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阅读之风走进高中历史课堂
【作者】 王佃永
【机构】 山东省郯城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的学习方式,一个人要学会学习,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学会阅读。当前面对高中新课程的推进,对历史学科而言,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是知识容量大,内容丰富,一节内容包括课前导入、正文、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课外延伸等等,再加上网络等信息平台的出现,与历史学科相关的学习材料可谓异彩纷呈。在这种情况下,对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更高了。对此,教师应该更多的让阅读走进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与内涵,进而形成良好的重读风气。再加上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本身有一定的可读性,学生比较喜欢读,但也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阅读纷繁杂乱,毫无重点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指导学生关于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从愿读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下面结合本人的课堂实践,将试从历史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方面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历史课内阅读
让阅读走进高中历史课堂,历史教师首先自身应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与传统教学相比,阅读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真正地把阅读带到历史教学中去,一定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注意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根据个人实践经验,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分为以下的三个阶段:
1、酝酿养成时期
从高一新学期开始,教师就应该注意对学生阅读方面的指导。平时对于上历史课用心不专的学生,要指导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集中精力到阅读对象上面,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尤其要加强思维活动,把精力集中到一点上,千万不能三心二意,心猿意马。如每节课前的导读,内容的趣味性很强,课前可以引导学生集中阅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此外,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专门的阅读训练,在训练中教师先作阅读示范,再让学生不断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如每节历史课上都会补充大量的幻灯史料,教师就要示范学生如何阅读,教他们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比如批注法、跳读法等,养成基本的阅读习惯。
2、实践演练阶段
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后,可以进行历史课内阅读教学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具体指导。在课堂阅读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对于历史学习而言,因为知识点繁多,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就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创设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2)突出教师引领作用,培养阅读习惯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那么在历史课堂阅读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做好导读示范,带动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不断实践,逐渐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3、总结阶段
教师可采用提问、互相讨论、归纳综合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检查课内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使得指导更具针对性。在提问与讨论中,教师的思维方法、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会给学生以影响,讨论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讨论中学生既动脑又动口,人人参与,既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使综合学习能力得到锻炼。这样的阅读反馈,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深化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巩固已掌握的知识。
二、历史课外阅读
新课程下的高考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抽象的能力培养,使高中历史课堂不仅面临知识体系更新的挑战,更重要的是教学思维与方法改革的考验。传统教学为提高学生能力,往往在高三阶段大搞题海战术,试图通过集中训练获得能力,但效果往往不佳。原因很简单,能力内涵丰富,绝非短时间内能够形成。因此有必要将能力培养从高一就开始训练,有必要将高中课外阅读与历史课学习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分析、综合、归纳、评价等高层次的能力。但是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能不引人忧思。曾经对本校高二年级文科班学生进行过调查统计,发现常年坚持阅读,且日平均课外阅读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上的,完全没有。针对这样的现状,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创造适当的课外阅读时间和条件,是相当有必要的。那么,高中生在课外阅读中应该“读什么”、“怎么读”?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杂志,首选是与历史科有关的杂志,如学校图书馆常备的《历史学习》、《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等教学杂志。阅读这些杂志可以让学生获取很多有用资料,学习中如遇到疑难问题,我会经常意引导学生去查阅这一类杂志,使这些杂志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书。当然对于涉猎较广的学生可以阅读一些政治和地理方面的杂志,以加深他们的学科认识。
二是书,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阅读的书目,对于一些水平比较高、喜爱历史的的学生,可以用推荐的方式,引导他们看些经典的、有一些深度和可读性的读物,比如《全球通史》、《国史大纲》《大国的兴衰》等,但在推荐中要有引导,如具体可以告诉学生看哪些章节。如学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把《史记》中秦始皇的部分,《资治通鉴》中唐太宗的部分等印发给学生去读。并且要求他们在读的过程中自己翻译并归纳出政治方面的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还提高了概括归纳能力。在世界历史教学中,会经常引用《全球通史》中的相关内容给学生阅读,经常这样训练,学生在做最头疼的材料解析题时就不会手忙脚乱了。还可以建议学生去阅读拿破仑、华盛顿、甘地、毛泽东、爱因斯坦等伟人的传记,一方面可以感受伟人的胸怀,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阅读的技巧,提高阅读的能力。
