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作者】 骆永玲
【机构】 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一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过程与方法目标:
2.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1-1)
课题名称:一、空气的性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过程与方法目标:
2.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认识空气的性质。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签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地球的表面覆盖着厚厚的一层气体,我们叫它大气层,通常大家把它叫做空气,对于空气大家了解多少呢?
2、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空气是材料,大家交流。
二、质疑启智,合作探究:
1、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
②学生谈想法。
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通过研究,我们知道空气需要占据空间。
三、师生互动,精讲点拨
1、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却不会湿,这是因为杯子里有 __。
2、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空气存在的是__
A气球可以浮在水面
B谈话时可以听到对方的话语
C用塑料袋兜空气 ,不一会儿塑料袋就鼓了。
D用纸折一个风车插在窗口,他会不停的转动。
四、激趣拓展、有效训练
下列做法中,证明了空气具有流动性的是__
1.充气后,轻轻 一碰就能飞起来
2.充气后 ,对着脸松开口,感觉有风吹到脸上。
3.充气后 ,可以浮在水面。
4.充气过多会爆炸。
五、知识梳理,学有所获
师生共述。
第二课时(1--2)
课题名称:一、空气的性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空气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袋、塑料管、白、餐巾纸、天平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创设情境
水有什么性质?水和空气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质疑启智,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空气有没有重量?
2.演示水和空气压缩性的比较实验,完成教材第4页上的表格
3. 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我们今天已经知道了空气的两个重要的性质,我们还要通过试验再掌握空气的另一个重要的性质。
三、师生互动,精讲点拨
(1) 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 我们的猜测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② 把观察的结果记在活动记录P71上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有压力,不能随意缩小
四、激趣拓展、有效训练
1.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叫做压缩空气,它具有(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与其产生的弹力成( )比。
2.水和空气的差异,可以从( )( )、占据空间和( )等方面进行比较。
3空气具有哪些性质?
4.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的"不能随意缩小"的性质?
五、知识梳理,学有所获:
目标册1.2页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过程与方法目标:
2.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1-1)
课题名称:一、空气的性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过程与方法目标:
2.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认识空气的性质。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签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地球的表面覆盖着厚厚的一层气体,我们叫它大气层,通常大家把它叫做空气,对于空气大家了解多少呢?
2、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空气是材料,大家交流。
二、质疑启智,合作探究:
1、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
②学生谈想法。
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通过研究,我们知道空气需要占据空间。
三、师生互动,精讲点拨
1、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却不会湿,这是因为杯子里有 __。
2、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空气存在的是__
A气球可以浮在水面
B谈话时可以听到对方的话语
C用塑料袋兜空气 ,不一会儿塑料袋就鼓了。
D用纸折一个风车插在窗口,他会不停的转动。
四、激趣拓展、有效训练
下列做法中,证明了空气具有流动性的是__
1.充气后,轻轻 一碰就能飞起来
2.充气后 ,对着脸松开口,感觉有风吹到脸上。
3.充气后 ,可以浮在水面。
4.充气过多会爆炸。
五、知识梳理,学有所获
师生共述。
第二课时(1--2)
课题名称:一、空气的性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空气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袋、塑料管、白、餐巾纸、天平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创设情境
水有什么性质?水和空气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质疑启智,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空气有没有重量?
2.演示水和空气压缩性的比较实验,完成教材第4页上的表格
3. 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我们今天已经知道了空气的两个重要的性质,我们还要通过试验再掌握空气的另一个重要的性质。
三、师生互动,精讲点拨
(1) 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 我们的猜测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② 把观察的结果记在活动记录P71上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有压力,不能随意缩小
四、激趣拓展、有效训练
1.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叫做压缩空气,它具有(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与其产生的弹力成( )比。
2.水和空气的差异,可以从( )( )、占据空间和( )等方面进行比较。
3空气具有哪些性质?
4.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的"不能随意缩小"的性质?
五、知识梳理,学有所获:
目标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