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关于藏族学生英语课程设置起点之我见
【作者】 常建瑛
【机构】 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目前,内地藏族地区的办学正值提高、调整的关键阶段,紧缺专业的开办以及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便是其中的一部分,研究内地藏族学生英语课程设置,对于英语师资培养,对于振兴21世纪的藏族地区教育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三江源民族中学;藏族学生;英语;课程设置
为适应藏族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加大藏族人才的培养力度,从1984年起,党中央、国务院责成北京等16个省、市筹办内地西藏班。16年来,教育援藏工作进展顺利,培养各级各类毕业生近2万3千人,办学层次从初中预科班到硕士研究生,办学专业达60多个。内地西藏班的举办把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全国人民对藏族人民的支援和关心送到了千家万户,在社会上和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藏族人民与内地人民的交流,增强了民族团结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力促进了藏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2002年7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党和国家要求从为西部大开发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出发,继续办好内地西藏班。目前内地西藏班正处于扩大高中、高校招生规模,针对性加大师范、铁路运输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的优化、调整、提高阶段。其中中学英语师资的培养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在青海省承担师资培养的一所龙头学校,2010年建校以来开办了针对藏族学生的英语课程。责任与压力促使我们认真研究、大胆尝试、精巧运作、及时总结,初步形成经验,并被其他兄弟学校借鉴。内地西藏班办学虽相对规模小,但特色强、意义大,应该予以高度重视。针对藏族地区英语课程设置问题谈几点想法:
一、课程设置实施的三个重要性。
课程设置是专业办学的核心,课程设置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专业育人的过程操作、目标实施,是专业办学前期准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理解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必须通过对专业育人的重要性来体味。
藏族地区开办英语教学有三方面的重要性。其一,为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作准备,使藏族地区21世纪初的基础教育从体系上和推进程度上与内地发达地区同时俱进,不再形成新的差距。其二,适应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活动全球化对外语的需求,储备英语教学基础师资,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藏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促进藏族地区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提供语言工具。其三,发挥内地办学的优势,弥补区内英语“育人母机”的先天不足,体现内地办学的育人针对性,而且中学英语师资培养层次一步到位。从以上三点分析,在藏族地区开办英语课程这一举措具有前瞻性、策略性、针对性、效能性的特点。
二、课程设置的三个出发点
(一)从藏族地区育人实际出发
发挥内地办学优势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出紧缺人才是我们办学的宗旨,因此我们的课程设置以及育人过程都必须紧紧瞄准西藏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避免盲目培养造成多方面的浪费。
(二)从学生认知能力的实际出发
由于藏族学生在思维方式、既有学识基础等方面具有比较典型的自身特点,再加上要涉及汉语、藏语、英语三语学习,因此在课程设置中的学科水平、学科构成、实施办法等方面要体现与内地学生适用课程设置的不同。
(三)从英语专业知识体系构成及其规律的实际出发
在处理学科教学难度把握、英语专业课程组成、校本课程内容、具体施教方案、教材选用与处理等具体细节时,不能主观处理、随意拼凑、任意删减,一定要遵循英语专业知识体系构成规律,优化组合,高效执教,力争实现教与学效果的事半功倍。
三、课程设置实施目标的三个注重
在确定课程设置实施目标时,我们应讲求三个注重。
(一)凸显专业特色的师范性
示范性是由学生的职业要求决定的,必须贯穿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学生的从教基本功、超前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教学设计策划能力、教学局面控制及驾驭能力等要扎实过硬,因为教师因素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因素。我们要通过对藏族英语师资培养的高起点确立西藏中学英语教学的高起点。同时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需要,凸显专业特色。《中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指出:“根据中学生学习特点,中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不讲解语法概念。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中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以上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要求,对中学英语师资的专业特色提出了要求,那就是过硬的综合表现力、全面的组织能力、善于调动学生情商因素的感召力、对中学生心理认知特点的洞察力、对中学英语教学准确的把握力、现代教学途径的开发力等,做到师范性与专业性、时代性、民族性相结合。