此外阅读还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在历史课外阅读中,要注意到历史与其它学科课内外阅读的关系,特别是语文、地理学科,一方面要突出各学科特点,另一方面应尽量避免重复阅读。
常言道:“教无定法,读无定法,读贵有法”。教学生在“阅读”这一最基本、最简单的教学环节上多花些心思,多下些功夫,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实践证明,让阅读走进高中历史课堂,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己阅读的能力,使自己学会自主学习,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并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历史课内阅读
让阅读走进高中历史课堂,历史教师首先自身应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与传统教学相比,阅读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真正地把阅读带到历史教学中去,一定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注意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根据个人实践经验,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分为以下的三个阶段:
1、酝酿养成时期
从高一新学期开始,教师就应该注意对学生阅读方面的指导。平时对于上历史课用心不专的学生,要指导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集中精力到阅读对象上面,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尤其要加强思维活动,把精力集中到一点上,千万不能三心二意,心猿意马。如每节课前的导读,内容的趣味性很强,课前可以引导学生集中阅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此外,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专门的阅读训练,在训练中教师先作阅读示范,再让学生不断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如每节历史课上都会补充大量的幻灯史料,教师就要示范学生如何阅读,教他们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比如批注法、跳读法等,养成基本的阅读习惯。
2、实践演练阶段
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后,可以进行历史课内阅读教学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具体指导。在课堂阅读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对于历史学习而言,因为知识点繁多,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就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创设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2)突出教师引领作用,培养阅读习惯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那么在历史课堂阅读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做好导读示范,带动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不断实践,逐渐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3、总结阶段
教师可采用提问、互相讨论、归纳综合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检查课内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使得指导更具针对性。在提问与讨论中,教师的思维方法、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会给学生以影响,讨论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讨论中学生既动脑又动口,人人参与,既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使综合学习能力得到锻炼。这样的阅读反馈,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深化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巩固已掌握的知识。
二、历史课外阅读
新课程下的高考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抽象的能力培养,使高中历史课堂不仅面临知识体系更新的挑战,更重要的是教学思维与方法改革的考验。传统教学为提高学生能力,往往在高三阶段大搞题海战术,试图通过集中训练获得能力,但效果往往不佳。原因很简单,能力内涵丰富,绝非短时间内能够形成。因此有必要将能力培养从高一就开始训练,有必要将高中课外阅读与历史课学习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分析、综合、归纳、评价等高层次的能力。但是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能不引人忧思。曾经对本校高二年级文科班学生进行过调查统计,发现常年坚持阅读,且日平均课外阅读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上的,完全没有。针对这样的现状,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创造适当的课外阅读时间和条件,是相当有必要的。那么,高中生在课外阅读中应该“读什么”、“怎么读”?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杂志,首选是与历史科有关的杂志,如学校图书馆常备的《历史学习》、《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等教学杂志。阅读这些杂志可以让学生获取很多有用资料,学习中如遇到疑难问题,我会经常意引导学生去查阅这一类杂志,使这些杂志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书。当然对于涉猎较广的学生可以阅读一些政治和地理方面的杂志,以加深他们的学科认识。
二是书,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阅读的书目,对于一些水平比较高、喜爱历史的的学生,可以用推荐的方式,引导他们看些经典的、有一些深度和可读性的读物,比如《全球通史》、《国史大纲》《大国的兴衰》等,但在推荐中要有引导,如具体可以告诉学生看哪些章节。如学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把《史记》中秦始皇的部分,《资治通鉴》中唐太宗的部分等印发给学生去读。并且要求他们在读的过程中自己翻译并归纳出政治方面的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还提高了概括归纳能力。在世界历史教学中,会经常引用《全球通史》中的相关内容给学生阅读,经常这样训练,学生在做最头疼的材料解析题时就不会手忙脚乱了。还可以建议学生去阅读拿破仑、华盛顿、甘地、毛泽东、爱因斯坦等伟人的传记,一方面可以感受伟人的胸怀,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阅读的技巧,提高阅读的能力。
此外阅读还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在历史课外阅读中,要注意到历史与其它学科课内外阅读的关系,特别是语文、地理学科,一方面要突出各学科特点,另一方面应尽量避免重复阅读。
常言道:“教无定法,读无定法,读贵有法”。教学生在“阅读”这一最基本、最简单的教学环节上多花些心思,多下些功夫,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实践证明,让阅读走进高中历史课堂,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己阅读的能力,使自己学会自主学习,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并使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