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探将微课融入信息技术课堂
【作者】 朱永霞
【机构】 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微课作为微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教学模式,正被广泛应用到了各学科的教学教研活动当中。如何把它应用到最前沿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去?让微课高效的特性影响着课堂,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互动体验。
关键词:微课 信息技术 课堂应用 创作历程 反思
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全新的Web2.0时代,人们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变得越来越快捷和高效,各种冠以“微”字标签的新事物不断涌现,使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正悄然地经历着一场全新的“微革命”。地处偏远的边陲小城,半年前我才第一次从省级专家的培训中听到了“微课”这个新名词,微课作为微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教学模式,正被广泛应用到了各学科的教学教研活动当中。让我顿感好奇,微课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它如何快速成为目前课堂改革中是最有成效的、最成功的教学手段呢?在我的心里便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欲望:一定要学会制作微课,并把它应用到最前沿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去。
“浓缩的都是精华。”首先,微课为何物?我从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微课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是一个微小的课程教学应用,是一种以5—10分钟甚至更短时长为单位的微型课程,具有时间短、内容精、规模小、模块化、情景化的特点,而且具有主题目标突出明确、知识内容灵活精简、自主选择性强等优势,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适宜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就可以网络在线进行“授业”、“解惑”和“巩固”,可实现一对一的教学。总之,微课就是完整课精华的浓缩,它的生命力在于创意,突出“微”字,以“微”见长,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
“要发挥优势,争取主动。”我发现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应用微课有着先天性的优势。首先,微课可以借助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观看和学习,但主流的传播媒体还是计算机。而信息技术课堂有“与微机相结合”的特点,使得微课视频教学很容易就在信息技术课堂实现。其次,在现阶段,信息技术课在网络教室里进行,网络化的教学平台为微课的传递与使用提供了便利。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门直面计算机操作的学科,基本上每一节课学生都有大量任务自主探究的时间,微课本身的特点也是非常适合操作技能类知识的学习,这就在时间、硬件和性质上满足了应用课的条件。再次,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软件的学习和应用方面比较容易上手,技术方面没有太大的屏障,无论是微课的制作方面,还是使用屏录软件以及在拍摄视频的后期编辑方面,都比其他科教师更有优势,所以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就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干就干,每天一放学,我便一头扎进与微课相关的网站进行研究学习,找到Camtasia Studio 6录制软件下载安装,反复学习使用该软件的视频教程,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渐渐知道那一个个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微课是怎样录制出来的。在基本掌握了录制技巧后,我根据教学进度选择了七年级的Photoshop单元《利于修复美化图像》一课,本节课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自学并练习,就这样,我开始尝试录制自己的第一节微课。别看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否则,杂乱无章而随意的微课是与微课理念背道相驰的。PPT课件就显得尤为主要,要紧抓教学重难点,显示核心内容,精选教学环节,精炼教学语言,精心准备讲稿。一切就绪之后,我坐在了摄像头前,打开软件,开始录制,面对电脑,一向上课教态自然,说话流利的我,竟然发现自己语无伦次,不太会说话了,要么语言僵硬,要么表情怪异,什么情况呀?原来是习惯了面对学生,今天没有听众,情绪就难以调动起来。录了一遍不满意,删了又录,最后干脆把儿子叫来坐在对面,就好像是给他辅导一样,反复几次,总算勉强通过了,再将其编辑生成文件。我把录制好的微课生成视频后播放时,却傻眼了,视频中的画中画只见其人,不闻其声。我把电脑音箱的音量调到最大,还是没声音,我郁闷之极,赶紧把软件使用教程的讲解重新仔细地学习了一遍,教程中压根就没提到如何解决视频没有声音的问题。只好求助百度了,我从搜索到的解决方法中选定了几种自认为有效的方法,经过一番折腾后,录制的视频终于有声了。我长舒了一口气,感慨万分:好事多磨呀,微课我做定你了!我不知道和我有同样经历的朋友们在录制自己的第一件微课作品时,是否也会像我一样发出同样的感慨。最后,我利用录制软件和会声会影软件对视频进行了后期制作,一节微课就此诞生了。