(二)体现英语工具特点的规范性
规范性是由英语的工具性特点决定的。英语本身是一种现代开放型社会的交往手段与工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特点。因此课程目标要求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基本功要扎实、规范、标准、地道。要通过开放性的教学理念,打破把学生局限于课堂的做法,引导学生随时、随地、随事、随人地学习,通过日常英语对话、观看有关音像资料、利用网络上的教学网站、收看有关电视频道、利用与外国友人的即兴交流,最大限度地提高听、说、读、写、译的技巧和能力,使藏区中学生一开始就受到规范的英语教育。
(三)具备持续的发展性
发展性是由学生将来的工作环境和自身发展需要决定的。由于目前95%以上的毕业生要到县、乡小学去工作,那里工作条件相对落后,因此,学生要具有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要学会自做教具、根据具体条件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要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多途径获取新知识和新理念的能力,要追求自身的不断自我发展。创设不断发展的教师推进的教学,不断提升学生水准的常新的、发展的教学局面。这也是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课程实施中的三个特色
特殊学校、特殊任务、特色办学、特色育人是我们内地教育援藏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办学宗旨。藏族中学英语课程实施中的特色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先的教学理念
英语教学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师范教育在教学理念上必须是领先的,这样人才培养才能是超前的。为此我们密切关注国内外中学英语教学现状,了解同类学校的最新经验。开放的办学模式,能确保我们把握时代动向,预见专业发展走势,使专业建设、执教思想走在前面。而观念的先导对行为的能动作用优势是至关紧要的。
(二)研究性的实施过程
藏族学生英语中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研究,大胆尝试,及时总结,随时调整,尽快形成经验,研究课程目标、学生学习力、教材选用三者之间的整合关系。我们在课程总体构成上注重研究藏文、英语和其他基础性课程之间的比例,做到民族性、专业性和基础性的结合;同时开发自然选修课、自编教材形成特色校本课程,优化学生知识结构;逐步切入到藏文、英文、中文之间的语法关系的深层,研究学生语言对译思维习惯,研究学生英语学习障碍;以语音、听力、口语为专业基础,以语法、精读、词汇学为专业提升台阶,以泛读、翻译为专业拓展途径,以教法为专业执教保障,以旅游英语选修为专业特长附加,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专业知识、能力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选派优秀教师任教,定期进行师生座谈,及时总结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误,用高度的育人责任、研究性的教学态度、开拓性的工作精神顺利地进行着首轮实验,效果令师生满意。
(三)实效性的实施办法与手段
为了达到高效贯彻试行课程设置方案的效果,我们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与手段。
1、精神上激励:我们坚持思想工作走在前面,向学生介绍激烈的国际竞争,介绍西部大开发和西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对自己历史使命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号召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激励学生树立“我须成才、我要成才、我能成才”的信念。
2、环节上合理:在学生能力培养环节设计上,注重“大教学”模式,如早读时间有计划的听、读、说练习,定期的英语角专题训练,专业比赛活动的促进,假期的专项讲座与培训,等等,这样各环节环环配合,节节合力,各有目标,整合为系统。
3、手段上先进:手段先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物质保证,为此我们要接入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国际频道的节目,建立高标准语音室和欣赏教室,建立英语听力校园无线电发射台,建立多媒体视听教室,让学生感受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学效果,并通过学习、具体操作掌握使用技巧,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服务。
4、措施上得力:措施上得力体现在:树立创建品牌的办学育人标准,建立得力的班主任、教师队伍,高度重视学生成才意向,建立硬件保证系统,建立高时效督导机制。
总之、“长期坚持、适当扩大、提高效益”是党和国家对藏族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提高办学质量,调整办学层次与专业是落实要求的具体行动。只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科学的态度、开拓的精神对待实际工作,我们就能做好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育人大业,为繁荣藏族的基础教育事业,造就大批合格师资,办好藏族学生的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9月28日,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二五”规划重点立项课题《将人文精神渗透到藏区英语教学的实效研究》(编号为:NAFLE0112003)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三江源民族中学;藏族学生;英语;课程设置
