学生有偏差。
曾听过一堂公开课,教学《白兔和月亮》。在最后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的时候,学生提出了一下几种说法:(一)、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拥有财富却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二)、应该正确地对待财富,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要敢于放弃,快乐地生活;(三)、对待财富的态度,关键在于自己的把握;(四)、应该对生活环境细心地观察;(五)、应该面对现实,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很显然除了第四种以外,都有道理。老师最后表明态度,让学生把认识统一到第二种说法上来。我恰好与提第四种意见的学生离得近,我观察到他一脸的失落,小声嘀咕了一阵。我估摸,以后再有这样的问题他一定不会再举手发言了。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等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阅读同一篇课文时会有不同的理解。对于语文这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自古以来就是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尤其是一些差生,他们的理解未必能一步到位,且未必能与教参一致,面对这些独特的阅读体验、感受和理解,教师应该加以尊重珍视,呵护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帮助、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即使学生回答得不够完美,只要稍加引导,学生也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那些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一旦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我想他们一定会更加积极地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总之,后进生就是教学中的一把双刃剑,引导好了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的探究学习中。但是如果一味地打击他们,忽视他们,那么他们真的就会在后进生的深渊中越陷越深。所以,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去关注后进生,鼓励后进生,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语文老师的阳光与温暖,让他们在语文的广阔天地中尽情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