“丑媳妇总是要见公婆的。”针对《利于修复美化图像》这节课,我分别录制了三个知识点:①复修画笔工具②修补工具③颜色替换工具的微课,经过数日的努力,终于要和同学们见面了,让我既紧张又兴奋。第一次在全校将微课有效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会给老师和学生带来怎样全新的教学互动体验呢?上课前,我让每三个学生结为学习伙伴,又以1、2、3进行了编号,让他们尝试用微课的方式自主学习。当学生们好奇的打开各自编号的微课时,立刻被这新颖的教学方式所吸引,很快就进入了自主学习模式。看到每个同学都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一边自行调节视频播放快慢,一边进行操作,我顿时感觉到了微课的魅力所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与常规课相比,微课教学节奏变快了,从时间上来说,微课只占常规教学课的一半,甚至更少;从教学容量上来说,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们基本都完成了规定的学习任务。特别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完成了微课自学任务后,都跃跃欲试把成功的经验和同学们分享,“小老师“们很快就近对身边的学习伙伴进行了指导。将微课首次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们的反响非常强烈,他们惊喜地说:老师还能这样给我们讲课,真是太给力了!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到说,微课把他们从统一的讲解时间中解放了出来,课堂中的难点,反复多地看微课就可以解决。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微课就是一个视听结合,生动真实的 “微自学资料”,学习时感觉很轻松,多余的时间可以学习其他知识点,还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作品的创作……当老师把优秀作品一一展示出来的时候,都会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让创新的同学有了很大的成就感,从而也激发了其他同学想学的热情,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甚至有的老师也好奇地问:你的微课是怎样做出来的?太精彩了!初次将微课应用到课堂中取得的成效,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和信心。
“行成于思毁于随。”尽管在初次录制微课时遇到了各种问题,但我没有气馁,方法总比困难多,只有亲自体验,才能感受到学习微课制作的快乐,体验录制微课成功的喜悦。通过制作微课,我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同时,也发现微课绝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视频那么简单,一个好的微课要真正发挥出它“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反复研究,不断提升的一个过程……
通过一节信息技术微课的创作,让我深深体会到:“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只要你愿意,你就和这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微课就是借助于网络的新时代产物。学习载体的多元化,也让我们也看到了微课的发展趋势。学生们对网络充满着好奇和向往,我们作为教育者为什么不好好地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呢?作为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有必要不断学习,努力钻研,利用网络,正确使用微课,带领更多学科的老师,创造性的把微课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让微课在教学中得到实践,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
参考文献:
1、陈利.《浅谈微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21期)
2、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期刊,2013(20)
3、施国栋.《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初探》[J];新课程:教研版2013(9)
4、吴晓茜.《利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学研究,2013(7)
5、康红娜;冯军;姚奇志;;“微时代”下的“微课”艺术[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4)
关键词:微课 信息技术 课堂应用 创作历程 反思
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全新的Web2.0时代,人们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变得越来越快捷和高效,各种冠以“微”字标签的新事物不断涌现,使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正悄然地经历着一场全新的“微革命”。地处偏远的边陲小城,半年前我才第一次从省级专家的培训中听到了“微课”这个新名词,微课作为微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教学模式,正被广泛应用到了各学科的教学教研活动当中。让我顿感好奇,微课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它如何快速成为目前课堂改革中是最有成效的、最成功的教学手段呢?在我的心里便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欲望:一定要学会制作微课,并把它应用到最前沿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去。
“浓缩的都是精华。”首先,微课为何物?我从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微课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是一个微小的课程教学应用,是一种以5—10分钟甚至更短时长为单位的微型课程,具有时间短、内容精、规模小、模块化、情景化的特点,而且具有主题目标突出明确、知识内容灵活精简、自主选择性强等优势,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适宜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就可以网络在线进行“授业”、“解惑”和“巩固”,可实现一对一的教学。总之,微课就是完整课精华的浓缩,它的生命力在于创意,突出“微”字,以“微”见长,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