为适应藏族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加大藏族人才的培养力度,从1984年起,党中央、国务院责成北京等16个省、市筹办内地西藏班。16年来,教育援藏工作进展顺利,培养各级各类毕业生近2万3千人,办学层次从初中预科班到硕士研究生,办学专业达60多个。内地西藏班的举办把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全国人民对藏族人民的支援和关心送到了千家万户,在社会上和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藏族人民与内地人民的交流,增强了民族团结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力促进了藏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2002年7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党和国家要求从为西部大开发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出发,继续办好内地西藏班。目前内地西藏班正处于扩大高中、高校招生规模,针对性加大师范、铁路运输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的优化、调整、提高阶段。其中中学英语师资的培养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在青海省承担师资培养的一所龙头学校,2010年建校以来开办了针对藏族学生的英语课程。责任与压力促使我们认真研究、大胆尝试、精巧运作、及时总结,初步形成经验,并被其他兄弟学校借鉴。内地西藏班办学虽相对规模小,但特色强、意义大,应该予以高度重视。针对藏族地区英语课程设置问题谈几点想法:
一、课程设置实施的三个重要性。
课程设置是专业办学的核心,课程设置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专业育人的过程操作、目标实施,是专业办学前期准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理解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必须通过对专业育人的重要性来体味。
藏族地区开办英语教学有三方面的重要性。其一,为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作准备,使藏族地区21世纪初的基础教育从体系上和推进程度上与内地发达地区同时俱进,不再形成新的差距。其二,适应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活动全球化对外语的需求,储备英语教学基础师资,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藏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促进藏族地区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提供语言工具。其三,发挥内地办学的优势,弥补区内英语“育人母机”的先天不足,体现内地办学的育人针对性,而且中学英语师资培养层次一步到位。从以上三点分析,在藏族地区开办英语课程这一举措具有前瞻性、策略性、针对性、效能性的特点。
二、课程设置的三个出发点
(一)从藏族地区育人实际出发
发挥内地办学优势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出紧缺人才是我们办学的宗旨,因此我们的课程设置以及育人过程都必须紧紧瞄准西藏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避免盲目培养造成多方面的浪费。
(二)从学生认知能力的实际出发
由于藏族学生在思维方式、既有学识基础等方面具有比较典型的自身特点,再加上要涉及汉语、藏语、英语三语学习,因此在课程设置中的学科水平、学科构成、实施办法等方面要体现与内地学生适用课程设置的不同。
(三)从英语专业知识体系构成及其规律的实际出发
在处理学科教学难度把握、英语专业课程组成、校本课程内容、具体施教方案、教材选用与处理等具体细节时,不能主观处理、随意拼凑、任意删减,一定要遵循英语专业知识体系构成规律,优化组合,高效执教,力争实现教与学效果的事半功倍。
三、课程设置实施目标的三个注重
在确定课程设置实施目标时,我们应讲求三个注重。
(一)凸显专业特色的师范性
示范性是由学生的职业要求决定的,必须贯穿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学生的从教基本功、超前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教学设计策划能力、教学局面控制及驾驭能力等要扎实过硬,因为教师因素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因素。我们要通过对藏族英语师资培养的高起点确立西藏中学英语教学的高起点。同时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需要,凸显专业特色。《中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指出:“根据中学生学习特点,中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不讲解语法概念。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中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以上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要求,对中学英语师资的专业特色提出了要求,那就是过硬的综合表现力、全面的组织能力、善于调动学生情商因素的感召力、对中学生心理认知特点的洞察力、对中学英语教学准确的把握力、现代教学途径的开发力等,做到师范性与专业性、时代性、民族性相结合。
