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作者】 陆 纯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32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但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达成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多学,一直是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展开探究,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效率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担负的重要任务就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提高,都需要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以实现教学目标和“课改”要求。因而我们要重视语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有效备课是基础
  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师将积累的知识和业务再提高的过程,是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要了解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明确课标上的要求,只有透彻地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备教材中的知识、技能、培养能力、思想教育等方面,才能有了一个明确的教育指导方向,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不迷失方向。
  教师要想上好课,还要把精力放在研读教材中。一名好的语文老师,他往往不急于动笔写教案,而是要用心揣摩编者的意图。他们会更关注学生的实际,学生会遇到哪些问题,怎样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会想到学生能从这节课中学到什么,对他哪方面能力有所提高,对以后的学习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只有这一切都做到心中有数了,才会有信心站在讲台,也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这种情况:学完一篇课文之后,让学生说说词语意思、概括段落大意或某道问答题时,学生常常能够轻松背出来,但若进一步问他们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却总是哑口无言。这就暴露一个严重的教学问题,即教师往往过多地让学生抄字词、记答案,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全部用在了死记硬背上,忽略了知识的探索过程,这样的结果必然是高分数,低质量,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极为不利。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积极转变教育思想,把学生由教育的客体变为教育的主体,并积极指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独立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收获更多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有所得。
  三、巧设提问,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的提问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堂提问,从教学实际出发,随机应变,以“问”助“教”,在提问的设置上下功夫。首先,教师的提问要有目的性,避免含糊不清,最好做到“问”而生“思”“答”有所“得”;其次,教师的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好是指导性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达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刻理解的目的;再次,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层次性,保证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此外,教师的提问还要选准切入点。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提问。新知识往往都是旧知识的延伸,我们可以抓住此点,设计适当的铺垫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可在疑难处进行提问,想办法为学生搭桥铺路,从而化难为易,激活学生思维,使其掌握所学知识。
  四、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良好的自学习惯有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教师首先要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智力基础和已经具有的良好习性,有的放矢。任何一篇课文,字、词、句、段、篇,学生总有一部分是理解的,根本用不着教师讲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值得思考的预习题,让学生凭借工具书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动手、动口、动脑,在课本上作一些圈圈点点。每次作业,要求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作文草稿,让学生自改、互改,查寻自己的疏漏,养成细心作业的习惯。每人都要有摘录笔记,周周进行笔记传阅,不断积累新知识,及时解决新问题。
  六、评价必须公平、公正
  公正评价可以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比如,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进行评价,特别是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更要给予必要的关注和鼓励,“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此外,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全员评价等都是不错的评价方式,只要运用得当,同样可以迅速提升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助力。
  七、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实践证明,课后及时、认真地进行课堂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总结得失,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应该如何做呢?我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发现要想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以恰当、有趣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以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此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就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给学生以审美的能力,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下学习到丰富的知识。总得来说,只要我们把握好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各种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马立英.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3(23).
  [2]姚小红.活力课堂乐学天地——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J].吉林教育,2009(17).
  [3]徐进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四法[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