“要发挥优势,争取主动。”我发现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应用微课有着先天性的优势。首先,微课可以借助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观看和学习,但主流的传播媒体还是计算机。而信息技术课堂有“与微机相结合”的特点,使得微课视频教学很容易就在信息技术课堂实现。其次,在现阶段,信息技术课在网络教室里进行,网络化的教学平台为微课的传递与使用提供了便利。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门直面计算机操作的学科,基本上每一节课学生都有大量任务自主探究的时间,微课本身的特点也是非常适合操作技能类知识的学习,这就在时间、硬件和性质上满足了应用课的条件。再次,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软件的学习和应用方面比较容易上手,技术方面没有太大的屏障,无论是微课的制作方面,还是使用屏录软件以及在拍摄视频的后期编辑方面,都比其他科教师更有优势,所以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就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干就干,每天一放学,我便一头扎进与微课相关的网站进行研究学习,找到Camtasia Studio 6录制软件下载安装,反复学习使用该软件的视频教程,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渐渐知道那一个个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微课是怎样录制出来的。在基本掌握了录制技巧后,我根据教学进度选择了七年级的Photoshop单元《利于修复美化图像》一课,本节课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自学并练习,就这样,我开始尝试录制自己的第一节微课。别看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否则,杂乱无章而随意的微课是与微课理念背道相驰的。PPT课件就显得尤为主要,要紧抓教学重难点,显示核心内容,精选教学环节,精炼教学语言,精心准备讲稿。一切就绪之后,我坐在了摄像头前,打开软件,开始录制,面对电脑,一向上课教态自然,说话流利的我,竟然发现自己语无伦次,不太会说话了,要么语言僵硬,要么表情怪异,什么情况呀?原来是习惯了面对学生,今天没有听众,情绪就难以调动起来。录了一遍不满意,删了又录,最后干脆把儿子叫来坐在对面,就好像是给他辅导一样,反复几次,总算勉强通过了,再将其编辑生成文件。我把录制好的微课生成视频后播放时,却傻眼了,视频中的画中画只见其人,不闻其声。我把电脑音箱的音量调到最大,还是没声音,我郁闷之极,赶紧把软件使用教程的讲解重新仔细地学习了一遍,教程中压根就没提到如何解决视频没有声音的问题。只好求助百度了,我从搜索到的解决方法中选定了几种自认为有效的方法,经过一番折腾后,录制的视频终于有声了。我长舒了一口气,感慨万分:好事多磨呀,微课我做定你了!我不知道和我有同样经历的朋友们在录制自己的第一件微课作品时,是否也会像我一样发出同样的感慨。最后,我利用录制软件和会声会影软件对视频进行了后期制作,一节微课就此诞生了。
“丑媳妇总是要见公婆的。”针对《利于修复美化图像》这节课,我分别录制了三个知识点:①复修画笔工具②修补工具③颜色替换工具的微课,经过数日的努力,终于要和同学们见面了,让我既紧张又兴奋。第一次在全校将微课有效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会给老师和学生带来怎样全新的教学互动体验呢?上课前,我让每三个学生结为学习伙伴,又以1、2、3进行了编号,让他们尝试用微课的方式自主学习。当学生们好奇的打开各自编号的微课时,立刻被这新颖的教学方式所吸引,很快就进入了自主学习模式。看到每个同学都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一边自行调节视频播放快慢,一边进行操作,我顿时感觉到了微课的魅力所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与常规课相比,微课教学节奏变快了,从时间上来说,微课只占常规教学课的一半,甚至更少;从教学容量上来说,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们基本都完成了规定的学习任务。特别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完成了微课自学任务后,都跃跃欲试把成功的经验和同学们分享,“小老师“们很快就近对身边的学习伙伴进行了指导。将微课首次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们的反响非常强烈,他们惊喜地说:老师还能这样给我们讲课,真是太给力了!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到说,微课把他们从统一的讲解时间中解放了出来,课堂中的难点,反复多地看微课就可以解决。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微课就是一个视听结合,生动真实的 “微自学资料”,学习时感觉很轻松,多余的时间可以学习其他知识点,还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作品的创作……当老师把优秀作品一一展示出来的时候,都会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让创新的同学有了很大的成就感,从而也激发了其他同学想学的热情,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甚至有的老师也好奇地问:你的微课是怎样做出来的?太精彩了!初次将微课应用到课堂中取得的成效,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和信心。
“行成于思毁于随。”尽管在初次录制微课时遇到了各种问题,但我没有气馁,方法总比困难多,只有亲自体验,才能感受到学习微课制作的快乐,体验录制微课成功的喜悦。通过制作微课,我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同时,也发现微课绝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视频那么简单,一个好的微课要真正发挥出它“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反复研究,不断提升的一个过程……
通过一节信息技术微课的创作,让我深深体会到:“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只要你愿意,你就和这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微课就是借助于网络的新时代产物。学习载体的多元化,也让我们也看到了微课的发展趋势。学生们对网络充满着好奇和向往,我们作为教育者为什么不好好地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呢?作为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有必要不断学习,努力钻研,利用网络,正确使用微课,带领更多学科的老师,创造性的把微课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让微课在教学中得到实践,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
参考文献:
1、陈利.《浅谈微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21期)
2、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期刊,2013(20)
3、施国栋.《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初探》[J];新课程:教研版2013(9)
4、吴晓茜.《利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学研究,2013(7)
5、康红娜;冯军;姚奇志;;“微时代”下的“微课”艺术[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