(二)体现英语工具特点的规范性
规范性是由英语的工具性特点决定的。英语本身是一种现代开放型社会的交往手段与工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特点。因此课程目标要求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基本功要扎实、规范、标准、地道。要通过开放性的教学理念,打破把学生局限于课堂的做法,引导学生随时、随地、随事、随人地学习,通过日常英语对话、观看有关音像资料、利用网络上的教学网站、收看有关电视频道、利用与外国友人的即兴交流,最大限度地提高听、说、读、写、译的技巧和能力,使藏区中学生一开始就受到规范的英语教育。
(三)具备持续的发展性
发展性是由学生将来的工作环境和自身发展需要决定的。由于目前95%以上的毕业生要到县、乡小学去工作,那里工作条件相对落后,因此,学生要具有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要学会自做教具、根据具体条件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要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多途径获取新知识和新理念的能力,要追求自身的不断自我发展。创设不断发展的教师推进的教学,不断提升学生水准的常新的、发展的教学局面。这也是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课程实施中的三个特色
特殊学校、特殊任务、特色办学、特色育人是我们内地教育援藏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办学宗旨。藏族中学英语课程实施中的特色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先的教学理念
英语教学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师范教育在教学理念上必须是领先的,这样人才培养才能是超前的。为此我们密切关注国内外中学英语教学现状,了解同类学校的最新经验。开放的办学模式,能确保我们把握时代动向,预见专业发展走势,使专业建设、执教思想走在前面。而观念的先导对行为的能动作用优势是至关紧要的。
(二)研究性的实施过程
藏族学生英语中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研究,大胆尝试,及时总结,随时调整,尽快形成经验,研究课程目标、学生学习力、教材选用三者之间的整合关系。我们在课程总体构成上注重研究藏文、英语和其他基础性课程之间的比例,做到民族性、专业性和基础性的结合;同时开发自然选修课、自编教材形成特色校本课程,优化学生知识结构;逐步切入到藏文、英文、中文之间的语法关系的深层,研究学生语言对译思维习惯,研究学生英语学习障碍;以语音、听力、口语为专业基础,以语法、精读、词汇学为专业提升台阶,以泛读、翻译为专业拓展途径,以教法为专业执教保障,以旅游英语选修为专业特长附加,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专业知识、能力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选派优秀教师任教,定期进行师生座谈,及时总结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误,用高度的育人责任、研究性的教学态度、开拓性的工作精神顺利地进行着首轮实验,效果令师生满意。
(三)实效性的实施办法与手段
为了达到高效贯彻试行课程设置方案的效果,我们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与手段。
1、精神上激励:我们坚持思想工作走在前面,向学生介绍激烈的国际竞争,介绍西部大开发和西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对自己历史使命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号召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激励学生树立“我须成才、我要成才、我能成才”的信念。
2、环节上合理:在学生能力培养环节设计上,注重“大教学”模式,如早读时间有计划的听、读、说练习,定期的英语角专题训练,专业比赛活动的促进,假期的专项讲座与培训,等等,这样各环节环环配合,节节合力,各有目标,整合为系统。
3、手段上先进:手段先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物质保证,为此我们要接入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国际频道的节目,建立高标准语音室和欣赏教室,建立英语听力校园无线电发射台,建立多媒体视听教室,让学生感受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学效果,并通过学习、具体操作掌握使用技巧,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服务。
4、措施上得力:措施上得力体现在:树立创建品牌的办学育人标准,建立得力的班主任、教师队伍,高度重视学生成才意向,建立硬件保证系统,建立高时效督导机制。
总之、“长期坚持、适当扩大、提高效益”是党和国家对藏族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提高办学质量,调整办学层次与专业是落实要求的具体行动。只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科学的态度、开拓的精神对待实际工作,我们就能做好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育人大业,为繁荣藏族的基础教育事业,造就大批合格师资,办好藏族学生的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9月28日,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二五”规划重点立项课题《将人文精神渗透到藏区英语教学的实效研究》(编号为:NAFLE011200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