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创新设计数学家庭作业

【作者】 杨礼海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金光乡板桥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要:引导留守学生有效完成数学家庭作业,我们就必须创新设计,使之具有层次性、趣味性、个性化,从而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完成作业,并享受作业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家庭作业  设计  创新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品流动加剧,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也日益增多。与之相对应的留守儿童队伍也日渐庞大。这个问题的直接影响,就是给农村学校带来了新的教学难题,表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无法有效完成了,问之原因很简单:做不起,没人教。我们知道,家庭作业是数学课外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学生知识内化为技能,发展为生活服务能力的重要责任,也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如何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很好地形成数学技能,就成为我们现阶段应该努力思考并实践解决的问题。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创新设计,让数学家庭作业多样化,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作业乐趣,从而实现“要我做”为“我要做”的重大转变。

一、设计层次性家庭作业

因材施教是我们教育的根本原则,这不仅是尊重个体差异的表现,也是实现“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数学教育”的有效方式。落实到实践中,就是要设计出层次性作业,不能整齐划一的要求学生做统一模式的作业,这样才能保证各个学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喝足,体验到挑战后的成功体验。而传统作业,受班级授课制影响,采用齐步走策略,结果不但没有达到步调一致的效果,反而让学生两极分化更严重:差生越来越差,优生又得不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在作业布置上采取因材施教。建立层次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学力自主选择。这样可以让学生大脑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在兴之所至中产生超越“障碍”的力量,愉快地完成作业,体验到成功作业的快乐。只是我们在实施前,要对学生进行学力分组,把知识基础大致相当的划为一个组别,然后再进行践之。

二、设计趣味性家庭作业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愿望。”很多留守学生不想作业,除了他们缺乏监督外,就是没有自觉性,我们知道,良好习惯形成的背后,也是兴趣的使然。所以,我们要让作业具有趣味性,能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感受乐趣,从而形成内驱,让他们自觉作业。这当然,不仅是针对留守学生,对任何学生都应有这样的作业设计要求,要让学生能从中感受到作业趣味性。要达到这种目的,方法很多,游戏作业、包装作业、制作作业、实验作业,都具有趣味性,都是培养学生作业兴趣的良好方法。例如,在学习完整数混合运算后,我们可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玩扑克”游戏的作业,先找出一些数字扑克,游戏规则为:找几个同伴,大家同时翻出一张扑克牌,利用运算符号计算,结果要为24。比一比,谁算的又快又好。这样的作业布置,学生既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又能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如教学完“26的乘法口诀求商”后,我们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孩子与同伴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游戏中感受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

三、设计个性化家庭作业

所谓个性化作业,就是要让作业具有创新的内容和形式,能让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为之,我们应树立大教育观,走出封闭狭隘的课堂,努力打破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封闭性,拓展学生作业的空间,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生活,特别是在生活化作业中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数学实践。

(一)操作实践性作业。家庭作业有着广泛的操作空间,既有范围可选,又有时间作保证。因此,在家庭作业中设计实践性作业,更具有现实意义。我们知道,操作实践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形象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纯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如学完“认识图形”后,他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学过的图形,并将这些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后将图形拼贴成美丽的主题图画。

(二)设计调查式作业。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不能停留在只要掌握课外知识的层面上,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生活处处有数学,需要数学。我们可引导学生把目光伸向现实生活,方法就是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课外,让数学问题解决演变成生活问题,再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这样的教学与作业设计,不仅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体现数学的生命活力,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数学学习的真正目的。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如在教学“时间”这个概念后,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以下课外作业:A.你平时在家锻炼身体吗?请你选择一项活动,具体做一做,记录一分钟内的次数(拍球、跳绳、跑步),或者在学习方面(写字、阅读、口算);B.了解你们家庭成员在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情; C.有条件的同学查阅有关数学资料,了解在一分钟内都能做哪些事情。又如,在学完“统计”后,可以让学生去调查一个星期你们家扔掉多少的塑料袋,画出统计图,进而说一说为了保护环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切不要以为这些调查式的实践作业我们农村孩子就没能力完成,其实只要我们教师引导有方,孩子们完成这类作业的兴趣与效果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并且在这些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中,学生求真、求实,回归生活的“大课堂”。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而且富有生活的时代气息。

总之,创新设计数学家庭作业是数学教师敬业态度的重要体现。我们应把之看作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精心设计之列,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作业质量。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我们留守儿童感受到作业的可做性,从而发挥主体性。

参考文献:

[1]丁永红,小学数学有效家庭作业设计与实践[J].文理导航,2015年。

[2]罗青青,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案例研究[J].快乐阅读,2015年。

[3]李春蓉,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