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策略探寻

【作者】 李小平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虎城小学校

【摘要】现代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是当前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中,我们要转变观念,灵活教学方法,构建起现代文阅读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放开想象中发展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能力 培养 实践策略
【正文】

      现代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效益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效果。然而,从我们现代文阅读教学来看,我们很多教师还在沿袭传统“分析主义”和“应试”做法,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分析串讲轻整体感悟,重求同理解轻求异创新,这些弊端束缚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扼杀了学生的探究品质,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因此,在大力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要重视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唤醒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使阅读成为学生每天学习的必需,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这是我们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

一、转变观念,树立现代阅读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很多教师以“参”为据,宣讲“教参”上的条条款款,把大量时间用到了分析上,导致学生与语文材料没有过多的直接接触机会,因而也就受到语文材料直接的熏陶感染,更不能培养语感,发展创新能力。而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就必须树立起与现代文阅读要求相关的理念。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动性和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层发掘文本的底蕴,引领学生用灵动的思绪去触摸文本里的鲜活世界。让学生在自己阅读、个性化自主感悟中建构其文本的意义,让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成为师生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的过程。从而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开启学生智慧、充满创新激情、洋溢生命活力、张扬个性魅力、放飞心灵的实践平台。

二、灵活方法,构建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

(一)强化朗读,培养语言感受能力。语文是用来读的学科,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文,更是学生朗读的上乘材料。现行教材不仅文质优美,还包容着丰富的信息,或哲理、或情感、或意境、或画面、或韵味,这些都需要通过朗读才能领悟到其中深长的意味。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创造朗读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走进文本的世界中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从而理解文本的精神实质,受到感染和熏陶,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以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一个天真烂漫、充满温情、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因此,教学时我们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性朗读、理解性朗读、想象性表情朗读等,这样就可有效点燃学生朗读热情,促进学生朗读素养提升。学生在朗读中,如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画面、读出情感,仿佛让自己进入百草园,与作者一起生活,共享欢乐。这样,既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又能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

(二)注重感悟,培养语言理解能力。朗读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味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和表现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朗读加强指导,使学生能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去感悟和理解语言文字内在的情味、意蕴等,体验文本中丰富的人文性,浓厚的感情色彩,并逐渐受到熏陶和感染,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体味文字魅力的同时,提升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力。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饱含浓浓亲情的优秀散文,尤其是文中第五自然段,作者从语言、动作、衣着、体态、心理等方面着力刻画父亲的形象,使一个不善言谈、体贴入微、负重坚忍的慈父形象呼之欲出。但如何从质朴语言的背后理解其蕴含的浓浓亲情,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悟写几句话。有一个同学这样写到:“我是一个爱哭的女孩。每每读到此处,我的眼泪也来了。既为了文中浓浓的父子情,也为了家里日夜操劳的父母亲。这几滴思亲的泪,能否随着南流的秋水,流到父母的身边!”从这段朴实的语言中学生感受到了文章的浓浓亲情,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增强了朗读的实效性。

(三)引导想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后得到的一种形象思维。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学生在阅读中善于联想,具有一定的智力活动的强度和广度,促进思维能力的增强,就能不断有所创见。如阅读材料中的短短一句话、一个素材、一个情节,常常意有未尽之处,在符合原文写作意图的条件下,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翼,思考更为广泛的问题,或大胆设想,增添补充扩展一些内容,或用不同的方式,改造原有的材料,这对于深透理解原文大有益处,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创新策略,予以落实。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但我们要相信,只有长抓不懈,强化学法指导,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技巧,就能使学生思想得以启迪,个性得到张扬,生命潜能得到发挥,其现代文阅读能力就可得到有效培养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樊庆倩,浅谈提高中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

[2]黄丽娜,浅谈提高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策略[J].读与写,2015年。

[3]徐珍,新课标下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策略[J].速读旬刊,2015年。